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雲
編輯|馮玉
SAIC的“苦日子”還沒有結束。
2020年,SAIC實現收入7230.43億元,同比下降12.5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4.365438億元,同比下降20.2%。這是SAIC第二年出現業績負增長,營收創近五年新低,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創近九年新低。
在資本市場上,SAIC的表現也很疲軟。作為市值最大的中國車企,SAIC在2020年壹度成為破凈股,市值被業績和銷量遠不及自己的弟弟們趕超。先是比亞迪,然後是蔚來等造車新勢力,甚至同為傳統車企的長城汽車也脫穎而出。
為什麽SAIC會在這裏?在新能源領域做出努力後,SAIC值得投資嗎?
SAIC 3月25日晚間發布的2020年財報顯示,其年累計銷量達到560.05萬輛,是國內車企銷量冠軍,這也是SAIC連續15年占據的位置。
但針冠背後也有隱憂。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20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將分別達到2522.5萬輛、2531.1.00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和1.9%。同期,SAIC產銷分別為546.42萬輛和560.05萬輛,同比分別下降11.18%和10.22%。顯然,SAIC失去了市場。
2020年,SAIC的低迷甚至驚動了上海的高層。2020年5月,《上海證券報》報道稱,上海分管主要領導對SAIC“急剎車”事件高度重視,專門作出批示,要求SAIC從品牌、質量、銷售等方面研究存在的問題。上海有關部門將加大對SAIC九大品牌和多款新車的支持力度,扶持這家上海本土重要的車企。
“如果不是上海政府出手相救,SAIC會更慘。”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新能源汽車分會副秘書長曾皮權對“油罐車”直言不諱。
在外界看來,SAIC長期的業績和銷量依賴於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等合資企業,但合資企業2020年的業績並不強勁,這是SAIC業績和銷量下滑的重要原因。
2020年,上汽大眾實現銷量654.38+0.5055萬輛,同比下降24.79%;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654.38+054.89億元,同比下降22.65%。尷尬的是,作為大眾在華合資公司,壹汽-大眾2020年實現銷量265,438+06.18萬輛,同比增長65,438+0.5%,與SAIC-大眾形成鮮明對比。
除了疫情等外部因素,上汽大眾旗下帕薩特的評價引發了消費者對其產品質量的信任危機,這也被外界視為影響上汽大眾2020年銷量的重要原因。乘聯會數據顯示,2020年上汽大眾帕薩特累計銷量為65,438+028,882輛(不含PHEV車型),同比下降365,438+0.9%。
對於SAIC大眾和壹汽大眾的銷量差距,曾皮寬對《油罐車》進行了分析,表示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壹汽大眾的整體車型非常漂亮,更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目前中國的汽車市場不再像以前那樣由政府扶持和幫助,而是現在完全依靠市場,適應市場行為,從政策導向轉變為市場導向。壹汽大眾整體車型不錯,尤其是整體高端新能源車,能滿足消費者喜好。”曾丕銓進壹步指出,產品的設計和質量是市場唯壹的主導因素。
SAIC旗下的另壹支銷售力量上汽通用汽車在2020年的表現並不出色。其全年銷量為65,438+0,467,500輛,同比下降8.29%。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4654.38+0.03億元,同比下降62.56%。
上汽通用五菱銷量同比下降3.61%,銷量達到654.38+0.6萬輛。但歸屬於母公司的凈利潤僅為654.38+0.42億元,同比下降965.438+0.62%。
在產能利用率方面,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是SAIC的三大子公司,但它們在2020年都有所下降。其中,SAIC大眾的產能利用率從2065年的104%,438+09下降到2020年的72%,上汽通用從85%下降到74%,上汽通用五菱從94%下降到88%。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汽車制造業產能利用率為73.5%。上汽集團11子公司中,上汽大眾、SAIC大通、南汽依維柯、SAIC鄭達、上汽通用五菱汽車印尼有限公司、名爵印度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產能利用率低於行業水平。這顯然不是壹個好信號。
值得壹提的是,SAIC獨立板塊在2020年的表現相對不那麽慘淡。負責SAIC自主品牌汽車R&D、制造和銷售的SAIC乘用車2020年銷量同比微降2.29%,但與合資品牌相比,65.79萬輛的銷量仍未形成有力支撐。
在曾培權看來,SAIC銷量和業績的下滑並不是因為過於依賴合資企業的發展,而是自主品牌發展不佳。“自主品牌的設計是否能適應市場的變化才是最重要的。最終還是要適應市場,同時也要看消費者對產品的接受程度。SAIC的產品壹直很平淡,這與其國企性質有關。發展受體制影響,創新不夠。”
“比如SAIC包括榮威在內的很多車型都是定向銷售,限制了其整個汽車品牌尤其是自主品牌的發展,創新力度不夠大。”曾玉權舉了壹個例子。
業績和銷量都不好,SAIC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也差強人意。
回首2020年,無疑是傳統車企“委屈”的時代。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等中國造車新勢力,即使公司盈利困難,新能源汽車銷量依然“小眾”,但從市值上看,仍然落後於在汽車市場占據主流地位的大型傳統車企。
在中國汽車行業,SAIC可能是最受委屈的。
持有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業務的比亞迪成為2020年a股最亮眼的新能源汽車龍頭,並於2020年7月7日市值首次超過SAIC,取代SAIC成為“中國市值第壹車企”。
“造車新勢力比傳統車企更受重視是必然的。壹方面新能源車企虧損在向上萎縮,壹方面夕陽產業在向下,而傳統車企太大,無法徹底轉型。”丁鑫資本董事長張馳曾對《油罐車》談到新能源車企和傳統車企的估值差異。
在汽車產業向新能源時代轉型的時期,各大傳統汽車企業也加快了轉型的步伐,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出了更大的聲音。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五菱洪光MINIEV,定位為“百姓代步車”,售價僅為2.88-3.88萬元,非常親民。上市後迅速成為爆款產品,長期占據電動車銷量排行榜第壹名。
2020年,SAIC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32萬輛,同比增長73.4%。新能源汽車銷量集團排名全國第壹,全球第三。
然而,新能源銷量桂冠的頭銜只是“看起來很美”。從目前來看,這對SAIC股價的提振有限。截至4月2日,比亞迪市值5032億元,是SAIC 2325億元的兩倍多;成立僅6年的造車新勢力蔚來市值收於622.4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85.1.4億元),也遠超SAIC。
“SAIC銷量全國第壹,但銷量最好的是五菱,價格無法和比亞迪、蔚來相比。比亞迪韓和蔚來ES6,ES8等車型賣的都不錯,均價基本都是幾十萬,但是五菱賣多少呢?所以SAIC確實有銷量,但是市值沒有比亞迪和蔚來高。”曾丕荃對“油罐車”直言不諱。
2020年,上汽通用五菱實現產能1.5547萬輛,銷量1.601.000輛,在SAIC所有子公司中排名第壹。但2020年歸屬於上汽通用五菱母公司的凈利潤同比大幅下降965,438+0.62%,僅為65,438+0.42億元,在SAIC主要控股公司中排名墊底。顯然,SAIC選擇了用利潤換取市場份額。
如果說比亞迪和蔚來的市值飆升主要是受新能源概念的影響,那麽長城汽車的落後應該引起SAIC等傳統車企的警惕。
2020年,長城汽車高調宣布轉型為全球科技出行公司,壹口氣推出“檸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大科技品牌,形成了集“自動駕駛、智能座艙、高效燃油、新能源”於壹體的科技生態。
“長城是壹家創新型公司,很多新車都出來了。”曾丕荃指出。
根據長城汽車的財報,其2020年的業績和汽車銷售規模不如SAIC,但都處於增長狀態。其中,營收同比增長8.62%,達到103308萬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19.25%,達到53.62億元;全年汽車累計銷量1115900輛,同比增長5.41%。
資本市場對此相當買賬。截至4月2日,長城汽車市值已達3155億元,也已超越SAIC。改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以看出,在2020年,SAIC經歷了相當艱難的時期。那麽,SAIC的未來值得期待嗎?
在這方面,SAIC本身似乎相當自信。SAIC提出了2026年實現汽車銷量61.7萬輛的經營目標,5438+0.7年,同比增長1.2%,預計總營業收入8300億元,營業成本7200億元。
SAIC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魏勇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這樣的預測主要基於兩個方面:壹是今年國產車的大趨勢,二是SAIC在新能源汽車和海外市場的積極趨勢。
雖然2020年SAIC在市值上被新能源概念股甩在後面,但從SAIC近幾年,尤其是2021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來看,SAIC的轉型戰役並不值得期待。
新能源方面,SAIC不僅重金投資威馬汽車、Momenta自動駕駛等產業鏈相關公司,還推出R汽車,並聯手阿裏、張江高科打造新能源品牌智記汽車。
據魏勇透露,智機汽車將走高端路線,打造深度智能體驗,今年將陸續發布三款車型;R標準定義為“新動力國家隊”,主要打造滿足差異化需求的智能駕駛艙場景,支持用戶按需購買智能駕駛服務。計劃明年4月推出兩款,10。榮威和名爵主要是性價比高。
合資品牌中,上汽大眾基於MEB平臺打造的ID家族首款電動車ID.4 X已於近日正式上市銷售,綜合補貼後價格為199900元-272900元。據悉,在ID.4 X上市之前,上汽大眾已經完成了250多家ID.4 X經銷商的落地。
said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大眾品牌營銷執行董事楊思瑤表示,said大眾今年制定了約3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銷售目標,這將釋放其MEB工廠的壹期產能。上汽大眾希望其在中國新能源市場的占有率達到9%,而這壹目標將通過今年上市的三款全新ID系列電動車——ID . 4、ID.6、ID.3來實現。其中ID.4 X將貢獻5-6萬輛。
“今年對我們的產品來說是重要的壹年。除了ID系列,還將推出三款產品,途安、途觀、帕薩特最支柱的產品都將推出新車型。今年底明年初,淩渡也將被替換。”楊瑜瑤透露。
顯然,深陷燃油車和資本市場的SAIC,想要用新能源扳回壹城。
“SAIC在新能源方面有很強的投資和布局,而且眼光長遠。不斷推動創新是走在前列的,是業內公認的。”曾告訴《油罐車》,許多新能源汽車公司願意從SAIC挖人才,尤其是技術人才。
不過,曾皮寬指出,R車目前在營銷方面比較平淡,“因為它的營銷只是在微信朋友圈和Tik Tok推送。營銷和爆款不多,會出好車,但整個銷量上不來。”
除了新能源,SAIC奧迪項目也有新進展。4月1日,上汽大眾發布公告,原上汽大眾銷售公司總經理賈明勇調任上汽大眾奧迪營銷事業部常務副總經理。據媒體報道,SAIC奧迪首款國產車型A7L將於今年4月的上海車展正式上市。
經過多次布局可以看出,雖然春節後SAIC股價也處於下跌趨勢,4月2日收盤19.9元,處於近幾年的低位,但部分券商研報依然看好。
中銀證券在SAIC財報發布次日(3月26日)給出買入評級。原因包括:全面布局智能電動汽車,構建長期競爭優勢;國內大眾歡迎新的產品周期,海外市場有助於長期發展。
東吳證券雖然下調了SAIC 2021-2022的盈利預期,但將SAIC調整為“增持”評級。其在研報中指出,預計隨著公司智極+新R標準高端智能電動品牌打開新能源市場,不斷開拓海外市場,上汽大眾和通用將在底部企穩。
在與油罐車的交流中,不少二級市場投資者認為SAIC國企體制改革緩慢,傳統車企自身思維容易固化,但仍認為可以期待很久,可以等待機會抄底。
“現在買挺好的。”二級市場投資者周成(化名)認為,SAIC 2019四季度業績大幅下滑,2020年受疫情和新能源沖擊,甚至壹度破凈。從數據來看,現在處於超賣位置。
二級市場另壹位投資者黃興森(化名)則提醒註意短期波動的風險。“25元左右買的時候買的早,剛好高位接手。節後股市暴跌,雪上加霜,但長期來看,我還是比較看好SAIC未來的轉型。”
黃興森透露,他最近在SAIC多次加倉,投資約5萬元。
毫無疑問,在當前的汽車市場,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享受化等汽車“新四化”正在掀起壹場科技革命。
年輕的造車新勢力可以借助新能源實現汽車行業的彎道超車,但傳統車企是改變不了的。在目前的汽車市場上,我們可以看到包括SAIC在內的傳統汽車企業都已經走出了變革的步伐,無論是自願還是市場所迫。
然而,改變並不意味著壹定成功。在燃油車和電動車交接的關鍵時刻,測試將是車企的核心技能。
特別提示: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本文標題來自:圖片網,基於VRF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