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地處環渤海經濟圈和沿黃經濟帶的腹地,蒙古高原南端,華北北部、內蒙古中部、黃河以南,陰山山脈橫貫城市中部,形成北部高原、中部山區和南部平原三個地形區域。包頭是連接華北和西北的重要樞紐,是中國和內蒙古對外開放的重點發展地區,是中國大陸鐵路交通樞紐城市之壹。?
擴展數據
包頭陰山山脈(以昆都侖河為界)有大青山和烏拉山,平均海拔2000米,最高海拔2324米。城市由中部山區、北部山區的草原和南部山區的平原三部分組成。中間高,南北低,西高東低。黃河流經包頭市境內214公裏,公路鐵路橋平行黃河南北飛。
包頭屬於半幹旱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這裏風景宜人,氣溫適中。根據2011年包頭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年平均氣溫7.2℃,年平均風速1.2米/秒,年降水量421.8毫米,年日照時數2882.2小時。空氣質量二級以上的優良天數達到324天,比上年增加3天。
黃河流經包頭境內214公裏,水面寬度130米至458米,水深1.6米至9.3米,平均流量1.4米每秒,最大流量6400立方米每秒,年平均徑流量260億立方米。是包頭地區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主要水源。
此外,艾比蓋河、哈地門溝、昆都侖河、五當溝、水間溝、美代溝等河流,水流量可觀,也是可以利用的重要水資源。
包頭市地表水可利用總量為9000萬立方米(不包括黃河過境水)。地下水補給量為8.6億立方米。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包頭開始大規模的水資源開發,先後建設了許多黃河水源,以及奧陶紀窯、團結渠、民生渠和磴口泵站(東河區的壹個村,與巴彥淖爾市磴口縣不同)。
花江營水源等大型黃河提水工程,先後建成昆都侖、六寶窯、水間溝等中小型水庫,進行了大規模的水資源開發。包頭地區的生活、工業和農業用水設施已能滿足該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包頭市山區占14.49%,丘陵草原占75.51%,平原占10%。已開發利用的土地中,耕地占土地面積的14.3%;森林面積149.2千公頃,草地面積2086.5千公頃。
北方丘陵地區多種植旱作物,主要有蓧麥、蕎麥、土豆、胡麻、油菜等。北方草原盛產綿羊、山羊、牛、馬、駱駝和其他牲畜。南部平原土壤肥沃,有引黃灌溉系統和地下水灌溉設施,能保證旱澇豐收,盛產小麥、谷子、甜菜、向日葵、玉米、高粱、蔬菜和水果。
據初步調查,華中山區共有野生植物88科302屬601種。被列為國家重要保護的珍稀物種有黃芪和蒙古扁桃。常用的重要藥材有甘草、黃芪、麻黃、赤芍、防風、柴胡、桔梗、遠誌、知母、黨參、枸杞子等200多種。
在山區的次生林帶和草原地區,是野生動物棲息繁衍的地方。獸類21種,其中青羊、雪豹為國家二級保護珍稀動物。麅子、毛皮獸、赤狐、獾、豹、野貓、蒙古兔是內蒙古自治區的保護動物。鳥類較多,其中留鳥25種,夏候鳥18種,旅鳥80種,冬候鳥7種。
其中有13種國家保護的珍稀鳥類,如雀鷹、禿鷲、金雕、紅隼、雀鷹等。
百度百科-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