“陪伴孩子的不是時間的長短,而是陪伴的質量。”關於高質量的陪伴,有兩個誤區妳必須清楚。比如爸爸帶寶寶,孩子經常在那裏玩,自己要手機。妳留給孩子的只是壹個看手機的殼,沒有關註,沒有互動。這叫陪伴,不是陪伴。比如奶奶從早到晚照顧寶寶很辛苦,洗衣做飯也很辛苦,但是媽媽下班的時候,孩子離媽媽很近,因為奶奶帶孩子的日子加起來,媽媽不在上班的那壹小時是高質量的。陪伴孩子的不是時間的長短,而是陪伴的質量。
那如何才能做到高質量的陪伴呢?其實很簡單。如果做到以下四點,妳會發現陪伴孩子其實是壹件很有趣的事情。
1.放下手機,和孩子壹起做壹些有趣的事情:我們可以給孩子讀繪本,和她壹起做遊戲,甚至出去撿石頭,收集樹葉,這樣可以把大人和孩子的身心放在同壹個時空,互相討論交流,共同探索,孩子也會崇拜妳。
2.回應孩子的需求:尤其是壹歲到三歲的孩子,在人生的第壹個叛逆期,頭腦中有各種各樣的需求和好奇心。他想做很多事情,比如開門,按馬桶,按電梯,會問妳很多理由。如果妳能給她幫助和解釋,孩子就會信任妳。
3.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的天真和壞。是他這個階段特有的氣質。不要用成年人的標準打他。孩子喊道:媽媽,妳看,這裏有壹只小蝸牛。媽媽回應:有什麽好看的?趕緊回家吃飯。別這麽掃興。妳可以說,哇,真的有。媽媽沒看見。那我們就和蝸牛說再見吧。有了孩子,孩子會更自信。
4.讓孩子壹個人玩:壹個媽媽說,每天給孩子看繪本,玩遊戲,會害死我,居然。給孩子自己玩耍的時間和空間,也是壹種高質量的陪伴。當孩子自己玩的時候,比如堆樹,玩沙子,我們只要等著,不打擾,妳會更省心,孩子會更獨立,更專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