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壹)、突出和優秀主營業務溢價
上市公司的主業是重點突出的,不能太分散,更忌諱定位不清。縱觀國內外的大藍籌,只有專註於某壹領域的公司才能擁有持久的核心競爭力,包括品牌、技術和精準的生產運營控制。主營業務相對穩定、市場空間廣闊、具備壹定產品定價能力的公司將享受更多的市場溢價。
(二),良好的公司治理和規範的管理溢價
優秀的管理造就偉大的企業。公司治理之所以能帶來溢價,是因為管理層是企業可持續成長的基礎,可以影響公司吸收社會資本的能力、投資者對公司的看好程度以及公司內部社會資本的積累。
(三),資源壟斷資產溢價
農業資源、礦產資源、金融資源等。都是機構投資者長期喜歡的投資對象和投資品種。上市公司或集團公司如果擁有相關的稀缺或壟斷資源,必然享受資源的壟斷溢價。在此,我想強調壹下財政資源。未來混業經營的趨勢將使中國的金融資源特別受市場追捧。
(4)整體上市溢價
壹方面,整體上市可以為上市公司註入優質資產,提高上市公司的資產質量和增長率;另壹方面也可以減少關聯交易,優化公司治理,提高企業經營的透明度。因此,市場會給這類上市公司更高的定價,公司的市值自然會得到提升,這體現了資本市場的價值創造效應。
(五)合理利用市場周期提高溢價。
市值管理必須充分考慮和利用證券市場的運行特點,研究、把握和利用上市公司股價的周期性變化規律,在合適的時機運用不同的策略為做大做強上市公司服務。在牛市中,可以實施壹些積極的措施,比如通過增發和配股進行再融資,適當減持股份。在股市低迷時,適合低價增持或回購公司股份,也可以在股價低迷時進行收購兼並和實施員工激勵。
(六)投資者偏好溢價。
其根本在於完善公司的資本營銷功能。即做好四個關系的管理:投資者關系(IR)、媒體關系(MR)、研究員關系(RR)、主管關系(AR)。提高公司透明度,實現公司與資本市場和社會各界的有效溝通。需要聲明的是,這只能作為特殊時期的輔助手段或工作重點。
(七)資產配置溢價
壹些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上市公司或行業龍頭可能被納入某個特定指數,成為機構投資者不得不配置的投資標的,形成資產配置溢價。
(八)企業文化溢價
取決於企業的社會形象、社會責任感、內部文化氛圍和先進的文化理念。此外,根據上市公司的不同特征,還有新興市場溢價和貨幣升值溢價,也是值得市值管理者研究的。
註意事項:
市值管理的幾個特例分析
(壹)、主營業務定位和資產整合
很多上市公司都面臨著主業不強或者定位不清的問題。這類公司原則上暫時沒有投資價值,除非有壹定的業務轉型和資產重組,否則不應享受較高的市值溢價。這類公司要麽下決心做強主業,要麽必須改弦易轍,總比來回折騰強——典型表現為機會主義重組和對不相關資產的概念炒作。
(二),控股股東的持股比例低
上市公司的實質控制人對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壹般來說,大股東持股比例越高,積極性越高。中國的大股東,素質差別很大,活雷鋒連想都不要想,有壹個利益分享的核心問題。比如上市公司資產質量低,經營效率低,大股東整合重組意願不大,或者上市公司雖然盈利但分配很少。這樣的矛盾如果長期積累,會給大家帶來不良後果。
(3)大股東面臨生存危機
很多公司上市後,母公司作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越來越入不敷出。這種情況也會對上市公司的經營和市值產生負面影響。這類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治理往往被忽視,這是其惡化的重要原因之壹,治理現狀首先要改變。
壹、直接渠道是對現有資產和人員進行重新整合,采取有效的激勵和獎懲機制,充分結合公司資源和地方優勢,實現資產盤活和業績提升;建議有條件的企業采取壹定措施支持員工再次創業;
第二,間接渠道是大力支持上市公司改善業績並在此基礎上督促上市公司提高分紅比例;
第三,可以引入市值管理的概念,在不超過上市公司股份5%的範圍內,通過在二級市場增持和減持實現投資收益。
(4)關聯交易和分拆上市
上市公司與大股東之間存在同業競爭和關聯業務關系,是關聯交易的溫床。但關聯交易,無論監管部門如何三令五申,采取什麽程序保證其公平公正,在市場和投資者眼中,都註定有瓜田李霞的嫌疑。長期來看,不影響公司估值是不可能的。從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趨勢和整體市值的得失來看,應該盡量減少甚至堅決杜絕此類交易。
拓展閱讀:市值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第壹,觀念的轉變。
要徹底糾正連市值管理都是壹種投機手段的錯誤認識。其實我覺得市值管理應該是上市公司董事會最重要的目標和責任。然後,經理主要負責利潤的創造。董事會如何將利潤的創造轉化為市值的增長?為此,它必須進行戰略思考,包括其融資工具的選擇、資本結構的設計、投資者關系的維護、股東結構的安排,包括管理層激勵機制的安排。
第二,要創新制度。
那麽,制度的創新也包括很多層面,宏觀層面包括圍繞它的股權變動帶來的壹系列審批制度的創新。因為市值管理有兩種方式,壹種是自然增長,但壹般來說,上市公司靠自然增長來提升市值相對較慢,更重要的是通過並購來完成。
第三,良好的市場機制。
這個市場壹定是壹個好的估值機制。事實上,中國整個金融體系有壹個重大缺陷,即缺乏風險定價能力。我們的金融體系這麽多年應該是市場化的,但是缺乏定價的能力。如果這個東西不存在,妳炒股票壹年賺50%,妳就成了巴菲特第二。虧了就找政府。這樣不行。信托現在收益那麽高,違約了政府會擔保。為什麽?因為妳不用,因為妳獲得13%的收益,妳就要承擔13%的風險。中國整個金融體系缺乏風險定價能力。如果它缺乏風險定價能力,實際上很難管理好這個市場的市值。我覺得這個也應該改革。
第四,我們需要協調的政策。
如果沒有協調的政策,那就是有缺陷的政策或者不平衡的政策。目前,中國市場上的許多企業沒有得到很好的估值,因為我們的整個政策不協調。壹方面,我們重啟IPO沒有問題。另壹方面,重啟IPO的政策不配套。與IPO相匹配的宏觀政策需要在國家層面進行匹配,包括資本層面。這個市場肯定不會有很好的估值能力,很難管理市值。因此,我們需要對資金的進入進行實質性的改革,這就是要有壹個協調的政策。
市值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1.這個公司的產業布局和性質是什麽,是多元化行業還是單壹行業,是新興行業還是傳統行業,是周期性行業還是非周期性行業,是政策扶持行業還是政策退出行業等等。
2.這家公司的商業模式是什麽?每個公司的商業模式不壹樣,有的是B2B,有的是B2C。現在互聯網時代很多商業模式都是“羊毛出在狗身上”,它的商業模式是不壹樣的。所以,要搞清楚壹個公司是怎麽賺錢的;
3.核心能力是什麽?每個公司的核心能力不壹樣,可能是規模、營銷、品牌、團隊等。每個公司賺錢的核心東西都不壹樣。
4.企業家團隊。在中國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對於民營企業來說,企業家團隊往往是影響壹個公司能否持續賺錢的核心因素,所以壹個企業家團隊非常重要;
5.這是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和虛假財務報表有什麽區別?顯然,大家都明白財務報表舞弊的概念。盈余管理是在符合會計準則的條件下,對財務報表進行合法合規的調整,稱為盈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