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廈門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

廈門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

廈門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

廈門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1981 10 15,湖中第壹聲開山炮定格了廈門經濟特區破土動工的歷史性時刻。特區的建設者們先行先試,敢於突破,勇於嘗試,廈門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

廈門經濟特區40周年1 65438+2月21是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周年。廈門經濟特區與臺灣省壹水之隔,是兩岸融合的前沿,因“臺”而設,因“臺”而特。40年來,廈門經濟特區積極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子,努力打造臺灣同胞登陸的“第壹家園”。

1980年6月廈門建立經濟特區。壹年後,隨著湖裏區工地上壹聲巨響,廈門經濟特區建設的大幕正式拉開。

作為第壹批投資大陸的臺商,臺灣省士林集團董事長呂麗珍1987來到大陸。逛了幾個城市,他最終選擇了廈門。

“廈門離臺灣省很近,地方口音、文化習俗、風俗習慣都壹樣。更重要的是,廈門作為經濟特區,有政策支持。”呂麗珍介紹,19 89年,石林集團在廈門成立了建林衛浴公司。

依靠內地市場、當地政府政策和當地人才的加持,建林衛浴公司成長為建林集團,並於2020年7月在內地a股上市。“廈門是壹個很好的投資地,也是兩岸合作的典範。”陸麗珍說。

40年來,廈門在兩岸“三通”、經貿合作、人員往來、文化交流、基層政黨交流等方面不斷破冰。,不斷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改革,建成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兩岸金融中心、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對臺貿易中心,集成電路、平板顯示等廈臺產業合作取得豐碩成果。

如今,廈門已成為兩岸經貿合作最密切的地區:廈門引進了AUO、洪辰等20多家臺灣省百強企業,臺企工業產值約占廈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4。目前,臺灣省是廈門第二大貿易夥伴、第壹大進口來源地和第六大出口市場。廈門口岸來自臺灣省的水果、食品、酒類、圖書、大米等進口額均居大陸首位,是大陸最大的對臺貿易口岸。

前不久,壹年壹度的海峽論壇因疫情推遲到年底舉行,兩岸各界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作為最活躍的兩岸交流交往平臺,廈門以閩南文化為紐帶,重點打造海峽論壇、工博會、文博會、圖博會等50余項大型兩岸交流活動,成效顯著。

兩岸合作的未來在青年。來自桃園的臺灣企業家範江峰把廈門比作自己的“夢想之地”。2016年,樊江峰與大陸合夥人* * *,共同創辦了廈門達奇泰祥創業服務有限公司,如今成效顯著:已幫助7000多名臺灣省青年來閩交流,幫助300多個臺青、150個項目落地福建...

廈門還推出多項惠臺惠民措施:創新設立臺灣同胞服務中心、臺灣同胞郵局、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等涉臺服務機構,積極為臺灣省青年追夢、築夢、圓夢創造更好的條件、搭建更大的舞臺。

越來越多的臺灣省青年來廈門打拼、紮根,成為壹道亮麗的青年風景線。目前,廈門已建成壹批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其中廈門兩岸青年創業創新創客基地等7個基地被國臺辦批準為“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示範點)”。

"在廈門,我看到了在臺灣省從未見過的風景."範江峰說,“廈門區位優勢明顯,配套政策完善。是很多臺灣省青年到大陸發展的首選。”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廈門工作生活的臺灣同胞超過1.2萬人,享受與當地居民同等的待遇。許多臺灣同胞主動成為誌願者,參與社區治理,融入當地生活。

"臺灣同胞和大陸同胞已經成為社會的壹體."廈門市湖裏區興隆社區臺胞主任助理熊琪說,在他們社區,兩岸同胞從“陌生人”變成了“朋友”,真正實現了情感經歷相同的“兩岸壹家親”。

廈門臺商協會會長吳家英表示,廈門經濟特區成立40年來,廣大臺灣同胞和企業是參與者、創造者、見證者、受益者。臺灣同胞和企業在幫助廈門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搭上了國家改革開放快速發展的“列車”。

廈門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2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經濟特區的建立,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大決策和突破。

1980年5月,中央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設立經濟特區。經濟特區是廣東和全國對外開放的前沿,是內地與國際經濟的“橋梁”和“窗口”。經過20多年的自我發展,深圳已經從壹個邊陲小鎮迅速崛起為壹個初具規模的現代化城市。珠海和汕頭也成為中國重要的沿海開放城市。

1979創辦經濟特區為什麽選擇深圳、廈門、珠海、汕頭?1979年4月,中國* * *中央工作會議討論了這壹重要問題,形成了《關於大力發展對外貿易增加外匯收入若幹問題的規定》,提出在沿海少數有條件的省市,如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福建和上海崇明島劃出壹定區域,作為華僑和港澳商人自主經營。深圳、珠海可以先做;對廣東省和福建省采取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

這次工作會議後,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谷牧,由當時主管這項工作的黨中央、國務院派出,帶領有關部門十幾名負責幹部組成的工作組,分赴廣東、福建,與兩省領導幹部和專家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同時,廣東、福建兩省也分別做出了規劃。

1979 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廣東省委、福建省委關於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的兩個報告,指出兩省對外經濟活動要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給予地方政府更多自主權,發揮優勢條件,抓住當前有利的國際形勢,率先垂範。關於特區出口,可以先在深圳、珠海試行,取得經驗後再考慮在汕頭、廈門設立。所以選擇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辦特區,是因為這四個地方在發展對外經濟活動方面有地理和人文條件上的優勢。深圳和珠海毗鄰港澳,汕頭和廈門也靠近港澳,廈門面向臺灣省。歷史上,這些地方與海外有著密切的聯系。深圳是中國南方對外交通的重要陸路通道,汕頭、廈門是中國南方重要的海港。有廣闊的腹地可以依靠;是著名的僑鄉;實踐證明,在這四個地方辦特區是正確的選擇。

廈門經濟特區40周年3 1980 10 10月7日,國務院批準廈門在湖設立經濟特區,面積2.5平方公裏。在這片鳳凰曾經生活過的傳奇熱土上,激情孕育夢想,汗水傳遞使命。昔日壹個海防封閉的小島,拉開了風水時代的帷幕。

1981年10月15天,湖中第壹聲山炮響起,定格了廈門經濟特區破土動工的歷史性時刻。特區的建設者們高舉解放思想的旗幟,沖破舊體制的束縛,“摸著石頭過河”,以大無畏的先鋒姿態先行先試,敢於突破,敢於嘗試,邁出了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的堅實步伐。

1984年2月,海鷗展翅,浪花輕舞,初具規模的廈門經濟特區迎來了鄧小平同誌。在經濟特區的誕生地湖中,他題詞:“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更好”。這是對特區人民改革動力和創新進取精神的肯定和鼓勵。根據鄧小平的提議,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廈門經濟特區擴大到全島並實行自由港的壹些政策。

1988 65438+10月18國務院批準廈門市實行計劃單列,授予相當於省級的經濟管理權限。隨後,國務院先後批準將杏林、海滄、集美劃為臺商投資區。1994年3月22日,八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了《關於授權廈門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廈門市人民政府分別制定法規在廈門經濟特區實施的決定》。

  • 上一篇:《領導行為:基於神經科學的前沿研究成果》pdf在線下載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 下一篇:百分之十的股份怎麽算?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