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省捷博和大陸捷瑞的矛盾終於爆發了。對傑博大陸頻道比較了解的人都知道,這種對抗遲早會出現,只是沒想到會在這個點上。
在匹配的兩端,壹方面是臺灣省十大主板代工廠之壹的傑貝爾(傑貝爾是壹家擁有20多年主板制造經驗的專業OEM/ODM服務商,客戶中知名的主板品牌如雙民、梅捷、昂達,顯卡品牌如斯巴達克等),試圖在這款遊戲中拿下大陸“Jabel”品牌及其銷售渠道;另壹方是捷銳,臺灣省捷博在中國大陸的授權代理商,中國大陸“捷博”品牌的實際所有人。在臺灣省傑博通過斷貨等手段揭露惡性收購的真實意圖後,上海捷瑞率先宣布終止與臺灣省傑博的合作。憑借中國大陸本土企業的優勢,上海捷瑞似乎已經做好了讓臺省捷博即使失去品牌也要付出現實代價的準備——壹筆總金額超過700萬美元的應收賬款!
外人可能永遠不知道內地IT行業渠道競爭的激烈程度。在以降低成本著稱的IT制造業,渠道建設成本占成本的比例驚人。在這場臺灣省捷博與上海捷瑞的較量中,雙方的交鋒點其實只有兩點:誰是大陸“捷博”品牌的擁有者,誰是渠道建設損失的承擔者。
1995臺灣省捷博與大陸捷瑞公司建立了臺灣省供應商與大陸總代理的合作關系。1999,上海傑瑞公司在大陸註冊了傑博的品牌,開始銷售。在此後的合作中,大陸捷瑞公司逐漸壯大,“捷波”品牌開始在大陸得到認可。
2000年,大陸捷瑞公司以“精靈系列技術”推出“捷波”品牌產品,將“捷波”品牌推向DIY市場,奠定了“捷波”系列產品在中國大陸未來的發展方向。
2002年,大陸捷銳公司開始增加“捷波”品牌的新產品線,包括顯卡、準系統甚至音箱。由於部分產品並非由臺灣省傑博提供代工,兩家公司的合作開始出現裂痕。
2006年底,中國大陸傑瑞公司推出的“Hummer悍馬”系列主板在中國大陸壹炮而紅,市場認知度和銷量在同類產品中名列前茅。
有媒體調查顯示,“悍馬悍馬”系列主板是2006年以來大陸主板市場點名率最高的產品,在臺灣省傑博的營業額和利潤貢獻中也占據重要地位。然而,正因為“悍馬悍馬”系列主板在中國大陸銷量的快速增長,臺省傑博不僅感到驚訝,還心存警惕。
同年,臺灣省傑博也開始在海外推出“Hummer悍馬”系列主板。然而,由於產品定位和銷售策略與中國大陸不同,兩家公司之間的矛盾開始加深。
2007年,中國超頻網論壇焊絲俱樂部(即“悍馬悍馬”主板用戶討論組)透露,中國捷銳公司與臺灣省傑博在壹個多月的暫停期內談判失敗,前者為了剝奪臺灣省傑博對悍馬悍馬主板的制造權,憤然尋找新的OEM合作夥伴。
不久之後,中國大陸各大IT新聞媒體紛紛發布消息,稱臺省捷博與大陸捷瑞分手基本已成定局。
新浪。com . cn/h/2007-06-28/16551588511 . shtml
tech . Sina . com . cn/h/2007-06-29/13571590591 . shtml
tech.sina.com.cn/h/2007-06-29/13591590604.shtml
“悍馬悍馬”系列主板從誕生開始就讓同行業的競爭對手特別害怕。在悍馬全盛時期爆出這個消息的時候,其他各大主板品牌都持幸災樂禍的觀望態度。同時,壹些有OEM/ODM能力的廠商也開始私下接觸捷瑞。如果他們能獨吞悍馬這塊肥肉,這種情況對任何壹家主機廠來說都是絕佳的天賜良機。
市場還是品牌?
歸根結底,兩者基於商標和渠道的紛爭背後是利益之爭,而捷銳近年來在大陸快速發展的渠道深度和廣度讓捷博無法割舍。
據坊間報道,8年前,臺灣省捷博與大陸捷瑞簽訂總代理協議時,大陸捷瑞被臺灣省捷博要求,未經捷博同意,不得銷售其他工廠的貼牌產品。此後,捷銳公司從2002年開始“默認”推出顯卡、準系統、音箱等產品,這些產品在中國大陸都是“捷博”的品牌名稱。對於臺灣省Zappo來說,這是無法容忍的。而大陸“捷寶”品牌的註冊人是上海捷瑞公司,以至於臺灣省捷寶面臨著壹個非常兩難的境地:想要大陸市場,就留不住大陸品牌,想要大陸品牌,就失去了目前大陸市場的良性運行。
如果選擇主要市場,就意味著目前讓大陸捷銳獨立運營“捷博”這個品牌。但以上海捷瑞目前的發展速度,可能很快就能徹底淡化臺灣省“捷博”與大陸“捷博”的關系。屆時,如果雙方在合作上稍有分歧,大陸“捷博”完全可以另起爐竈,重新選擇代工供應商,將臺灣省捷博踢出局。所以“護市”可以算是飲鴆止渴的壹種方式。
但如果選擇了大品牌,必然會導致與上海捷瑞的割裂。先不說臺灣省傑博在大陸的品牌再造的可操作性和市場認可度。就目前而言,如果失去合作多年的合作夥伴上海捷瑞,新合作夥伴的發展期和磨合期足以把臺灣省捷博拖死。目前臺灣省傑博30%左右的業績是大陸貢獻的,而且都是高端盈利產品。與上海捷瑞分離後,庫存和現金流問題會在短時間內造成企業假死。
從上海捷瑞公司的角度來看,大陸捷博似乎已經完全掌握了局面。長期以來,在中國大陸各級經銷商眼中,臺省傑博只是壹個ODM提供商,為大陸傑博品牌提供技術和產品,在市場定位、渠道合作、管理等方面幾乎沒有支持,卻賺取了整個產業鏈中最豐厚的利潤環節。
事實上,大陸傑瑞對其下屬渠道的控制確實是相當成功的。IT硬件產品行業最重要、最核心的團隊是銷售隊伍,銷售隊伍直接決定了企業的營銷工作。營銷團隊的叛逃對任何企業都是致命的打擊。引用上述新浪新聞中大陸渠道商的原話:“只要上海捷銳的團隊還在,捷博主板絕對可以繼續保持目前的銷售態勢,因為悍馬系列的成功讓我對上海捷銳有了足夠的信心。”兩者壹起做得最好。上海傑瑞獨立發展的“狼子野心”已經開始顯現,條件已經成熟。
所以壹旦臺灣省傑博和上海傑瑞分手,大陸傑博品牌的管理團隊、銷售人員、經銷商必然會跟著傑瑞公司走。在團隊、銷售、經銷商的強力保駕護航下,上海捷瑞可以說已經完全掌控了“捷博”品牌在內地的市場和銷售,且不說“捷博”品牌不會易手,就算新品牌成立,這支打造多年的團隊也會在短時間內卷土重來。如此壹來,即使臺灣省傑博收回“傑博”品牌的大陸所有權,其後續盈利水平也不得不受到質疑。上海捷銳手握“捷博”、“悍馬悍馬”等知名品牌、員工、渠道、客戶的支持,是捷銳與捷博決裂的王牌。
另壹方面,如果傑貝爾真的想染指上海捷瑞的大陸頻道,上海捷瑞可以向臺灣省捷博索要“傑貝爾”、“悍馬Hummer”等著名商標的巨額許可費,或者幹脆拒絕臺灣省捷博使用這些商標,這對臺灣省捷博來說更為激烈。
另外,根據我掌握的信息,捷瑞有壹張最重要的牌——它掌握著臺灣省捷博700多萬美元的應收賬款。可以肯定的是,在目前事件水落石出之前,臺灣省傑博拿不到這筆巨款。即使提起訴訟,上海傑瑞要求臺灣省傑博賠償品牌和渠道建設損失時,也可以通過申請資產保全的方式扣押相關資金。如果官司拖了幾年,700萬美元的應收賬款不能及時收回,對資本不足3000萬美元的上市公司臺灣省傑博來說意味著什麽?結論不言而喻。
有了品牌在手,有了銷售渠道的大力支持,有了底牌在手,上海傑瑞真的能大獲全勝嗎?不完全是。
雙方博弈的可能性
臺灣省捷博和大陸捷銳的博弈,不僅僅是實力的較量,更是心理的較量。這是中國大陸經濟高速增長時期不同文化的內資企業和臺資企業之間的典型矛盾。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大陸捷銳和臺灣捷博的交鋒可能會在兩種不同的語言體系和行為方式下進行。壹方面依靠法律的步步施壓,另壹方面依靠不可替代的渠道團隊和潛在的巨大動蕩不妥協。
在這場決鬥中,不同的角色希望看到不同的結果,臺灣省傑博公司希望看到自己熟悉的市場規則得到維護;捷瑞的內地經銷商和員工希望看到中國本土品牌和企業家贏得這場鬥爭;其他臺資品牌的合作夥伴也希望看到中國契約精神和市場規則得到尊重;關心本土品牌的政府官員和經濟學家希望看到國內企業在品牌戰中的出路。在如此復雜的背景下,如果雙方不尋求妥協,任何壹方的徹底行為都可能導致這場風波成為壹場沒有贏家的博弈。到時候,恐怕各方都得不到想要看到的結果。
臺灣省傑博和上海捷瑞的鬥爭,並不是主板產品渠道和品牌之爭的第壹例。最近碩特科倒閉,遠非潘迎品牌在大陸市場的無聲消失,每壹個都發人深省。在這場臺灣省傑博與上海傑瑞的較量中,臺灣省傑博是不可能贏的,因為企業最根本的命脈完全被上海傑瑞掌控;很難說上海傑瑞會大獲全勝。畢竟有違約,肯定是要付出代價的。
目前雙方雖然剛剛開始了口水戰,但可以預料的是結局沒有贏家,最終可能導致兩敗俱傷。隨著媒體和大眾的聚焦,隨著更多細節的披露,捷豹、捷銳乃至悍馬的品牌形象都在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雖然臺灣省傑博看似若無其事,似乎目前的停貨對公司的正常經營沒有明顯影響,但相信敏感的證券市場必然會有所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