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經過幾十年的追趕,現在自主車企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長安、吉利、長城等自主車企在制造技術和質量上都達到了與合資車並駕齊驅的水平。區別只是品牌影響力,絕不是董明珠口中的粗制濫造。
它叫銀隆,比奧迪多壹個環。
造車的計劃早在2017就實施了。2016年,董明珠在股東大會上首次提出“以13億元收購銀隆100%股權”,雖然該議案未獲董事會通過。但之後,董明珠繞過格力集團,把好友王健林和劉拉了進來。共同出資30億元購買銀隆汽車22.388%股權,也標誌著董明珠正式進軍汽車市場。
2019年,董明珠制造的首款汽車銀隆艾菲正式上市。中大型MPV的定位。從產品力來看,銀隆艾菲的亮點只有它的logo。奧迪有四環吧?銀隆艾菲直接五環,比妳奧迪多壹環。嘲諷起來很可笑。當四個圈變成五個圈的時候,從車標的價值來說就不是壹個檔次了。
再來看看銀隆艾菲的競爭力。從整體設計來看,銀隆艾菲長得像豐田Erffa車。售價高達43萬元,算是豪華MPV了。但是,銀隆艾菲無論是車內還是車外,根本算不上豪華車,豪華感還不如別克GL8。此外,450km的續航和快充兩小時慢充八小時的數據也讓銀隆艾菲毫無競爭力,銷量註定慘淡。
銷量暴跌,銀隆汽車進入生死關頭。
據統計,今年前8個月,銀隆新能源客車銷量僅為596輛,同比下降56.65%。事實上,銀隆汽車的銷售危機早在去年就已經爆發。2065438+2009年,銀隆汽車全年銷量僅為2708輛,同比暴跌62.76%。
其實在董明珠進入銀隆汽車之前,銀隆汽車還是有不錯的市場表現的,至少在利潤上沒有虧損。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發展最火熱的2014 -2016年,銀隆汽車營收從2.48億元激增至78.98億元,凈利潤也從-2.66億元增長至8.36億元。正是董明珠入主之後,銀隆汽車才開始走下坡路。
受銷量下滑和金融危機影響,銀隆汽車不得不上市出售。7月10日,銀隆已拍賣其股權,以換取資金支持。到目前為止,已經進行了八次拍賣,只有三次成功成交,拍賣價格也從35元降到了27元。從結果來看,外界投資者並不看好銀隆汽車的未來。
技術落後是銀隆汽車衰落的主要原因嗎?
按理說,有董明珠的資金支持,銀隆汽車應該上去,但事實真的很骨感。銀隆汽車的沒落並不完全歸咎於董明珠的進入,根本原因還是核心技術的落後。2014-2016,是造車新勢力集體爆發的幾年。這些造車新勢力雖然大多沒掀起多大波瀾,但也湧現出了蔚來、小鵬、理想等相對不錯的品牌。這些造車新勢力的質量絲毫不輸傳統車企,在智能化方面甚至達到了行業領先地位。
反觀銀隆汽車,雖然比大多數新勢力更早進入市場,但在核心技術上始終處於落後狀態。以電池為例。2010年,銀隆汽車斥資5750萬美元收購美國奧體53.3%的股份。收購奧體後,銀隆汽車也掌握了鋰電池技術。根據銀隆官方宣傳,銀隆納米鈦酸鋰電池具有6分鐘充滿電,25000至30000次循環,使用壽命長達30年的高品質特性。
但實際上,銀隆汽車的納米鈦酸鹽電池除了有明顯的優勢,也有明顯的缺陷,這是致命的,那就是體積大、成本高、能量密度低,這些都註定了它無法量產。
寫在最後:
董明珠入股銀隆汽車以來,並沒有給銀隆汽車註入太多汽車行業的元素,也打亂了銀隆汽車內部高管的配置,盲目空降格力人員,這些人對汽車完全是白道。這就是所謂隔行如隔山的原因。不可否認,格力空調技術在世界上是頂尖水平,但在汽車領域並沒有董姐想象的那麽簡單。通過銀隆汽車的失敗,相信董明珠對汽車有了新的認識,不會無腦炮轟自主車企。總之,董明珠的造車夢破滅了。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