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會計舞弊的分析與研究
作者:閃輝
來源:財稅月刊第12期2014
會計舞弊是壹個世界性的問題。2001 11月,連續六年被《財富》雜誌授予?最有創新?美國能源巨頭安然公司(Enron Corp)被曝出超過6543.8億美元+0.2億美元的假賬,揭開了席卷全美的會計醜聞序幕。2002年6月25日,世界通訊。全球第二大電信公司,被證實虛增收入38億美元,利潤6543.8+0.6億美元,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利潤欺詐案。會計造假不僅現在存在,過去也存在;不僅是國內,國外也是。會計造假手段高明,範圍廣泛,影響惡劣,損失巨大,對全球經濟危害極大。因此,中外學者壹直在努力研究,將研究方向轉向會計舞弊的研究領域,希望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上市公司;會計;欺詐
壹,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會計理論和實踐通常是針對會計信息質量的。雖然國外文獻研究中沒有提到會計舞弊,但是國外文獻中有很多提到這種現象,比如財務報表舞弊和盈余管理。前者是指故意編制和傳播虛假財務報表,欺騙和誤導報表使用者,後者是指在會計準則允許的限度內做出的會計選擇。對於會計信息舞弊,國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舞弊的行為和動機上,強調財務報表舞弊是壹個動態的有機系統,不可能完全杜絕。其治理對策主要是加強公司內部治理和外部監管。代表性觀點如下:美國註冊舞弊審計師協會(ACFE)前主席Alpechtd和Wernz。臺灣威廉姆斯,對詐騙的定義是:?欺騙他人並從他人處獲取利益的行為。?他們認為,欺詐必須滿足兩個條件:壹是欺騙;另壹種是這種騙術中別人的信任。他們將欺詐分為員工欺詐、管理欺詐、投資欺詐、供應商欺詐、客戶欺詐和其他欺詐。其中,管理舞弊是高級管理人員實施的舞弊,其最常見的方式是管理當局操縱財務報告。造假的過程可以定義為?壹方以另壹方的損失為代價有目的地尋求利益的壹系列行為?。欺詐系統是壹個開放的系統。規範壹旦確立,就會形成。沒有規範,就不會有欺詐。他們認為,即使成本不是制約因素,欺詐也無法完全消除。
二,國內研究綜述
長期以來,會計信息質量壹直是我國會計界乃至社會各界關註的焦點。近年來,隨著我國證券市場會計信息造假案件的頻繁曝光,學術界和政界對會計造假的治理高度重視。劉峰(2001)、黃世忠(2001)、謝德仁(2001)、吳連生(2001)等人從新制度經濟學和產權經典的角度對此進行了有益的研究,獲得了許多新的認識。關於虛假會計信息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江主持的財政部“九五”重點項目“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原因及對策研究”,從粉飾會計報表和上市公司利潤操縱實證研究的角度,從多個角度對虛假會計信息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