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舒紙的故鄉在哪裏?

舒紙的故鄉在哪裏?

夾江

日前,界牌鎮夾江縣16造紙蒸鍋安裝調試完畢,開始采用“集中制漿、統壹治汙、家庭造紙”的方式蒸煮造紙原料。備受關註的夾江手工造紙汙染問題得到徹底解決。以“貢品紙”和“大千書畫紙”聞名海內外的夾江宣紙,走出了壹條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聲名鵲起,談往事

夾江手工造紙始於唐代,造紙戶分布在縣城西北青弋江兩岸的茂林竹林中。明清時期進入繁盛期,全縣紙產量占全國三分之壹。

夾江宣紙具有“肌細、油嫩、鐵板(軟韌)、潔白、手工(全選)”五大特點,潤濕吸水性能好,墨色保留效果極佳。在清代,它的兩種紙《長簾卷軸》和《方細土》曾被康熙定為“卷軸紙”和“宮廷紙”,夾江也因此被稱為“蜀紙之鄉”。

抗戰時期,全國各大造紙產區相繼淪陷,夾江成為大後方紙張的重要產區,年產量達8000多噸。大後方的大部分報紙、書籍、書畫都是用夾江手工紙印刷的。

65438年至0939年,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在馬村鄉石巖村與大槽戶石子青之子史國良商議,改革國畫紙的配料,增加其白度和張力。張大千在敦煌待了三年,用的都是夾江字畫紙。自此,夾江紙業在中國造紙行業獲得了較好的聲譽。1983 165438+10月,為紀念大千對提高夾江國畫紙質量的貢獻,縣政府將夾江國畫紙命名為“大千書畫紙”,並於次年列為輕工業部首批科技保密項目。

多年來,夾江宣紙在省內外形成了成都、重慶、宜賓、盧希安、昆明、Xi、蘭州、太原等八大配送中心。夾江手工造紙技師多次在美國、加拿大、意大利演出,令西方人驚嘆不已,稱其為“東方藝術瑰寶”。

在名聲下繼續輝煌

近年來,雖然夾江宣紙產銷量減少,但馬村鄉仍有以徐安福、馬、楊占耀為首的三家造紙戶撐著“紙都”的大旗。據粗略統計,全國紙農65438+萬余人,紙作坊65438+萬余家,年產手工紙約4000噸。與安徽國畫紙界的論爭至今仍在國內外保持著良好的聲譽。

夾江的造紙工業集中在馬村鄉,有500個紙槽,就業人口約6500人,約占總人口的50%。年造紙產值約3800萬元。近年來,為了提高生產率,縮短造紙周期,紙農淘汰了原來的黃罐制漿,改為蒸汽罐制漿,加大了環境汙染,影響了馬村河流域人民的生產和生活。

既要弘揚手工造紙這壹民族技藝,又要有效保護環境,協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市、縣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該縣手工造紙工作。由書記、縣長任組長的“夾江縣馬村河流域治汙領導小組”組織相關鎮、部門實施“集中制漿、統壹治汙、戶戶造紙”工作方案。縣財政投入近300萬元,將馬村鄉等鎮現有的造紙蒸鍋全部搬遷到界牌鎮清江村,集中安裝調試制漿。夾江楊洋紙業有限公司投資2083萬元實施環保治汙技術改造。集中制漿產生的廢水通過管道輸送到楊洋紙業進行集中處理,然後建立統壹的制漿和汙染控制系統。紙農分別購買紙漿和造紙。

與國內外專家學者合作,組建技術研究團隊,從事“增加中國畫用紙張力,提高質量”的科研項目,以市場為導向,不斷開發各種規格和系列的宣紙。馬村鄉造紙大戶馬與雕塑家馬合作,將傳統木刻水印運用到中國畫紙上,在二尺、四尺屏風上輕印出各種仿古圖案、吉祥鳥、瓦等圖案,深受海內外書畫家的喜愛。印屏價格比原紙高30%以上,年銷量從1998的40多把刀增長到現在的5000多把刀。馬村鄉方溝村的陳文祥在手工紙深加工的基礎上,開發出壹系列“文具”紙,大大提高了紙張的檔次和價格,無論顏色和圖案都深受市場歡迎。

以今年省旅遊發展大會、陶瓷節、建設千佛巖景區、馬村水庫綜合開發為契機,夾江將造紙產業發展融入旅遊綜合開發,以農家樂休閑旅遊的形式,促進造紙文明發展和造紙產業繁榮。與此同時,紙漿合作社的成立,聯合了數萬單戶紙農,聚集起來打入市場,搶占造紙發展的制高點。

  • 上一篇:實業公司和有限公司有什麽區別?
  • 下一篇:四個字有哪些霸氣的隊名?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