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8噸及以上的卡車很少。當時國內只有“黃河”是民用重卡車型。此外,陜汽的兩款“延安”車型和川汽的“紅巖”車型主要用於軍隊。國家運力不足的問題亟待解決,遇到大型項目需要從國外進口重型卡車。
為了緩解這種局面,發展國內重型卡車和汽車工業,中國第壹機械工業部組織了壹個代表團訪問外國。最終選擇了奧地利戴姆勒公司的“斯太爾”重卡作為研發車型。
當時的奧地利斯太爾重卡技術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先進的,但是比較適合中國當時的國情和路況。1983年,當時的國家重汽集團從奧地利進口了“斯太爾91”16 ~ 40t重卡系列的全套生產技術和最關鍵的總成零件。
1985年,國產第壹輛斯太爾重卡下線,國產重卡制造再創佳績。2000年是中國重汽最輝煌的壹年。這壹年,中國重汽被拆分為陜汽和紅巖,形成三個獨立的生產企業。
從此,斯太爾科技在中國生根發芽,遍地開花。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逐漸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卡車品牌。斯太爾的技術能延續至今,正是通過技術人員的不斷研發,技術才得以提升。正是這種不懈的努力和進取精神,為國產重卡帶來了壹個又壹個輝煌!讓斯太爾重卡成為不朽神話!
歡迎卡友在評論區留言!
趙的故鄉,分享更多精彩卡車內容!
百萬購車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