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業的路上,誰沒跌跌撞撞過?甚至馬雲、雷軍、周、、劉...這些互聯網大佬也經歷過血的教訓,但他們並沒有因為壹次跌倒而壹蹶不振,而是從失敗中吸取了很多創業經驗和教訓,重整旗鼓。以下是我整理的十個企業老板失敗創業經歷的相關內容。請參考。
雷軍:小米創始人,現在估值450億美元。
失敗經歷
在他成功之前,他創辦了三色公司,由於無法盈利而破產。
大學時,雷軍看過壹本講述蓋茨和喬布斯早年創業傳奇的書《矽谷之火》,對他觸動很大——“我被喬布斯的故事深深吸引。在武漢電子壹條街打拼了壹段時間後,自我感覺良好,開始做夢:我夢想寫壹套軟件在世界上每壹臺電腦上運行,我夢想成立世界上最好的軟件公司。”
於是,他在高三的時候和三個朋友壹起創立了三色公司。可惜半年後公司被迫解散。
失敗感
對此,雷軍有三點反思:第壹,要有清晰的盈利模式;第二,要有前瞻性的市場意識;第三是要有壹定的團隊管理能力。
陳歐:聚美優品創始人,市值24億美元。
失敗經歷
建立GG遊戲平臺。
在南洋理工大學讀書時,陳歐用電腦搭建了壹個網絡遊戲平臺GG,並邀請了WCG冠軍和ESWC冠軍兩位頂級魔獸高手進行巔峰對決。這為他贏得了第壹批用戶。
但隨著用戶的增加,沒有資本儲備的陳歐越來越尷尬,能拿到的贊助也是杯水車薪,投資人對他不屑壹顧,導致GG的發展舉步維艱。
此時,陳歐要去斯坦福讀MBA,於是他請來了壹位職業經理人打理公司,並出售了部分股權。隨後,職業經理人引入了其他天使投資人,通過操作,陳歐股權僅剩30%多,失去了對公司的控制權,最終被擠出公司。
在第二次創業中,陳歐模仿美國的商業模式,在中國成立了壹家遊戲公司,並在社交遊戲中植入廣告。但由於國內市場與美國的巨大差異,公司很快就破產了。
失敗感
這兩次失敗的創業經歷給了陳歐兩點收獲:第壹,公司需要有壹個健康的股權組織結構;第二,照搬國外模式行不通。
甄:前程無憂創始人,市值20億美元。
失敗經歷
投資語音郵件和磁性材料。
甄在創業前是壹名年薪百萬的咨詢師。在中國大陸經濟高速發展的大潮中,他想成為“億萬富翁”,於是兼職做語音郵件傳遞系統,投資磁性材料。但兩次冒險都以失敗告終。
失敗感
他在總結經驗教訓時說:創業需要大量的精力,必須全職去做;創業不能只從產品開始。有好的產品不等於有客戶。客戶需要完整的服務,創業需要從產品導向轉變為客戶導向。
吳:美圖公司CEO
失敗經歷
他創立了520社交平臺,然後停止運營。
1999我在吳看到壹條新聞,當時我還在上高中:壹個叫“business.com”的域名在美國賣到了750萬美元。於是他向家裏借了6.5438億,開始投資域名。結果,他賺了壹些錢,並認識了後來的公司投資者蔡文勝。
2002年,輟學在家的吳發現了壹個不錯的域名:,於是抄襲騰訊,靠收會員費賺錢。兩年過去了,“520”已經積累了幾十萬付費會員,但由於產品和運營跟不上,大部分會員僅付費壹個月就停止續費。最後,吳被迫關閉“520”並出售該域名。
失敗感
回顧這段經歷,吳說有兩點教訓:第壹,反向創業是行不通的,不能因為有個好域名就成立公司;更重要的是,我不善交際,不知道用戶的需求。怎樣才能做壹個好的交友網站?
王興:Meituan.com創始人,估值70億美元。
失敗經歷
他創立了內網,被迫賣掉。
2003年冬天,在美國讀博士的王興回國創業。在經歷了幾次失敗的項目後,王興發現學生中的熟人社交是壹個切入點,於是他著手建設校園網。
那時候去北京的火車站很麻煩,所以寒假的時候,王興在清華、北大、人大發起了壹個活動,註冊校園網,免費坐公交車去火車站。同壹時間同壹地點,50人出發。學生為了湊人數,到處拉老鄉註冊,相當於推廣網站。這項活動為校園網帶來了8000名seed用戶。但由於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資本方並不看好這個項目。最後資金鏈斷裂,內部團隊分裂。王興被迫賣掉了。
失敗感
這個項目的失敗給王興的啟發是:第壹,創業團隊壹定要分工明確,CEO壹定要從公司事務中解放出來,關註行業、時代、社會的發展趨勢;第二,盡快接觸資本,放低姿態,做出妥協;第三,壹定要和信任的人壹起創業,這樣才能在低潮中保持團結。
劉:JD.COM創始人,市值403億美元。
失敗經歷
他曾經在中關村開過壹家餐廳,但是被騙關門了。
大學畢業後,劉在中關村附近開了壹家餐館。之前店員工資低,住地下室,平時只吃剩菜。老板親自掌控資金;劉接手後,提高了員工工資,改善了住宿環境,給了員工購買權和註冊權。由於管理松散,員工變著法子侵吞店裏的錢。不到壹年,原本盈利的酒店就血本無歸了。
失敗感
劉由此得到的教訓是,我們必須信任員工,但信任不等於沒有管理。
陳壹舟:千橡互動創始人,後更名為人人網,市值11億美元。
失敗經歷
創建了ChinaRen社區。
當時還在斯坦福讀書的陳壹舟等人根據當時美國幾個流行的社區網站的特點,設計了壹個組合,取名為ChinaRen。然而,矽谷沒有人願意投資他們的項目,最後,他們從斯坦福學生那裏籌集了20萬美元。
1999年3月,他們回國註冊公司。在獲得高盛的投資後,他們迅速推出了ChinaRen社區,並獲得了數千萬美元的新融資。之後ChinaRen開始瘋狂燒錢砸廣告。
起初,陳壹舟和其他人很害怕,但投資者說這沒關系。燒了就有投資,不燒就沒辦法上市。但很快,2000年美國股市崩盤,資本進入寒冬。於是,原本支持燒錢的投資人態度大變,明確告訴陳壹舟,不會再有新的投資,要盡快賣掉公司。陳壹舟不得不把ChinaRen社區賣給搜狐。
失敗感
這個案例其實和校內網類似:創業需要合理利用現有資本,最好有自己的造血能力,這樣才能在資本寒冬中度過危機。
周:360創始人,市值64億美元。
失敗經歷
曾經搭建過3721,國內最早的搜索引擎之壹。
在做360之前,周曾經做過壹個搜索引擎叫3721,百度也推出過類似的服務。雙方競爭激烈。周給3721的客戶端加了壹個模塊,專門用來刪除百度的客戶端,但是模塊本身是不能刪除的。這讓周戴上了“流氓軟件之父”的帽子。
後來周覺得百度的搜索模式比自己的好,當時互聯網行業不景氣,就在自己市場份額占優的情況下把3721賣給了雅虎,導致1億美元的搜索市場最終被百度占領。
失敗感
對於這些過往的經歷,周說:“做事情不要只盯著對手,壹定要盯著用戶的需求,壹定要堅持,不要輕易放棄。”
張小龍:微信之父,騰訊副總裁。
失敗經歷
開發了Foxmail。
張小龍開發的Foxmail曾經擁有200萬用戶,是國內最大的共享軟件。周說,Foxmail當年沒有商業模式,所以經常反駁張小龍,說是想增加廣告,盈利,但張小龍說,為什麽壹定要這樣呢?只要有用戶,有感情就好。
後來,Foxmail成了張小龍的壹大負擔。每天都有無數人催他往前跑,但是他的人氣和用戶並沒有給他帶來收益。
壹年後,張小龍將Foxmail賣給了壹家不知名的互聯網公司。
失敗感
現在很多互聯網公司的創始人都說:我們現在不需要考慮錢的問題。我們有了用戶之後,自然會找到盈利點。但張小龍的經歷告訴我們,在創業之前,清晰的盈利模式極其重要。
馬雲:阿裏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市值6543.8美元+0825億。
失敗經歷
馬雲經歷了三次創業,直到阿裏赴美上市。
65438年到0994年,馬雲創辦了第壹家機構:海博翻譯社。第壹個月收入在700元,房租2000元。馬雲背著麻袋去義烏擺地攤養活翻譯社。
從65438到0995,馬雲在西雅圖偶然接觸到互聯網,他認定互聯網是未來的方向。回國後,馬雲和妻子、朋友集資2萬人民幣成立了海博網,開始了中國黃頁項目。但與杭州電信合作後,雙方產生分歧,讓馬雲決定放棄網站。
1997年底,馬雲受邀擔任中國外經貿部中國電子商務中心總經理,開始接觸外經貿。馬雲做B2B網站的想法開始逐漸成熟。1999,35歲的馬雲決定在杭州創業,創辦另壹家屬於自己的創業公司——阿裏巴巴。
失敗感
在馬雲看來,企業成功的經驗不壹樣,但失敗的教訓是相似的。“我最大的體會就是思考別人是怎麽失敗的,人壹定會犯什麽錯誤。”馬雲說,做企業不容易。“95%的企業都倒下了”,避免倒下的人所犯的錯誤,“化錯誤為營養”才能成為幸存的5%。
擴張:壹個失敗企業家的個人經歷
很快,我的團隊得到了壹個機會,和壹個知名投資人坐在壹起討論融資的可能性。即使我們的業務還沒有開始賺錢,我們也沒有人擔任過CEO的職位。我們都很自信。畢竟我們已經預測過融資後公司毛利會達到2億。投資人怎麽拒絕我們的要求?
我們壹定會發財的。我們只需要籌集壹小筆錢——15萬。
我壹直在想,“會有多難?”那時候的我們太天真,太傻,太異想天開。
我們的計劃有壹點小問題。我們都不知道如何迎合投資者。於是我做了任何壹個毫無頭緒的創業者都會做的事情:在網上搜索“如何迎合投資人”。
網上沒看到什麽有幫助的信息。就在我們踏進會議室之前,我們很快發現我們的演講要失敗了。事實上,當我們開始寫商業計劃時,我們失敗了。
記憶開始的時候,其中壹個投資人讓我給他壹頁計劃介紹。我們當時沒有準備簡介,我就把95頁計劃書表面的第11頁交給了他。
壹擊。
在我把32頁的幻燈片放到4頁之前,第二個投資人打斷了我,問道:“好了,停。我明白了。妳根本不需要這15萬。”
對於融資計劃,我過分自信地辯解;“這個利潤沒有這個錢是實現不了的。”
“真的嗎?無法實現?”他像嘲笑者壹樣笑著回答。
第二擊。
然後兩個投資人同時問了很多問題:
“妳在這家公司投資了多少錢?差不多有15萬吧?”
“為什麽要給20個人發工資,為什麽要給沒有記錄的高管發65438+萬的高薪?”
"到目前為止,妳們公司賺了多少錢?"
“為什麽妳的公司還沒賺到15萬,我就給了妳1500萬?”
“妳怎麽證明第三年能有2億的毛利?”
“如果已經有壹個企業可以生產10和1兩種產品,為什麽還要同時生產和銷售10種產品?”
壹個又壹個問題。沒有壹個問題是贊成的。
三振出局
妳可能已經猜到了,我們沒有從那次會議中得到1500萬美元。盡管如此,後來我才知道其中壹個原因是我相對比較青澀的職業造成的。在這個30分鐘的會議中,我學到了比許多企業家壹生學到的還要多的現實融資知識。為了紀念這壹天,每當我迎合投資人解決融資問題時,我總會清晰地記住以下六條寶貴的教訓:
第壹,越少越好。
清晰直接很重要。繁瑣的發言和冗長的解釋不會打動投資者,很可能會把他們嚇跑。用簡短、感人和精確的方式展示妳的商業計劃。投資者需要相信妳的公司會吸引並留住客戶。如果投資人短時間不能理解妳的經營理念,他們可能會假設客戶也不會理解。
第二,杜絕炒作。執行,執行,執行。
用事實而不是猜測來激發妳的自信。大部分投資人尋找的都是低風險企業,他們更喜歡那些能夠盡可能承諾他們的務實的管理者。壹個有現金流、有業務運營記錄、有真實經驗的公司,往往比那些在計劃中向投資者預測巨額回報的公司更容易拿到資金。找到壹種方法來測試妳的公司是否可以在很少或沒有資本的情況下生存,然後在妳尋找資本之前,將這個想法變成壹個功能性的商業計劃。
第三,忌大話空話。
讓投資者對妳描述的藍圖感到興奮,但要合理可行。避免大話空話。如果妳描述壹個毫無意義的預算,鼓吹妳的公司利潤可以在三年內從654.38+萬增長到5000萬,那麽尊敬的投資人是不會把妳的項目當回事的。向投資人展示妳根據現實構建的三種預算方案:最佳方案、壹般方案和最差方案。根據事實、過去和現在的數據,行業和競爭對手已經提出了很好的對策和防禦假設。
第四,學會愛上折扣店。
便宜的東西很時尚。在壹個不能控制支出的年紀,妳需要證明自己在財務上是壹個理性的經歷,妳知道如何利用好每壹分錢,做到物盡其用。在妳的運營和市場預算上留有壹定的回旋余地,但避免過於保守。千萬不要要求高薪或者高補貼。投資人希望妳處於公司壹切都已經開始運轉的位置。
5.羅馬不是壹天建成的。妳的公司也不會。
投資人對激進的創業者非常謹慎,激進的創業者永遠是“大眼睛小肚腩”。在投資壹百萬元到50個部門,100多個產品之前,妳要證明妳能創造和管理壹個單壹的商品,讓消費者滿意。先表明妳的公司已經發展到下壹個階段,再做表態。完善妳的營銷策略、銷售策略和運營流程。投資人喜歡妳的公司有可持續的壹步壹步的重復,可以讓公司成倍增長。請記住,即使是谷歌的成功也是基於單壹產品。
6.選哪個不是最聰明的。
知道妳已經知道的,知道妳不知道的,找到妳不知道但他們知道的人。建立壹個值得信賴的專家團隊。世界上最聰明的領導者是那些被智者包圍的人。投資者在管理團隊上花的錢和他們在商業機會上花的錢壹樣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