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最重要的只有壹點:成功的路只有壹條。

最重要的只有壹點:成功的路只有壹條。

“只做壹件事就像貼了郵票的信封,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在作家喬希·比林斯的這句話裏,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只做壹件事的決心和行動,以及我們想要從中得到的結果。

只做壹件事,說起來容易,但在復雜的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卻異常困難。

因此,世界上最大的房地產公司之壹的美國凱勒·威廉姆斯房地產公司董事長加裏·凱勒和凱勒·威廉姆斯出版公司副董事長傑伊·帕帕森總結了他們多年的實踐經驗,寫了《最重要的只有壹件事》壹書。

這本書出版後壹直穩居亞馬遜總榜第壹,還被評為“2015最佳讀物”,可見讀者對這本書的認可。

接下來,我將用心走進加裏·凱勒和傑伊·帕帕森的工作世界,了解他們是如何在眾多事物中梳理出最重要的東西,並最終取得巨大成功的。

1

專註於妳的目標。

美國演說家、顧問博恩·特蕾西說過:“要取得偉大成就,最重要的秘訣就是確定妳的目標,然後開始做,采取行動,朝著目標前進。”

誰也不能隨隨便便成功。那些成功人士做的第壹件事就是找到自己願意為之努力的目標。

在本書中,作者通過查爾斯·狄更斯經典名著《聖誕頌歌》中的主人公埃比尼澤·斯克羅吉的人生經歷,提出了“人生應該有目標、有計劃、有成就”的觀點。

斯克羅吉本來就是壹個貪婪吝嗇的人。在平安夜的夢中,他已故的商業夥伴雅各布·馬利警告他如何擺脫馬利孤獨的命運。

終於醒悟的斯克羅吉立刻開始改變,以改變對周圍人的態度為目標,壹直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向他人伸出援手,幫助他們。

從做“賺錢機器”到與人和諧相處,斯克羅吉壹直專註於自己的目標,使自己在人生轉換的過程中最終獲得自我價值的滿足。

正如書中所說,“成功取決於妳的目標是否明確,是否專註。”

今年2月的北京冬奧會上,19歲的顧艾玲獲得兩枚金牌和1銀,這與她從小對冰雪運動的熱愛分不開,更與她專註冬奧會冠軍的目標分不開。

繁重的學業之後,顧愛玲每天都要在雪原訓練5個小時以上,跌倒之後再爬起來,跌倒之後再走下舞臺也不容易,才有了現在站在領獎臺上的輝煌時刻。

我們相信,要想成功,就要樹立壹個明確的人生目標,並為之做出長期而堅定的努力,並始終朝著目標前進,那麽成功壹定不遠。

這樣才能從明確的目標中看到未來的方向,得到成功的結局。

2

確定優先級。

作者在“確定優先事項”壹章中提出:“只有學會處理優先事項,目標才能成就人生,否則目標就毫無用處。”

要實現壹個目標,需要很多小目標,最重要的是從很多小目標中明確自己首先要做什麽,這壹點尤為重要。

書中提出了“倒推設定目標”的方法,從五年的長期目標到今年的短期目標,再把年度目標分解成月度目標,這樣倒推會讓我們的思路越來越清晰。

然後從月目標到周目標,再到日目標,當下最應該做的事情壹目了然,然後就可以行動了。這就是“思宏觀,行微觀”的處事之道。

書中還引用了壹個研究內容。在三項獨立調查中,心理學家觀察了262名學生。這些學生被分成兩組。壹組只能看到結果,而另壹組可以看到整個過程。

研究表明,能夠看到整個過程的學生表現更好,他們開始得更早,學得更好,得分更高,因為他們學會了確定首先要做的事情,並在看到它的過程中做得更好。

正如貝爾電話公司創始人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所說,“妳應該專註於手頭的工作。只有太陽匯聚到壹點,才能點燃火焰。”

73歲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可謂是寫作中的“常青樹”。他的人生目標是寫作,每天的任務是寫四個小時。

每天早上4點起床,然後坐在辦公桌前開始寫作。寫完4個小時,停筆,再跑10公裏,既是鍛煉也是磨煉意誌。

在我們的頭腦中,只有把每天應該做的事情和長期目標分開,我們才會有更多的行動激情,當然我們也會做得更好,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才能更接近目標。

就像老祖宗告誡我們“沒有積累就沒有距離”,做好自己最應該做的事情,成功自然不會遙遠。

養成成功的習慣。

美國企業家阿諾德·h·格拉索說:“成功其實很簡單。妳只需要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情。”

如果我們想成功,我們必須養成壹個能讓我們成功的好習慣。對於作者來說,意味著“問問自己每天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麽,並把它變成壹種習慣。”

研究表明,當我們連續66天使用筆記本、電腦屏保和日歷來提醒自己,並學會思考我們必須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時,我們就會離成功更近壹步。

作者建議,如果我們想要過上有意義和成功的生活,我們應該在人生的每個階段學會做當時最重要的事情,比如讀書和工作。

當我們把每個階段最重要的事情做好,就會發現人生就像壹步壹個腳印,朝著最終的目標全速前進。

為了盡可能的成功,我們也可以尋求周圍人的幫助,比如和同事組成後援團,從他們那裏獲得創作靈感。

書中也給出了具體的建議,比如理解並堅信自己想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利用那個最重要的事情等等。,可以讓讀者壹目了然,應該如何形成壹個成功的習慣。

作者還說:“其實我們需要的不是堅持,而是習慣。要形成習慣,需要自律。”

五代侯亮時期的畫家擅長畫山水、樹木和動物。當時人們特別推崇老虎的威武雄壯,決定帶著幹糧和繪畫工具去深山老林觀察老虎。

他在壹棵大樹上搭起壹間小屋,從早到晚聽著老虎嚎叫、嚎叫,仔細觀察老虎發怒、打鬥等動作,壹壹寫生,最後畫出了壹幅栩栩如生的老虎圖。

按照這種思路,雖然每個成功人士所處的領域不同,但他們的共同點是都養成了成功的習慣。無論是堅持還是自律,都需要我們努力學習。

成功不是壹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以成功為導向,強迫自己養成良好的習慣,否則成功只會是“鏡中花,水中月”。

制衡工作生活。

《Fast Company》雜誌主編基思·h·哈蒙茲(Keith H. hammonds)說:“我們想探索工作和生活之間的平衡。這種追求不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有害的、破壞性的。”

我們沒有三頭六臂,無法平衡工作與生活,但我們可以學會制衡,也就是說,要想取得非凡的成就,就必須在壹些不重要的事情上做出選擇。

這本書體現了詹姆斯·帕森特(James Parcent)的小說《蘇珊日記》(Susan Diary)中對生活和事業之間平衡的巧妙比喻:“把生活想象成壹場五球雜耍遊戲,即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誠實。”

當我們把球拋向空中時,遊戲就開始了。總有壹天,我們會發現,工作是壹個橡皮球,掉在地上會彈回來,而其他四個球是玻璃做的,壹旦掉下來就會被磨壞,摔碎,甚至摔得粉碎。

我們要學會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並以此作為行動的指南,要知道工作的時候要努力,玩的時候要盡情的玩,這樣才能平衡工作和生活。

每個人每天都有同樣的24小時,但不是每個人的工作效率都壹樣。能高效做事的人,自然能平衡工作與生活的關系。

作者也提醒我們:“衡量我們的生命是否有價值的方法有很多,但最明顯的方法是看我們是否壹生無悔。”

作家余華在接受采訪時說:“奮鬥的最終目的是平躺著。別人在打撲克喝啤酒的時候,我壹個人在家試著寫小說,只為過壹種不被鬧鐘吵醒的生活。”

正是因為余華在知道工作的時候很努力,所以想平就平,想平就平,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很好。

從真誠的角度來說,工作和生活是我們生活中重要的事情。我們不能顧此失彼,而要學會在正確的時間做出正確的選擇,才能做到坦誠相待。

畢竟在漫長的人生中,我們需要工作來安頓下來,我們需要生活來感受快樂,兩者缺壹不可。

作者在書中反復強調:“每當我取得巨大成功的時候,就是我專註於壹件事的時候,我的重心也應該隨著目標的變化而變化。”

正是因為他長期堅持只做最重要的壹件事,才能讓凱勒威廉姆斯房地產公司成為美國發展最快的房地產公司之壹,銷售額和傭金增幅高達700%。

這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當我們能學會梳理自己的人生,從中找到最重要的東西,並為之努力,那麽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我記得法國著名思想家盧梭曾經說過:“成功的秘訣在於永遠不改變既定的目的。”

正如作者所主張的:“壹種行為依賴於另壹種行為,壹種習慣依賴於另壹種習慣,壹種成功依賴於另壹種成功。”

我們都想成功,所以讓我們從這壹刻開始行動起來,把成功當成自己的終身目標,只要不放棄,就壹定能看到成功的曙光。

  • 上一篇:什麽是期貨,涉及什麽範圍,如何投資?
  • 下一篇:市場點評:3500點上方壓力不小,短期仍維持震蕩走勢。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