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其2020年公布的招股書,發行和院線業務是博納影業的主要營收業務。博納影業的院線戰略早在計劃a股上市時就開始了。當年計劃募集65,438+08.9元,其中8.2億元用於影院擴建。
但發審委提出相關意見後,博納影業並未回復。此外,2020年以來,博納影業並未在公開場合提出發展影院的戰略。
押註國內歷史題材
博納影業近年來最成功的國產歷史片可以追溯到2014。當時其《智取威虎山向外》共獲得8.83億元票房。根據博納影業2017提交的招股書,在2014和2015這兩年,《智取威虎山》為公司帶來了約1.5億元的毛利。
此後,從2016的《湄公河行動》到最近的《長津湖之戰》系列電影,博納影業開始推廣此類題材的電影,成為公司投資發行業務的重要支柱。
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雖然前期制作劇本、選擇主創比較麻煩,但後期制作比其他商業片要短。
“比如長津湖之戰,花了5年時間打磨劇本,9個月時間準備拍攝前期。如果不是疫情,其實後面會更快。”該人士稱,長津湖水門大橋的拍攝是在長津湖戰役拍攝時完成的,後期補拍只花了12天,2021,11,15立項,直到2022,1,2022才拿到上映許可證。“很少在其他商業片裏看到剛上映就上映的。”此外,這類影片更便於控制成本,尤其是演員的片酬,在成本中占比最大。
博納影業押註國內歷史題材和戰爭題材能賺多少錢?
根據博納影業的招股書,整個票房收入的分配方式是:院線先去掉3.3%的特別營業稅和5%的電影產業專項基金,再扣除自己(也就是院線)的發行票房份額,再給院線。院線扣除相應的服務費後給華夏電影和中影數碼,兩者扣除相應的發行服務費後給法宣公司。法宣公司大概需要扣除10%~15%的傭金和發行費預付款,剩下的就是制片方能拿到的票房收入。
據貓眼專業版統計,截至目前,長津湖水門橋累計票房的52.27%屬於院線,約為16.1100萬元,片方(即制片方)為39.10%為165438+。電影的主要制作人和之前長津湖戰役的壹樣,七位壹體* * *。
博納影業能獲得多少票房收入還是未知數。“每個電影制作人的投資比例都不壹樣,這是投資時雙方約定的結果。”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在博納影業之前成功的《紅海行動》(票房36.5億元)和《船長》(票房29.65438億元+0.2億元),是博納影業主要參與和發行的兩部電影。2018年,運營紅海博納影業主要投資份額為31%,投資毛利為2.02億元,投資毛利達到60.39%,發行毛利為2.95億元,占當年總毛利的57.6%。
但船長博納影業的所有者權益為665,438+0.24%,投資毛利為2.62億元,投資毛利高達69.39%,發行毛利為5.57億元,投資和發行毛利占2065,438+09總毛利的43.58%。
坎坷的上市之路
和其他影視制作公司壹樣,博納影業也采取產業鏈垂直布局,覆蓋上下遊,涵蓋院線、影院、發行、投資、制作。
根據博納影業的招股書,公司2019年投資收入為9.8億元,但發行收入為9.6億元,院線業務為165438+5700萬元。為了擴大投資和影院業務,博納影業壹直在尋求a股上市。即使是現在,博納影業似乎也沒有放棄。
2021 1 2月29日,在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開幕論壇的圓桌對話中,博納影業CEO於冬表示:“現在影視公司上市比登天還難!”他還說“從市場拿錢是我們這個行業生存的唯壹途徑”。
自2065438+2007年9月首次提交招股書,於冬就開始帶領博納影業在a股上市。然而,2019年,受資產評估機構被立案調查的連帶影響,博納影業IPO審核壹度“暫停”。2020年8月,博納影業更新招股書。2020年6月5日,165438+博納影業登陸a股,獲得發審委“有條件”通過。
但即使獲得批準,在劉帆看來,博納影業的“影院夢”也很難實現。隨著疫情的進壹步日常化,關門和上座率低成為各家影院經營下滑的“不可抗力”。“今年春節檔口漲價也有壹部分是因為這個。”劉帆表示,對於業績受到質疑的博納影業來說,這種業務並不是優質資產。有可能博納影業需要剝離這部分院線業務才能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