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也可以轉化為液體燃料,經過幾次加工處理後可以變成汽油或柴油。費托法在德國使用多年費托合成(或費托處理)是壹種催化化學反應,其中二氧化碳和氫氣合成氣的混合氣體被轉化成它們各自形式的液態烴。雖然也使用鎳和釕,但最常用的催化劑是鐵和鈷。這種處理的主要目的是生產壹種合成石油物質,主要來自煤、天然氣或生物質,用於合成潤滑油或合成燃料。這種合成燃料可用於卡車、汽車和壹些飛機發動機(據沙索公司稱)。近年來,柴油的消耗量增加了。生物質氣化(BG)和費托合成氣的混合漿液可能成為生產可再生車用燃料(生物燃料)的壹種途徑。液態烴可以間接生產,這種方法在南非沙索仍在使用。煤被氣化成合成氣(壹種CO2和H2等比例的混合氣),該混合氣也可以通過費托催化劑冷沈澱技術生成輕烴氣,進壹步生成汽油和柴油。合成氣還可轉化為甲烷,用作燃料或燃料添加劑,或通過移動式甲烷氣加工方法進壹步加工成汽油。貝吉烏斯處理技術是壹種直接液化法(通過合成加氫進行液化處理),也是可行的,但僅在德國使用。這種方法在壹戰和二戰期間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南非沙索公司試驗了直接加氫處理。開發了壹些直接液化技術,包括海灣石油公司開發的SRC-I和SRC-II(溶劑精煤)加工技術,分別由美國人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進行試點。1976年,新加坡國立大學開發了另壹種直接氫化法,由Wilburn C. Schroeder獲得專利。加工方法包括幹燥和研磨粉煤,並與大約1%(質量比)的鉬催化劑混合。加氫技術的應用可以在單獨的氣化爐中產生高溫高壓的合成氣。這種方法最終可以生產壹種合成石油物質:石腦油、少量C3和C4氣體、可用作燃料的輕介質液體(C5-C10)、少量NH3和大量CO2。
煤炭液化是支柱技術之壹,具有穩定石油價格和緩解汽車燃料短缺影響的潛力。有學者認為,這種燃料可以延緩石油峰值的到來。液化技術的生產能力是不可預測的,而且正在大大增加,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石油需求。用煤生產液體燃料的成本估算表明,美國用煤生產液體燃料的成本已經和石油有競爭力了——35美元/桶(這是壹個不虧本不盈利的價格)。2008年7月,11的油價為145美元/桶。這就使得煤炭在這個價格背景下具有了替代石油的經濟意義,雖然目前這種煤炭液化燃料的產量並不大。在商業上成熟的技術中,根據Williams和Larson(2003),煤間接液化技術優於煤直接液化技術。從2001開始,人們對此做了大量的研發工作。2009年世界煤液化獎,該獎項在華盛頓特區舉行的2009年世界煤液化技術大會(2009年4月25-27日)上頒發..授予對煤炭液化技術的認識和研發做出重大貢獻的人。
上一篇:上海啟耕科技的外匯軟件怎麽樣?下一篇:解釋南海泡沫事件的起因、過程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