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的特征

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的特征

財務舞弊是指財務舞弊主體在會計信息處理和報告過程中,為了獲取不正當的經濟利益,采用欺騙手段,故意對重要的、實質性的財務事實撒謊的違法違紀行為。我國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經歷了從公開到隱蔽、從單壹到多樣、從期末集中舞弊到持續、均勻、系統舞弊、從做假賬到做假賬的過程。

1.使用不恰當的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進行欺詐。由於同壹交易或事項存在多種可供選擇的會計方法,而我國具體的會計準則尚未涉及企業會計核算的各個方面,許多上市公司利用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選擇和變更來操縱利潤,粉飾經營業績。(1)借款成本核算方法選擇不當。根據中國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借款發生的利息支出、匯兌損益、金融機構的相關費用,以及準備期內與購買長期資產無關的借款費用,可以予以資本化,計入這些長期資產的成本,在長期資產投入使用後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然而,許多上市公司通過濫用借款費用的會計處理來調整利潤。(2)股權投資會計方法選擇不當。中國企業會計準則對長期投資的核算做了詳細的規定:當對被投資企業的投資滿足壹定條件時,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應當采用權益法;反之,采用成本法。但是,很多公司都在這兩種方法上做了文章。當被投資公司盈利時,不應采用權益法核算的投資也應采用權益法核算。當被投資公司虧損時,應由權益法改為成本法核算。(3)折舊方法選擇不當。延長折舊年限,由加速折舊法改為直線法,甚至不提折舊等虛增利潤,在實踐中屢見不鮮。(4)選擇不當的方法確認收入和費用。上市公司為了利潤最大化或平滑,通常在產品或資產的風險或報酬完全轉移之前,確認銷售業務和其他資產的轉移收入。(5)選擇不當的並購政策。對應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納入合並報表的合並範圍,所以上市公司往往通過變更合並範圍來調整利潤。

2.利用剝離、模擬等“會計創新”造假。剝離和模擬是伴隨著企業改制上市的。在行政審批制度下,由於實行“控制規模,限制報紙數量”的政策,股票發行額度成為非常稀缺的資源。企業通過激烈競爭發行的股份數量往往與其資產規模不匹配,不得不剝離部分業務和資產,或者進行局部重組,將原本不具備獨立市場化能力的壹條生產線、壹個車間或者幾個業務拼湊成壹個上市公司,通過模擬手段編制這些非獨立核算單位的會計報表。剝離和模擬在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果不允許剝離和模擬,很多企業(尤其是國企)將沒有上市資格,無法通過股份制改革和上市擺脫困境。另壹方面,剝離和模擬就像“梳理”。通過剝離劣質資產、負債及相關成本和潛在損失,虧損企業很容易被模擬為盈利企業,剝離和模擬影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3.利用資產重組和關聯交易進行欺詐。從理論上講,資產重組、關聯交易與財務造假之間沒有必然聯系。如果資產重組和關聯交易確實以公允價格定價,並按照會計準則的要求在報表和附註中適當披露,就不會誤導信息使用者。但實際上,我國上市公司的很多資產重組和關聯交易都是采用協議定價原則,定價的高低取決於公司的需要,這樣就可以在關聯方之間進行利潤轉移。這樣,資產重組和關聯交易就成了非常重要和常見的財務造假手段,如廣電股份、陜西長嶺、波導股份等。

4.地方政府“援助”詐騙。目前,利用上市公司籌集資金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很多地方政府往往不忍心目睹上市指標失效,讓上市公司失去寶貴的融資資格。於是壹些地方政府向上市公司伸出了“援助之手”,利用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來幫助上市公司實現壹定的利潤目標。這些補貼往往數額巨大,而且缺乏正當理由。這種地方政府的“援助”,為很多上市公司操縱利潤、粉飾財務報表打開了方便之門。

5.虛構的經濟業務欺詐。(1)虛構銷售。虛構銷售業務是最嚴重和最難審查的欺詐方法之壹。比如以銀為代表的上市公司,為了虛構銷售業務,往往從原始銷售合同開始就進行全套造假;黎明有限公司的虛構行為更為隱秘,即通過與關聯企業或非關聯企業虛開增值稅發票的方式虛構購銷業務,在逃避增值稅的同時虛增收入和利潤。(2)虛擬資產評估。虛假資產評估包括沒有正規程序的資產評估、虛無的資產評估和不恰當的評估。瓊民源對沒有完全產權的資產進行了評估,確認了巨額資本公積。

  • 上一篇: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高校推薦
  • 下一篇:誰知道四川資陽有什麽變化?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