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巴布亞新幾內亞的米西馬金銀礦床

巴布亞新幾內亞的米西馬金銀礦床

1.地質背景

米西瑪低硫淺成低溫熱液型金銀礦床位於米西瑪島東部,屬於路易斯亞德群島,位於巴布亞新幾內亞東南240km處。

米西瑪礦床產於緩傾斜的白堊紀-古近紀片狀變質沈積巖和綠巖中,在中新世被閃長巖-花崗閃長巖組成的巖帶、巖片和巖脈侵入。薩斯山北部和東部的斑巖和矽卡巖銅礦化與這些侵入巖有關。高角度斷層活動在侵入後仍在繼續,導致控制米西馬礦床的烏姆納斷層帶的形成。Umuna斷裂帶可能是壹條正斷層,走向西北,延伸約3km,寬50 ~ 200 m(圖10-18)。

烏木那斷裂帶非常復雜,由不同方向的斷層、裂隙和角礫巖體組成。礦帶蝕變自上而下由絹雲母、蒙脫石向綠泥石、綠簾石轉變。烏穆納斷裂帶的西部包含壹條20米寬的板狀多階段應時脈——烏穆納脈,該脈向下並沿走向變窄。金含量從8×10-6變為12×10-6。在應時礦脈的下盤和下盤,特別是下盤,發現了其他應時碳酸鹽礦脈和角礫巖充填物,構成了低品位的金銀礦石。淺成低溫熱液礦石中金與銀密切共生,礦石中含有約5%(體積)的黃鐵礦、閃鋅礦、方鉛礦和黃銅礦,使賤金屬總含量達到約0.2%。表生氧化帶深達300多米,蘊藏著75%的可采資源。氧化使銀/金比率增加到8倍。

米西瑪探明和估算儲量為5595萬噸,金的品位為1.38×10-6,銀的品位為21×10-6,使用的截止品位金的品位為0.7×10-6,即含金77噸,657。

2.探索和發現

1888米西瑪島東部發現砂金,1911產出的6200kg黃金全部來自砂金。1904年,澳大利亞探礦者在穿過烏姆納斷裂帶向西南流動的庫克敦河中發現了烏姆納礦脈(圖10-18)。然而,從軟的表生礦石中獲得的金很少。1911 ~ 1942(1942因二戰停止開采)期間,在多個地下礦山開采烏木納礦脈,記錄總產量達42.6萬t礦石,平均含金量10× 65438。最成功的是1935 ~ 1942期間庫斯伯特米西瑪黃金有限公司在烏姆納段的生產,巴布亞、薩斯山、庫盧馬裏亞等部分金礦段也有生產。米西瑪礦和選礦廠在1942 ~ 1943閉礦期間受損,戰後恢復全面生產的努力未果。

圖10-18巴布亞新幾內亞米西馬低硫化物淺成低溫熱液型金銀礦床示意圖。

(引自G.I .威爾遜和R.C .巴威克,1991)

圖為受烏姆納斷裂帶控制的低品位露天貴金屬礦化。還顯示了附近的低品位斑巖銅礦化。

1959至1966期間,太平洋島礦業有限公司(自1964起與Cartou Si勘探有限公司合資)試圖開發早期Umuna礦脈工作區下方的高品位金礦,但未成功。鉆兩個平硐,從近600m的礦脈進行全巷取樣;但由於巖心采取率低,第二次嘗試鉆取礦脈的巖心以失敗告終。1966以Cartou公司名義進行了Umuna礦帶激發極化測量,圈出的幾個線性異常沒有繼續工作。

1966年底,普萊瑟發展有限公司受邀參與米西瑪金礦項目,但被拒絕。然而,在現場檢查期間,在西沙東部北部發現的兩條含銅轉石的河流中進行的勘測河流沈積物取樣發現了銅異常。這些成果導致太平洋島嶼礦業有限公司和Cartou的合資公司在米西馬島東部開展了河流沈積物地球化學調查,並積累了800米的淺層鉆探,圈定了西沙山北部的斑巖銅礦化。1969 ~ 1972期間,諾蘭達澳大利亞有限公司加入合資項目,完成15巖心鉆探,總進尺3600m,圈定斑巖銅礦化7000萬t,銅品位0.1% ~ 0.65438。雖然該公司的地質學家意識到凸出的山脊與礦脈露頭壹致,可能存在露天開采的黃金潛力,但低迷的金價使諾蘭達退出了烏姆納斷裂帶的勘探。原合資公司未在米西馬開展進壹步工作,其探礦權於1973被撤銷。

從1975到1976,代表美國鋼鐵國際有限公司的梅內塞斯勘探權有限公司擁有米西馬的勘探權。通過地質填圖和采樣,提出了烏姆納有兩個獨立出露礦體的概念。這項工作使人們認識到,在烏姆納剖面和巴布亞金礦剖面的烏姆納礦脈之外,存在著大範圍的低品位金銀礦化;然而,該項目未能進壹步發展。

來自menezes公司的地質學家繼續爭辯說,在米西馬露天礦開采黃金是壹個可行的建議。在1977結束時,它成功地與Plesser有限公司組成了壹個合資項目。它的初步工作是通過對穿過Umuna礦帶的人工挖掘和機器挖掘的壕溝進行取樣來展示其整體潛力。然而,井下巷道的重新取樣無果而終。在1979,CRA勘探有限公司加入合資項目後,壹項采用大直徑PQ三芯管的巖心鉆探計劃成功探測到礦化帶,即使在有舊平硐的地區。鉆井將在1980 ~ 1981期間繼續進行。在1982,反循環鉆機加入了巖心鉆探的行列,共鉆了75個孔,進尺8050m。在1981,完成了露頭和深(5m)槽的詳細地質測繪。1982,Pleaser公司購買了合資項目原合作方的股權,用了兩年時間,進壹步開展了巖心鉆探和反循環鉆探、深槽勘探、地表和地下開槽取樣、地質詳查和航磁調查。本階段,在礦區共施工了118個巖心鉆孔(11910m)、56個反循環鉆孔(4982m)和115個勘探槽(8785m)。1985開頭對地質資源進行了估算,估算結果與上面引用的類似。至此,CRA退出了合資項目。

最終可行性研究完成於1985。1987年末,普萊澤的子公司(80%)與巴布亞新幾內亞政府(20%)簽訂了礦業開發協議。1989年中期建成並投產了壹座露天礦和壹座選礦能力為15000t/d的氰化炭漿選礦廠。

3.摘要

米西瑪金銀礦床在1971首次報道其具有大噸位貴金屬潛力之前,已有很長的開采歷史。在其30年的勘探歷史中,勘探區還發現了壹個小型斑巖銅礦。深槽勘探、PQ巖心和反循環鉆探以及結果的連續地質模擬是圈定露天采礦資源的關鍵手段。地球化學和地球物理調查在米西瑪的勘探中只起了很小的作用。原因是早期的地下開采活動已經大致圈定了勘探目標。米西瑪的成功開采取決於許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規模經濟和操作人員的經驗。

在第壹次意識到米西瑪的巨大潛力後,用了八年的時間確認,用了10多年鑄造了第壹個金元寶。

  • 上一篇:山東海萊雲石有限公司怎麽樣?
  • 下一篇:上海的四大別墅裝修公司是誰?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