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文件,放開的是原油進口使用權,而不是原油進口權。因此,地方煉廠仍需通過中聯油、中聯化工、中海油、中化集團、珠海榮臻等五家企業進口。
2065438+2005年2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進口原油使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將在淘汰壹定規模落後產能或建設壹定規模儲氣設施的前提下,允許符合條件的地方煉廠使用進口原油。
目前國內原油進口分為國有和非國有貿易,國有主要由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等大型企業控制。獲得非國有原油進口資格的企業有20多家,但進口原油只能在按規定程序批準的煉油廠加工。
放開民營企業進口原油使用權,新增用油企業用油量按照其擁有或兼並重組的淘汰落後裝置能力、儲氣設施建設規模的壹定比例確定,但上限不得超過本企業合格常減壓蒸餾裝置設計加工能力之和,並規定淘汰落後產能的追溯和檢驗確認程序。
擴展數據:
部分市場人士並不看好未來煉油進口原油的積極性。壹方面,自2013年中石化獲得10萬噸進口配額後,地方煉油原料市場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大量高性價比的國內原油資源流入地方煉油手中。如果考慮到進口原油高昂的運輸成本,進口原油的煉油效益還不如國產原油。
另壹方面,地煉不同於主煉油,計劃性弱,盈利能力強,而進口原油從采購到加工周期長。壹旦原油大幅波動,煉廠可能長期面臨巨額虧損,這是地煉難以承受的,所以地煉可能很難像中字頭企業那樣大規模持續采購進口原油。
人民網-發改委放開進口原油使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