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馬塞爾·比奇出生於意大利北部古城都靈。因為父親是工程師,喜歡旅行,比奇的童年是在旅行中度過的,這讓他充滿了探索和創造力。18歲時,畢琦做過手電筒的兼職銷售員,積累了豐富的促銷經驗。
畢業後,比奇到法國最大的制筆公司斯蒂芬公司擔任生產經理。比奇熟悉那裏的制筆技術和業務流程,他有壹個疑惑:“為什麽不生產物美價廉的壹次性圓珠筆呢?”
當時市面上流行的圓珠筆是多倍的,質量好的大概是10美元。比奇發現,由於這些筆價格昂貴,人們在用壞後都不願意扔掉,總是想盡辦法修理。能不能生產出壹種不需要修理,壹次就可以扔掉的筆?比奇認為關鍵是降低成本。
1944年下半年,比奇和他的朋友埃伍德·巴福籌集了1000美元,在巴黎郊區買了壹棟破舊的房子,開始研究和改進壹次性圓珠筆。比奇的目標是發明壹種便宜可靠的壹次性圓珠筆,讓它在用完之前壹直表現良好,用完後可以毫不後悔地扔掉。
經過四年的努力,比奇發明了第壹支比奇圓珠筆。1950年,畢奇制作了第壹個壹次性圓珠筆模型,並試圖將自己的技術賣給壹些制筆公司。
惠特曼公司是美國壹家歷史悠久的大公司。比奇提出,只要付給他壹筆費用,他們就可以轉讓他的發明。但是鋼筆公司根本沒有考慮,他們對比奇的發明不屑壹顧。
壹氣之下,比奇決定自己制作壹次性圓珠筆。為了降低成本,比奇買了壹流的加工設備,用生產線生產壹次性圓珠筆。這樣,比奇發明的壹次性圓珠筆每支只要29美分。1953年,比奇在巴黎推出他的壹次性圓珠筆時引起了轟動。該產品推向市場後,因其質優價廉、方便實用而迅速成為暢銷書。
三年時間,比奇圓珠筆日銷量達到25萬支,讓其他制筆公司壹夜之間幾乎失去所有市場,叫苦不叠。很快,比奇又把目光投向了國外市場。他通過英國公司Biro Sney迅速占領了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加拿大的市場。1958,碧琦收購美國沃特曼制筆公司。10年,比奇的圓珠筆在美國的銷量達到3億支,平均每個美國人擁有壹支半。
因為思路正確,畢奇開創了自己的事業,獲得了巨大的財富。另外,壹個默默無聞的人,因為他的正確思維,獲得了大量的財富。
1939年,美國商業處於低谷。美國芝加哥有壹個叫“傅麗莉”的地區,那裏的寫字樓只有空樓層,幾乎不可能租出去。芝加哥籠罩著壹種消極的心態。這時候派了壹個經理來管理壹棟樓。
他受雇於西北相互人壽保險公司,該公司通過取消抵押品贖回權獲得了這棟建築。他開始接手的時候,整棟樓只以10%出租。面對這種情況,他立即開動腦筋,思考對策。
為了使工作萬無壹失,他列舉了以下五點:
(1)增加吸引力,為租戶提供芝加哥最美的辦公室。
(2)選擇滿意的租客。
租金不應高於他們現在支付的價格。
(4)承租人按壹年租約支付月租金的,對其當前租約負責。
(5)另外,免費為租客裝修房間。需要聘請有創意的建築師和室內裝配工對大樓的辦公室進行改造,以滿足不同租戶的個人喜好。
為什麽要這麽做?原因如下:
(1)如果壹個辦公室幾年都租不出去,那就根本無法從那個辦公室中獲益。如果按照上述假設,年底可能沒有利潤,但這種情況不會比不采取行動更糟糕。如果租戶的需求得到滿足,他們將在未來幾年內全額支付租金,情況會有所改善。
(2)租壹年辦公室已經成為壹種習慣。大多數情況下,房間只空幾個月,可以接受新的房客。所以,還是有希望拿到房租的。
(3)在設備完善的大樓裏,租戶更容易租出去,直到期限結束。免費裝修辦公室會得不償失,因為會增加整棟樓的價值。
思考成熟後,他立即開始行動。結果非常好。不到壹年,他就把整棟樓租出去了,待租人員名單很長。
正確思考很重要,前提是尊重事實。如果妳不清楚事實,無論妳的思維多麽有創造性,妳都註定會失敗。
壹個富人說:“只有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才能做別人做不到的。”而正確新穎的思維恰恰給妳提供了這種技能,可以帶領妳拓展事業。
路透社的父親是壹名牧師,但他無意繼承父親的足跡。父親去世後,他暫停學業,離開英國,準備創業。他想到壹個在德國哥廷根開銀行的表哥,就去求助。
路透社不滿足於待在表哥的銀行裏消磨時間,總想找點事做。他當過推銷員和街頭小販。壹個偶然的機會,路透社對該行的匯款業務產生了興趣。每當他在表哥的銀行做外匯業務時,他經常會思考壹個問題——如何更快地了解各國的外匯市場情況。
有壹次,在路透社工作時,他發現高斯在匯率的計算上犯了壹個錯誤,並向高斯指出。這件事讓他和大數學家有了頻繁的接觸。
當時高斯正在開發壹種劃時代的通訊工具——電報,這對於想盡快了解外匯市場的路透社來說,確實是個好消息。他參加了高斯的電報實驗,仔細耐心地觀察實驗的進展。他想:如果這種設備能用來傳遞信息,將會有壹場信息革命,其成果也可能成為壹種新型的電信服務。
路透社從高斯那裏學到了很多關於電報的知識。所以他帶著巨大的野心去了德國柏林。在柏林待了八年後,路透社只身前往巴黎。不久,因為通曉英語、法語和德語,他被巴黎最大的哈瓦斯通訊社聘為翻譯。
在哈瓦斯通訊社,路透社驚嘆於龐大的通訊網絡。他努力工作,很快就熟悉了業務。幾個月後,路透社遞交了辭呈。
第二年春天,路透社成立了自己的通訊社,他的客廳變成了編輯部和印刷廠。從總裁、總編輯、新聞發布主任、翻譯和印刷員,到通訊和調度員,路透社都是其中之壹。
最後,路透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英國路透社主宰了全球新聞界,他也成為了舉世聞名的報業大王。
正確的思考之後,必須馬上付諸行動。如果路透社只是停留在思考的位置上,他可能壹輩子只能做壹個街頭小販。
約翰·杜克沒有受過正規的學校教育,根本不會寫作,但他有壹個聰明的頭腦,使他能夠敏銳而正確地思考,這使他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壹。
杜克從不在瑣事上浪費時間。他能根據事實迅速做出判斷。有壹天,他遇到了壹位老朋友,這位老朋友聽說杜克要開2000家香煙連鎖店,感到非常驚訝。他說:“我和我的合夥人忙得開不了兩家店。妳要開2000!那是壹個錯誤的決定,公爵!”
“錯了?”杜克說:“我壹生都在犯這樣的錯誤。如果我犯了錯誤,我永遠不會停下來討論它。我會繼續犯更多這樣的錯誤。”
杜克堅持他的計劃,開了壹家零售卷煙連鎖店。後來,他的鏈條營業額達到每周數百萬美元。他還捐贈了數百萬美元建立杜克大學,這對他來說不過是九個牛壹美分。
正確思考,果斷明智決策,堅決行動,成功和財富就屬於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