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份優秀的貸款調查報告,從內容、結構邏輯和表達方式上,主要應包括以下內容:
1,實事求是
壹份優秀的貸款調查報告應該以事實為依據,如實陳述調查情況,不存在與事實不符的陳述,更不能不經核實就照搬借款人提供材料上的陳述。特別是對借款人經營情況的判斷,必須有相關財務數據的支持,不能有與事實不符的主觀判斷。
2.清晰的組織
壹份優秀的“貸款三查”報告,要根據“貸款三查”各個環節的重點,結合各類信貸客戶的特點,做到內容清晰,重點明確。
3.完全分析
壹份優秀的貸款三查報告,必須對問題分析透徹,觀點清晰,論據充分。不能簡單羅列企業提供的數據或者陳述企業的表面情況而不進行深入分析。
4.邏輯是合理的
壹份優秀的貸款調查報告,在推理上要有邏輯性,在策劃上要有規範性。
壹份優秀的貸款調查報告應該以實事求是為前提,結構連貫,語句通順。
第壹部分是貸前調查報告的評價標準和覆蓋範圍
貸前調查的根本目的是評估信貸業務的風險和收益,為信貸決策提供充分的依據。貸前調查報告應符合以下要求:1 .調查組織和過程應符合內部控制的要求;二、調查內容和重點是否完整和突出;第三,調查方法合理有效;四、信息得到有效核實,符合客觀公正原則;五、信息反映內容完整、數據準確、層次清晰;六、證據和輔助材料合格,羅列清楚,索引齊全,核對完整;七、調查責任能夠明確劃分和認定;八是風險評估全面,化解措施得當。
根據以上八項要求,優秀的貸前調查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
壹.背景介紹
1.客戶背景分析
包括客戶所屬行業、成立時間、註冊資本、經營範圍、股東情況、客戶實際控制人、主要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誠信分析等。原則上,股東應該分析到最終控股股東。如果客戶的股東是跨國集團客戶,應分析其海外公司的信用狀況。如果授信客戶是集團客戶,還應分析集團行業分類、集團組織結構、銀企關系等。
2.商業背景分析
分析客戶授信申請的目的、類型、金額、期限,需要分析授信的具體業務,包括業務流程的具體描述、上下戶情況、結算方式、業務周期、進度、配套資金等。
3.項目背景分析
對於固定資產貸款,應分析項目的合規性和項目建設的基本內容進行可行性分析。
4.產品和市場分析
項目產品供需狀況分析,產品供需預測及價格走勢分析,項目產品營銷能力評價及市場競爭力評價。
二。投資估算和融資方案評估
項目總投資評價,包括固定資產投資評價和流動資金投資評價;項目融資方案評價是通過分析項目建設和生產所需全部資金的來源、構成、可能性以及與項目投資計劃的匹配性,評價項目融資方案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以及保證中國建設銀行貸款的能力。
三、財務效益評價
選擇財務評價的基礎數據和參數;計算銷售(營業)收入、各種稅費,進行利潤評估;準備財務效益評估報告;計算財務評價指標,分析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
第四,不確定性分析
包括盈虧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盈虧平衡分析是指在壹定的市場和生產(經營)條件下,對項目成本與收益的平衡關系的分析,以盈虧平衡點表示。敏感性分析是指在項目建設和運營過程中,通過定量衡量項目財務效益指標隨各種敏感因素變化的幅度,來判斷項目的抗風險能力。
動詞 (verb的縮寫)銀行相關收益和風險評估
在合理預測項目貸款收入的基礎上,評估項目貸款給銀行帶來的相關效益;在分析項目本身存在風險的基礎上,分析判斷銀行貸款的潛在風險,並根據風險因素提出銀行分散、轉移、化解或降低貸款風險的措施和建議。
不及物動詞綜合評價
在對項目進行逐項分析並得出各項結論的基礎上,綜合匯總各項論證結果,形成總體評價結論。總體評估結論應直接、明確地表明是否給予貸款支持以及貸款的金額、期限、利率和擔保方式,並對需要註意的事項或建議作出專項說明。
第二部分是貸款審查報告的評價標準和內容
貸款審查報告是獨立審查員根據貸款審查分離的原則,在審查客戶經理提交的信用分析報告和信用信息的基礎上出具的信用意見。授信評審報告應滿足以下三個基本要求:壹是框架清晰、要點突出、邏輯完整、計算準確,符合內外部管理要求;二是引用的數據和資料來源明確,采信依據充分,風險管理良好;三。評估結論合理,符合風險評估、方案參與和市場拓展相結合的原則。四是主要風險點突出,化解措施得當。
根據上述四項要求,優秀貸款評審報告應包括:
壹、掌握信貸業務背景。
分析客戶在我行的授信額度、當前職業額度和貸款狀況,以及同業的授信額度和貸款狀況;前臺運營部申報的授信方案基本信息,包括品種、金額、期限、擔保等。
第二,審查行業和業務風險
分析客戶所處行業的當前趨勢和監管要求、所處行業地位、經營中面臨的主要風險,衡量化解風險的能力,分析客戶近年來的業務發展趨勢,預測其未來的業務發展趨勢,判斷是否與銀行的行業信貸戰略相壹致。
第三,財務風險審查
通過財務數據的確認、比較和分析,總結客戶資產的財務狀況和特點,預測發展趨勢,考察到期債務償還能力;重點判斷報表的準確性、重要科目和註釋的合理性、揭示風險點、衡量化解能力,根據分析調整影響決策的不合理數據。
四。考慮到信貸方案的設計要求
通過對借款原因和還款能力的審查分析,判斷申報的授信額度是否超額,客戶是否能夠按時還款;審查擔保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對於貿易融資業務,重點關註貿易類型、結算方式及比例、主要上下遊客戶名單及基本情況、回款情況等。了解客戶是否符合我行給予免擔保和優惠價格的條件(如有)。
五、總體評價,明確評審結論
審查評級結果;總結上述評審分析中發現的主要風險點及其解決方法和評審結論(同意/有條件同意/否決),總結有條件同意/否決結論的判斷依據。
明確授信方案,包括:授信額度(品種/金額/期限);授信方式(壹次性/循環);擔保(擔保方式/擔保主體/擔保/金額/評估/價值/抵押物比例);定價;退出條件和授予後管理要求。根據不同授信額度的風險特征,將審查分析中揭示的主要風險點設定為提款條件或監控重點是必要的、明確的、可操作的。
第三部分?貸後檢查報告的評價標準和覆蓋範圍
貸後檢查是指在信貸審批後,通過跟蹤資金使用情況、信貸客戶和擔保人的業務和財務活動以及相關信貸業務,對影響或可能影響債務人經營活動的諸多因素進行重新評估,並對抵(質)押物價值進行跟蹤評估,以確定信貸業務風險是否較審批時有所增加,是否已威脅到信貸資金安全,必要時采取適當措施避免風險擴大的管理過程。貸後檢查報告是對貸後檢查過程和結論的描述,應滿足以下六項基本要求:
貸後管理模式、操作頻率和工作組織滿足內外部管理要求;
貸後管理內容完整,要點突出,符合內外部管理要求;
風險分析框架清晰,要點突出,邏輯完整,計算準確,符合內外部管理要求;
授信後管理報告內容完整、結構清晰、數據準確、語言簡潔;
工作底稿合格,列表清晰,索引完整,檢查無誤;
風險預警及時清晰,風險處置意見明確。
根據上述要求,壹份優秀的貸後檢查報告應包含以下內容:
壹、授信客戶基本信息變化情況
貸款批準後,應簡要說明信貸客戶的工商年檢、股東變更、法定代表人變更、註冊資本增減、經營範圍和經營策略的變化情況。如果變更可能對客戶的業務產生重大影響,應詳細說明。控股股東發生變化的,應詳細說明變化原因,分析變化對企業經營可能產生的影響。
二。信貸業務的變化
說明到目前為止的授信額度、資金用途、有無挪用、還本付息等情況。如有付款條件或信用條件的限制,必須逐壹說明。
三。信貸客戶行業的變化
說明授信審批後行業整體供求變化和整體盈虧情況,分析預測行業發展趨勢。
四。信貸客戶經營的變化
從企業的供、產、銷三個方面分析企業的經營情況,判斷經營是否正常。與信貸審批時的預測進行比較,無論是在預測範圍內還是超出預測。結合行業發展趨勢,預測貸款到期前生產經營是否繼續好轉或進壹步惡化。分析業務變化是否已經危及或將危及信貸資金安全。
動詞 (verb的縮寫)信貸客戶的財務變化
說明授信客戶審批後的財務變化,包括資產負債變化、損益變化、現金流量變化。所有重要的財務指標都應與信貸審批時的預測進行比較,無論是在預測範圍內還是超出預測。預測貸款到期前是繼續好轉還是進壹步惡化。
不及物動詞項目建設進度
貸款類型為固定資產或項目貸款的,要檢查項目建議書資金是否已按計劃到位,項目進度是否已按計劃完成。如果項目建設周期過長,需要對項目投產後影響經濟效益的主要因素進行簡單了解,如市場供求、原材料價格、產品價格等。,並判斷是否在原預測範圍內。
如果項目已經投產,應充分了解項目的生產負荷、產品質量、原材料消耗、生產成本、產品價格等情況,並與原評估報告的預測進行比較,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判斷企業能否持續經營並產生還款現金流,從而判斷新項目的目標產量。
七、擔保單位的擔保能力及抵(質)押物的變化情況。
分析被擔保人的生產經營和財務變化情況,判斷擔保能力相對於授信審批是增強還是減弱。核對抵(質)押物,說明有無滅失或毀損,實現價值的增減及原因。
八。信貸客戶與銀行之間的業務往來
分析客戶在銀行的存款和結算交易情況,綜合收益是否達到授信時設定的目標。
九。其他銀行授信變化情況
分析客戶信用總體增減、擔保變化、利率變化、逾期欠款利息、評級變化等情況,判斷其他銀行對客戶的信貸政策是否發生變化。如果其他銀行收縮對客戶的貸款,提高利率,加強擔保等。,甚至信用違約,評級在關註類以下,要具體分析原因。
X.核實媒體披露的信息
如果客戶或客戶所在行業的不良信息被媒體公開披露,可能對客戶的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進壹步給銀行的信用帶來風險,應在貸後檢查中進行核實和判斷。
XI。上述變化對客戶還款能力的影響。
綜合分析客戶生產經營、財務變化、再融資等因素對還款能力的影響,判斷企業對所有到期債務,特別是對銀行到期債務是否有充足的還款來源。
十二。綜合結論和信貸安排
根據客戶的最新情況,審查客戶評級和信用等級是否需要更改。分析判斷信貸業務面臨的當前風險和未來風險,提出增加、維持和降低授信額度的建議。若當前風險較授信審批時已大幅增加,已危及信貸資金安全,或當前風險不大,但繼續發展將危及信貸資金安全,應提出風險控制和化解建議,是否需要逐步減持退出,或緊急退出,或加強擔保,或要求客戶停止危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