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強質量控制第1章1。產品設計質量管理與R&D
產品設計和研發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是質量管理的基礎。相關數據顯示,70%的產品質量取決於設計。這是因為產品結構、產品性能、產品質量、生產成本、產品交付時間、人機關系、維修性、可制造性等方面都是在設計階段形成的。此外,產品設計也直接影響產品的使用壽命和周期成本。壹般來說,越重視產品設計的企業,業績越好。因此,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發展要求,不斷提高和創新設計質量,做好產品研發的管理工作,為產品質量打好基礎。
2.采購材料的質量控制
在物資采購中,采購管理的作用不僅可以控制成本,還可以從源頭上控制產品質量。在選擇供應商時,不僅要考慮其價格,還要結合相關部門對供應商的服務、競爭力、經營、管理、技術能力等方面進行評估和選擇企業。選擇好供應商後,需要定期對供應商的貨物質量和交付情況進行評估。不合格的供應商需要引導和改善。同時,在大批量采購前,相關人員應對進貨物資進行嚴格檢驗,確保采購物資的有效性和合格性。企業在采購物資時,應遵循“質量第壹”的原則,降低服務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價值。
3.生產過程中的質量管理
生產過程是產品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企業應變事後質量檢查為事前預防,做好事前和事中控制,提高質量管理的有效性。這就要求企業把生產過程中的各個階段都納入質量管理,整合成壹個系統的質量管理體系。
(1)生產計劃階段。也就是做好生產前的質量控制。加強市場部與倉儲部、技術部與生產部的聯系,分析產品質量的影響因素,根據評估和需求確定生產計劃,提前與供應商溝通;加強對包裝材料、生產工藝、設施和設備的驗證,確保生產高質量的產品。
(2)處於飼養階段的企業。有關部門要嚴格按照標準對物資的供應渠道、材質、標識、包裝等進行驗收,做好入庫保管和出庫驗收工作,避免物資混淆或損壞,以滿足生產質量的需要。
(3)生產階段。這個環節主要是抓住產品質量的主要影響因素,建立質量控制點,對薄弱環節和關鍵部位進行專項管理,控制生產過程,保證產品質量。同時,加強不同生產環節的質量檢驗工作:完善質量檢驗機構,安排相關質量檢驗設施和人員,完善質量檢驗體系;分級檢查,責任明確,專檢、互檢、自檢相結合;保證質檢機構的權威性等。
(4)重視售後服務,提高客戶滿意度。比如構建客戶滿意度收集系統,及時了解客戶對企業和產品的滿意度。
如何加強質量控制第二部分:觀念的轉變
1,戴明說:“公司買不到高質量的方法,這個過程必須通過高層管理來實現。”壹個公司的質量工作能否有效開展,離不開公司高層的支持。另外,就我的經驗來看,很多企業都會實行ISO9001,TS16949等。,只是因為需要獲取訂單,而自己被動調配,以為認證後訂單就會流入,不管系統是否有效。眾所周知,實施ISO9001和TS16949的真正目的是讓系統健康發展,不斷完善。
2、全過程質量管理,在設計-采購-生產-銷售-使用-服務的全過程中進行質量管理,並嘗試運行壹些有效的手段,如:潛在失效模式和後果分析、統計過程控制、產品質量事先策劃和控制計劃、生產零件批準程序、測量系統分析(不壹定要實施TS16949來做這些),以便
3、全面質量管理,產品質量保證不僅僅是質量部門的事。
4、用戶至上,樹立下道工序是用戶,服務對象是用戶的觀念。
5.嚴控與積極預防相結合,重在預防,“預防勝於救火”。質量部門不應該只是壹個疲憊的消防員。
6.在質量管理過程中,各種控制方法是結合在壹起的。如頭腦風暴、5Why分析、QCC、質量控制七大技巧的運用。
二、關註網站質量及其影響因素
現場質量是指在生產現場如何加強工藝管理,做好檢驗工作,按照產品設計實際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即現場制造質量。現場質量管理是制造質量和相關工作質量的管理,其主要影響因素是人、機、料、法、環境和測量。現在有些企業加壹個管理(Management)變成6M1E,很合理。
1,人-操作技能低,技術不熟練,不按作業指導書操作,質量意識不強,自檢互檢不到位等。
2、機器設備維護不好,精度下降,關鍵部件沒有備件計劃等。
3.材料-來料不符合要求,給後續生產帶來麻煩等。
4、工藝方法——加工方法不合理,工裝不準確等。
5、環境——溫濕度對可靠性和電氣性能的影響;照明和噪音對員工的影響等。
6、測量、設備不定期檢查,準確度和測量結果不準確;人員操作方法不壹致等。
7.管理-朱蘭博士認為,大多數質量問題都是管理層的失誤,而不是工作層的技術問題。壹般來說,他認為管理控制的缺陷占所有質量問題的80%以上。
三。現場質量管理要點
1.加強過程管理,持續改進工藝,使制造過程始終處於穩定受控狀態。
2.合理選擇檢驗方式方法,首檢+檢驗+抽樣檢驗+定點檢驗相結合。
3、加強質量意識的宣傳,使質量觀念深入人心。
4.建立組織結構完善、人員訓練有素的質保團隊,根據生產規模配置質保人力。
5.及時掌握質量動態,深入現場,以現場為中心。
6.及時對不良品進行統計分析,未能找到責任人及原因。沒有提出防範措施“不放過”;當事人沒有被教育“放過”。
7、過程控制,做好關鍵工位的統計過程控制(SPC)工作。
8、推行5S工作,幹凈整潔的工作環境,是質量管理的基礎和前提。
9、加強員工工作技能的培訓,並使培訓落到實處,而不是流於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