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壹個月前,壹個偶然的機會,省郵政公司的劉宏偉老師給我發來了20XX年10月9日出版的第45屆世界郵政日特刊,有意推薦幾位省內作家寫郵政文章。回來後,因為工作忙,沒能及時看完。如果我這次沒有去郵局,如果它沒有給我壹種全新的感覺,我可能真的就過了《郵政日》這期不尋常的特刊了。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翻出報紙。
事實上,在普通人的心目中,大部分的“郵政”還沒有形成壹個整體的、系統的概念。早些年,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郵政服務,大多是通過郵局的基層行業觸角來實現的。所以在普通人眼裏,郵局就是“郵政服務”的代名詞,是直觀的、具體的。似乎說“郵局”比說“郵政”更熟悉,更接地氣。
這樣,我就有發言權了。這個郵局早年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綠色郵局、綠色郵遞員、綠色自行車和綠色郵箱就像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綠色食客和夥伴;郵件、匯款、電報、包裹、長途電話和訂閱報刊雜誌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曾幾何時,郵局最繁忙的業務,如信件投遞、長途電話、電報傳輸等,隨著先進通信設備的普及和現代通信網絡的完善而逐漸沒落,有的甚至完全退出了歷史舞臺。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郵局,似乎已經被人們疏遠、遺忘、厭惡。曾幾何時,各種不同檔次、不同面額的流行賀年卡,輔以抽獎優惠,也因為種種原因成為過眼雲煙;隨著市場經濟的進步,包裹郵政業務也受到了新興物流載體和機構的沖擊,面臨著“僧多粥少”的窘境。偶爾去趟郵局,常常會覺得冷清、淒涼。也許昔日的繁華景象和輝煌再也見不到了。這位歷經滄桑,壹路風雨走來的“老朋友”,真讓人捏了壹把汗。
毋庸置疑,和我有同樣擔憂的不是少數人,而是壹個和我壹樣伴隨著郵局成長起來的,內心還有點舊情結的社會群體。然而,時至今日,我對郵政知之甚少,卻無法擺脫那種情結。但是,卻是“找不到地方拿,也不費力就能拿到”。這個蛻變後的郵局,充滿了改革創新思路和蓬勃發展的專刊,像壹股清流流淌,徹底洗刷了我多年積累的關於郵政的舊印象。
回顧過去,我真的感慨萬千。我由衷地敬佩這些死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的郵政職工,他們敢為人先的勇氣和改革創新的毅力,他們的進取精神。讀著讀著,我情不自禁地融入到數萬郵政大軍中,投身到改革創新的大潮中,中流擊水,九天奔月。我心裏並不覺得自嘲。這種讀報也讀到了英雄的精神。除了感染和喜悅,我覺得我應該為郵政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讓更多為郵政擔憂的人與郵政人同行,壹起享受郵政的喜悅。也許人們很少知道郵政是壹個行業,是壹個和教育、文化、衛生、環保壹樣關系國計民生的社會服務行業。
省郵政公司總經理顧德凱在第45個世界郵政日的講話中有這樣壹組關鍵詞:郵政職工21萬人,郵局1857個,寄遞網店1149個,幹線郵路242條,總長3.2萬公裏,郵政車輛905輛,信報箱100個。其中,近20%的從業人員、50%以上的營業網點、80%以上的配送網點服務於16萬農民兄弟。這組數字無疑向社會展示了壹個事實:全省覆蓋城鄉的五級郵政網絡基本健全;用顧總的話說:20XX年以來,全省郵政行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通過建設城市便民服務站、農村村郵站、三鄉服務站,延伸郵政觸角,下大力氣解決服務群眾“最後壹公裏”問題。
那麽,是什麽樣的力量讓壹度低迷的郵政行業走出低谷,重新崛起呢?翻開這份郵政報紙:“遼寧——在轉型中求發展”,壹行醒目的大標題赫然躍然紙上。郵電人確立了這樣的指導思想:以轉型發展為主題,以推進改革創新為主線,以市場為主導,以客戶需求為中心,認真履行普遍服務和特殊服務義務,努力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增強業務發展活力。
乍壹看,這些似乎都不是郵政的傳統業務,但郵政工作者摸著石頭過河了,他們得到了應有的回報。在轉型中,作為支柱業務的機構儲蓄首當其沖。大連金州站分局不僅有專門的貴賓室和理財區,還新設了大堂主管和大堂經理。客戶壹進入分行,就能享受到春風般熱情微笑的引導服務。海城牌樓支局開展“村長工程”走訪客戶,在千次走訪中與群眾建立了魚水關系。該分局發展代發工資客戶3000人,每月代發工資約600萬元。保險代理業務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20XX年半月就超額完成了全年的計劃目標。旅行套餐中98元的《遊遍北方》明信片畫冊在手,足不出戶就能飽覽北京、河北、遼寧、吉爾吉斯斯坦、黑龍江四省37個著名景點。主題郵局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如錦州廉政主題郵局、沈陽九壹八主題郵局、盤錦紅海灘濕地主題郵局、遼陽曹雪芹主題郵局、阜新瑞鷹祥光主題郵局等。,把郵政引入了地域文化的活水,以全新的視野、全新的形象、品牌效應,形成了遼寧郵政前沿壹道亮麗的風景線,引領全省郵政業百花齊放。效益好,不忘惠民,省郵電總局和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聯合推出“讀書節?“書遊”活動自然是雙豐收,兩個好處。
改革是發展的唯壹出路。改革必須付出代價,觸及靈魂。20XX年以來,省公司在財務管理方面進行了重大政策調整,建立了“以利潤為導向,管得好,管得好”的財務管理機制,根據前三年考核指標完成情況進行年度考核,層層傳導壓力,調動各方積極性。為了提高企業的資產收益,省郵政公司通過拍賣租賃權引入了競爭機制。年初只拍賣了4套房子,其中3套繼續租房的年租金同比增長55%,止住了資產流失,提高了資產收益。發展才是硬道理。公司註重郵政基礎設施建設,平均每年投入2.4億元用於網點建設,建設精品網點42個,標準網點105個。全省提供金融服務的1355網點全部建成電子信息發布系統,配備液晶電視950臺,LED顯示屏622塊,全部接入WIFI信號,服務功能日趨完善。在發展中,他們沒有忘記就業體制和機制的改革。兩年來,他們與全省14地市12分公司進行了交流,選派36名市縣公司領導幹部到江蘇、湖北進行崗位交流,開闊了眼界,找到了差距,提升了精神。
郵政要插上想象的翅膀,還必須“踩在堅實的大地上”,這就是人民。丹東市華盛超市較早加入郵政便民服務站。加盟後,市分公司為超市安裝了統壹的標誌和燈箱,改善了服務環境,成為受周邊群眾歡迎的便民服務站。目前,全省郵政已建成此類便民服務站6933個,其中農村5105個,集日常生活繳費、助農取款、代售車票、機票、辦理車險、取包裹等多種服務於壹體。便民服務名副其實。代收代付業務開展以來,累計收款金額近200億元,日交易量達65438+萬筆。鐵嶺分公司與農業主管部門合作,成立了“後農-興”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推動了“萬畝郵政示範場”建設,構建了“合作社+示範場+郵政企業”的農業發展新模式。盤錦分公司還采取“政府搭臺、郵政唱戲、商家冠名贊助、廣告宣傳”的運作模式,開展文化下鄉惠民活動。海城郵政局組織“百部電影下鄉”活動,踐行群眾路線,普及金融知識,樹立郵政品牌。20XX年以來,省郵政公司在全省範圍內開展創建“愛心郵路”活動,創建“愛心郵路”738條,與500多名不同地區的困難群眾建立幫扶關系。
傳說中的鳳凰每500年就會投入熊熊烈火。涅槃重生後,它的羽毛更豐富,聲音更清晰,精神更精粹。郵政在產業轉型過程中脫胎換骨,在改革創新的推動下得到發展。Goudeket總經理在演講的最後有壹句話:浪聲激烈風緊,潮起正好是揚帆起航的時候。期待郵政人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揚帆起航,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