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早在2019年,我國移動支付交易總額已經達到212萬億元。可見移動支付系統的龐大,也反映了目前現金支付方式的“荒涼”。以存取款為主的ATM機現狀更是慘淡。很多人把這個結果歸咎於移動支付的普及,但其實這並不是轉型。
自動取款機的數量減少,制造商損失慘重。
調查數據顯示,自1987 ATM引入中國以來,因其方便、省時而受到各大銀行的青睞。隨著需求的急劇增長,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ATM消費市場之壹。
好景不長,這幾年越來越難。公開數據顯示,到2020年二季度末,目前國內ATM機數量為1.05萬臺,較壹季度減少3.09萬臺;目前,我國每萬人ATM機數量環比下降2.85%。半年時間,全國ATM機減少了4萬多臺。
有壹種趨勢是,ATM的數量大幅減少,其制造商遭受的損失無疑是最大的。之前ATM機三巨頭維珍創意、廣電運通、新大通,現在都面臨著虧損的慘狀。以另壹家ATM生產企業廣州余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其2017年至2019年營業收入同比分別下降26.10%、30.81%、45.72%,下降趨勢呈上升趨勢。
轉型是必由之路。
移動支付的出現確實讓現金支付不再流行,直接影響了ATM機的作用。但就像電商和實體店的對立關系壹樣,實體店要想長久生存就必須轉型,ATM機也必須轉型。
現金支付不再流行是事實,但並不意味著現金的作用會被完全取代,會完全消失,所以相應的ATM機自然不會完全消失。近年來,處理現金業務的銀行也進行了多種智能化改造,包括智能櫃臺和網上銀行,以滿足人們的需求。
因此,傳統ATM要想生存下去,必須要走轉型之路,必須要配合各大銀行機構的輕型化、智能化方向的轉型,對傳統ATM進行改造。據悉,目前部分地區的ATM機已實現無卡存取現金業務,這是ATM滿足人們需求、順應現代化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