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有資金或技術,或兩者都有;
——我們沒有大資本,也沒有現成的技術克敵制勝;
——那麽我們生存發展的唯壹空間就是用最少的成本創造公司自己的關鍵技術和產品;
——所以公司只有技術創新的“華山之路”!
我畢業於武漢大學,專業是半導體物理。在通信行業,半路出家。記得上世紀70年代末,我從德國留學歸來,當時我學習和從事研究的德國亨利·赫茲研究所(HHl)史無前例地放假壹天為我送行。我的老師,世界著名的光通信科學家巴克教授說:“易老師來找我們是壹場誤會(因為他們事先不知道我的專業與通信無關),但這場誤會的結果卻是壹個奇跡。他和我們壹起在柏林創造了世界紀錄,我希望易先生回來後能為他的國家做點什麽。”他也給了我壹些世界上未解決的問題。幾十年來我壹直不敢忘記老師的教導和期望。如今,我們韋波光電科技公司在自主科技創新中選擇的突破口之壹,是壹個世界百年難題。
之所以選擇百年難題作為突破口,是基於以下考慮:壹是科技門檻高,競爭對手短時間內難以達到和超越,創新者容易壟斷原始創新技術成果;其次,百年難題壹旦被打破,將會取得巨大成果,產生相應的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另外,我們之前做了大量的理論推導和演算,其可行性有充分的理論依據。
在信息產業乃至當今社會的流行語言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信息化”、“數字化”這樣的詞匯。事實上,這兩個術語正在悄悄地改變我們的社會,甚至我們的生活。比如今天的互聯網,IP電話,數字家電等等,都是信息化和數字化的結果。在很多人看來,數字信息技術似乎已經成熟,但在很多科技工作者看來,還沒有成熟。例如,“FTTH。h”,我們等了很多年,始終沒有實現。
我公司以“光纖到戶”技術為目標,進行了長期艱苦的自主創新研發工作。事實上,在數字通信領域壹直存在壹個“世界百年難題”,即“任意數字序列的傳輸問題”或“隨機數字序列的傳輸問題”。根據目前為止的數字通信理論,數字信號流需要經過復雜的數字處理使信號均勻化(偽隨機化)後才能傳輸,只適合點對點傳輸。整個網絡都很貴。但是“光纖到戶”如果按照現在的理論和技術,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網絡的運營成本和消費價格之間沒有平衡。
上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貝爾實驗室發明了世界上第壹臺“突發數字接收機”,並以此為基礎發明了壹種點到多點的“無源光網絡系統”,簡稱PON系統,於是全球開始了“光纖到戶”工程技術行動。
然而,貝爾實驗室的發明存在許多理論和技術缺陷。首先,美國的這個發明還是基於傳統的傳輸理論,數字信號流是分段的,每個信號流(也就是不同點發送的信號)必須還是均勻的(偽隨機)。因此,兩個數字信號流之間的過渡區間成為信號識別的“盲區”,盲區內的所有信號都會丟失。其次,這種分段跳變的處理方式是不可能精確的,所以這種接收機的靈敏度很低,很難充分利用信號的發射功率,也很難達到2.5Gbps以上的速率。
由於PON系統實際上是壹種具有雙向通信和交換功能的廣播系統,因此原則上具有更低的網絡成本和更低的消費者價格。但目前基於美國發明原理的PON系統存在上述理論和技術缺陷,廣播覆蓋面小。當上行速率為155Mbps時,其廣播覆蓋(分流比)僅為1: 16至1: 32,因此其消費價格仍不夠低,難以普及。
針對上述理論和技術難題,在國家863計劃和上海市、浦東新區相關科技發展規劃的支持下,我公司堅持自主創新,立誌攻克世界百年難題。
首先,我公司科技工作者推導了基於任意數字序列的突發接收機的傳遞函數,從理論上把現有的偽隨機信號流傳輸理論推廣到隨機信號流的傳輸。
其次,我們公司根據自己的理論設計制造了壹種新型的數字突發接收機。接收機接收靈敏度極高,無信號識別盲區(無信號丟失)。與現有接收機相比,靈敏度可提高10dB(即十倍)。使用該技術,當PON系統在155Mbps上行時,廣播分流比可以達到1: 256,網絡成本可以降低十倍,消費者價格也將降低十倍。
可以預見,我們的成果不僅將用於“光纖到戶”,而且必將取代世界上所有的傳統數字光接收機。我們在數字光接收機領域取得的革命性進展比過去20年世界進步的總和還要高5倍(10dB),這將足以解決當前通信技術和網絡發展的瓶頸問題。在許多情況下,可以省去昂貴的雪崩光電器件和光放大器,使自動交換光網絡成為可能,在國家安全和軍事應用方面有著光明的前景。此外,我們還有壹系列其他相應的突破性創新,並申請了十多項發明專利,其中包括兩項美國發明專利。
我們的上述項目已經通過了國家和地方權威部門的驗收,這些部門在理論和技術上都是嚴謹的。根據我20多年從事光通信研究、生產和工程建設的經驗,上述成果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