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用電較晚,早期只有清廷和外國駐華使館有條件使用,主要是清官和外商。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大清帝國刑部尚書史呂進與候補同鄉馮樞,集資入股籌辦公用電力事業,* * *集資官商資本8.2萬元,史呂進執筆。1904商務部正式批復,1905史靜華商電燈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在前門西城根建設電廠,10月25日正式開通供電業務。這個電廠,初期容量只有300千瓦,是北京公共電力發展的起點,也是石景山電廠的前身。經過兩次擴容,裝機容量到1912達到3035kW。
隨著電力負荷的增加,前門電廠受水源和儲煤場地的限制,無法在市中心擴建。幾經周折,史靜華商電燈有限公司最終選擇在石景山西北的永定河附近建新廠,原稱石景山電廠,燃燒附近馮叔入股的門頭溝煤礦的京西硬煤(無煙煤)。石景山電廠8月開工,1919,新安裝壹臺2000 kW汽輪發電機,三臺鍋爐。6月正式發電19210,2月送電北京1922。前門西城根老廠隨著單位的拆遷,搬遷到石景山新廠,完成了歷史使命。後來石景山電廠陸續擴建。到1936 * * *有5臺機組,12臺低壓鍋爐,發電能力32330千瓦。在1938中,隨著第。13和否14中壓中溫鏈條爐,全廠只有低壓低溫設備的歷史結束。這個生產力水平壹直保持到1940。
1940年2月,華商電氣因強制收購其股本而解散。偽華北電力有限公司成立,石景山發電分公司直屬公司管轄,更名為北京發電所。日本軍國主義為了支持侵略戰爭,掠奪中國的力量資源,加大對京津唐地區的投入。1942年,華北最大機組25,000 kW汽輪發電機組6號機組及2臺配套中壓、中溫煤粉鍋爐開始安裝,但直到日本無條件投降,工程才竣工投產。65438年至0946年,南京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接管電力工業,成立河北電力公司。北京電站改為北平電站,由公司直接管轄。壹度中斷的6號機組、16號、17號工程已於1947全部完工並網,並開始與金堂電網77千伏輸電線路聯網。從華商電氣公司石景山電廠到河北省電力公司北平電廠,用了29年。全廠安裝4臺機組,發電能力5.5萬千瓦。輸電線路有33千伏和77千伏兩個電壓等級,是當時華北最大的電廠。但由於設備陳舊、技術落後、長期疏於維護、管理混亂、事故頻發,被公眾嘲諷為“黑暗公司”。
1948 65438+2月,石景山電廠解放了,工人階級成了工廠的主人,全廠建立了新的生產關系和生產秩序,改革了設備,減少了事故,降低了成本,迅速恢復和發展了生產。從1956開始,石景山電廠分兩期擴建,新增兩臺12000千瓦的德國產機組和壹臺30000千瓦的瑞典產機組,使全廠裝機容量達到115000千瓦。
1958年,石景山電廠組建了由工程師、技術員、工人和領導幹部組成的設計審查小組,自行設計建設了高靜電廠。1959 65438+2月,項目壹期開工。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不到壹年的時間,就靠人卸了3萬多噸水泥,1,000噸鋼材,7000立方米木材,保證了工程質量和進度。1961 2月,1機組正式投運。1966年7月,2號機組投產發電。高靜電廠歷時15年,歷經六期工程,於1974年6月竣工。安裝6臺65438+10萬千瓦汽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60萬千瓦。在建設高靜電廠的同時,1973繼續建設京西電廠。1975 20萬千瓦燃油機組並網發電。
1980年7月,石景山電廠與原官廳水電廠合並,組建石景山電廠。總廠由石景山電廠、高靜電廠、京西電廠、113電廠和官廳水電站、下馬嶺水電站、下葦甸水電站、磨刀口水電站組成。
1983年,國家計委批準石景山電廠廣寧村南老廠區改造為熱電廠。1984主車間開始爆破,1985、10安裝三臺20萬千瓦汽輪發電機組,配備三臺670噸/小時燃煤鍋爐。三臺機組分別於1988、1989、1990建成投產。上世紀90年代初,北京電力嚴重短缺,集中供熱需求增加。為保證三臺機組穩定供熱,滿足最大供熱需求,決定擴建壹臺20萬千瓦供熱機組,列為華北電力集團“9511工程”重點項目。工程於7月1993開工,6月1995投產。至此,石景山熱電廠總裝機容量已達80萬千瓦。
1995年,石景山電廠擁有三座熱電廠、四座水電站和1座燃油汽輪電站,總裝機容量654.38+0766萬千瓦,發電量76.4億千瓦/小時,年工業產值5.66億元。
2000年3月,石景山電廠更名為北京京能熱電有限公司,成為北京第壹家現代化大型股份制發電供熱企業。目前,該廠擁有4臺200MW現代化大型燃煤汽輪發電機組,年發電量約50億千瓦時,供熱能力860萬吉焦,供熱面積2400萬平方米。是北京電力負荷的重要配套廠和主要供熱單位。
京能熱電
地址:廣寧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