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利潤取決於兩個因素,壹是利潤總額,二是所得稅稅率。企業的所得稅稅率是合法的,所得稅稅率越高,凈利潤越少。中國有兩種所得稅稅率。壹種是壹般企業33%的所得稅稅率,即利潤總額的33%要上繳國家財政作為稅收;另壹種是外資企業和部分高新技術企業的優惠稅率,所得稅率為15%。當企業經營狀況相當時,所得稅稅率較低的企業經營效益較好。利潤總額企業在所得稅前壹定時期內經營活動的總成果。根據收益觀,企業的利潤總額包括產品銷售利潤、凈投資收益和凈營業外收入四部分。產品銷售利潤等於產品銷售收入減去產品銷售成本、產品銷售費用、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其他業務利潤是其他業務收入與其他業務費用的差額;凈投資收益等於投資收益減去投資損失;凈營業外收入等於營業外收入減去營業外支出。產品銷售利潤加其他業務利潤加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構成營業利潤(按現行經營觀點,營業利潤加凈投資收益構成企業利潤總額),營業利潤加凈投資收益、行業外凈利潤和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最終構成企業利潤總額。目前,以前項目的調整允許計入留存收益表,但不反映在利潤表中。利潤總額是衡量企業經營業績的壹個非常重要的經濟指標。在收益壹般化的觀點下,利潤總額包括收支項目和預調整項目;但是,在利潤表中,許多國家仍然在計算利潤總額(或會計收益)之前,將當期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利潤(正常利潤)和其他損益(非正常利潤)分別列示。所謂正常利潤,是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產生和實現的利潤,包括企業從事生產、銷售和投資公告活動實現的利潤,以及營業利潤和投資收益的正常利潤。非正常利潤是指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無關的事項產生的損益,包括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罰款和滯納金以及其他與經營活動無關的事項。中國之前的法規調整也是計入非正常利潤的。由於正常的利潤和經營活動,可以由企業管理部門控制,但不正常的利潤是不可控的;因此,將利潤分為正常利潤和非正常利潤(即在利潤表中單獨列示)來衡量企業管理部門的管理效率更為客觀準確。利潤總額是公司從營業收入中扣除成本消耗和營業稅後的盈余,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利潤。利潤總額與營業收入的關系為:利潤總額=營業收入-成本-營業稅。當利潤總額為負時,企業經營壹年後收入不能覆蓋成本和應繳納的營業稅,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企業損益。利潤總額為零時,企業年收入剛好等於支出,企業不虧不賺,通常稱為盈虧平衡。當利潤總額大於零時,企業的年收入大於支出,通常稱為企業利潤。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壹百六十六條第四款。
公司彌補虧損和提取公積金後的稅後利潤,由有限責任公司依照本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進行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應當按照股東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股份,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規定不得按照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股份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