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約20名市民來到某銀行順德龍江支行門口,想要拿回之前投入的5000多萬元理財資金。據介紹,這10位市民通過銀行的兩位客戶經理購買了屬於四家投資公司的四款理財產品,號稱9%和11%的高收益率,並約定壹年後全額返還本息,但令他們意外的是,時間壹到,客戶經理稱理財產品有問題,建議購買理財產品的市民報案。對此,分行回應稱,該理財產品的銷售純屬理財經理個人行為,與銀行無關。建議市民走法律程序維權。針對此事,有業內人士認為,此事可能就是傳說中的“飛單”,屬於銀行內部人員與外部投資公司“串通”,銷售與銀行無關的理財產品,從而導致公眾被騙。
文/廣州日報記者陳
報告:
買高收益理財產品被套
浙江中年人陳先生,在順德龍江有壹家五金廠,手頭略有結余。平日裏,他經常與涉案分支機構有業務往來。但這次他累計被套資金超過654.38+00萬,是最吃虧的人之壹。據了解,市民被騙購買的理財產品屬於四家公司的四款理財產品,其中四家分別是華融浦銀、中融鴻海、中和泰富、鐘芳聯合,宣稱的收益均在9%以上。
陳先生告訴記者,因為和銀行有業務往來,他認識了壹個叫蔡燕婷的客戶經理。去年6月,經理蔡向其推薦高回報理財產品,聲稱投資654.38+0萬以下,回報率9%;投資大於1萬,就有11%的收益率。看到這麽高的收益,是正規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陳先生就動心了,投入654.38+0萬元購買了該理財產品。後來又和親戚朋友多次追加654.38+0萬余元。
到了去年年底,第壹次購買的理財產品半年期限到了,陳先生如願拿到了9%的利息,金額達幾十萬元。但到了7月份,蔡經理突然說理財產品有問題,建議他們去報警,於是陳先生也聯合其他“被套”市民正式報警。
事件:
累計被套超過五千萬
幾個月過去了,當初承諾的本金和利息都沒了。看到自己投入的錢怕“打到水漂”,昨日,陳先生和其他被困市民壹起,前往銀行順德龍江支行“討說法”。對此,多位被困市民向記者強調,客戶經理也是以銀行理財產品的名義被推銷的,而且都是在銀行大廳簽的協議,所以銀行應該對此事負責。
記者了解到,到銀行討說法的近20位市民,大部分都是第壹次購買理財產品,因為壹年期到期後收不回本息,才意識到不對勁。據陳先生初步統計,他們購買的理財產品從幾十萬到幾千萬不等。目前他們知道的聲稱被騙的市民有20多個,也就是說,僅他們發現的第壹批人,他們被套資金就有50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