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四川省九龍縣吳禮銅礦

四川省九龍縣吳禮銅礦

吳禮銅礦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龍縣南部的奎多鄉和戴燕鄉。它是中國罕見的大型富銅多金屬礦床,具有巨大的找礦潛力,是中國重要的銅生產基地。礦床富含銅、鋅、鈷、金、銀等有益元素,以銅為主,鋅為次。

吳禮銅礦位於康滇地軸西側,松潘-甘孜造山帶東南緣,東北(木裏-金平)弧形推覆構造帶西北側的後緣。該成礦帶屬於南巴顏喀拉-雅江鋰鈹金銅鋅結晶成礦帶。

1.礦區地質的簡要描述

(1)地層

吳禮礦區出露的地層主要是中元古界李屋巖群。吳禮巖群是出露在江郎穹窿中的壹套變質核雜巖,屬含礦巖層。巖性主要為雲母片巖、雲母石英片巖和片狀石英巖,夾角閃巖和變質基性巖。原巖主要是壹套含火山凝灰巖的砂質和泥質濁積沈積巖。

(2)結構

區內構造主要是圍繞變質核雜巖發育的壹系列環狀拆離斷層構造,是區內的主要控礦構造。主拆離斷裂帶位於李屋巖組下段中上部巖帶,以該斷裂帶為界,由內外兩個不同的構造地層系統組成。內部主體是由李屋巖群組成的伸展拆離層系,為韌性變形,以發育閉合的倒轉平臥褶皺為特征。韌性變形晚期疊加有脆性斷裂,其形成的空間是容礦的有利場所。外部以褶皺層理和劈理發育為特征,構成褶皺地層系統,為脆性變形。在兩個地層體系中,不同的巖石帶和巖性層之間壹般發育不同規模和強度的剝離斷層。

(3)巖漿巖

礦區出露的巖漿巖可分為兩類:壹類是變質巖(正常變質巖);另壹類是脈巖,包括應時脈和黃雲巖。變基性巖常呈層狀、透鏡狀、透鏡狀,沿S3面理延伸,零星分布,規模較小。該區應時脈發育,規模不壹,以純應時脈為主,少量長石應時脈和碧璽應時脈。黃雲巖很少,僅在吳禮礦區北部出露壹大塊,為巖墻產出。該巖壁不受區域變質作用影響,其時代應晚於變質基性巖。

2.礦床特征的簡要描述

(1)礦體特征

吳禮礦區礦體主要產於中元古界李屋巖群變質巖中,礦體的產出主要受孔環拆離構造帶控制,呈層狀、薄透鏡狀、脈狀,局部受層間裂隙和次生褶皺影響。礦區主要包括黑牛洞、竹葉林、中嘴、地公溝、柏香林五個礦段。已發現銅礦體26個,可分為上、下礦化蝕變帶,其中銅儲量大於1× 104 t的有7個,黑牛洞-大水溝礦段的兩個礦體(ⅰ3、ⅱ4)和中嘴礦段的兩個礦體較大,其他礦段的礦體較小。

ⅰ3號礦體是黑牛洞-大水溝礦段的主要礦體,呈層狀產出,走向為西北-東南,傾向西南,傾角20 ~ 41,沿走向控制長度1450m,控制工作面延伸寬度915m,埋深0 ~ 596m。礦體厚度1.03 ~ 17.54 m,平均厚度6.02m,礦體平均銅品位2.83%,平均鋅品位1.56%。

ⅱ4礦體主要呈層狀和似層狀分布,總體走向為西北-東南,傾向西南,傾角20 ~ 41,順走向控制長度656米,傾角715米,埋深0 ~ 537米。礦體垂向厚度0.90 ~ 5.54 m,平均厚度2.66m,礦體平均銅品位0.60%,平均鋅品位3.37%。

中嘴礦段兩個礦體總體呈層狀,走向265,438+00 ~ 240,傾向西北30 ~ 50。礦體水平投影長度分別為734米和372米,傾斜長度分別為378米和252米。礦體沿走向和傾向穩定連續延伸。兩個礦體的平均厚度為2.50米,礦體的平均品位為:壹個銅1.77%,鋅0.74%,另壹個銅0.57%,鋅0.61%。

(2)礦石類型和結構

礦區大部分礦石屬於硫化物礦石。根據主要金屬硫化物的含量及其產生方式,礦石的自然類型分為致密塊狀礦石和浸染狀礦石。按礦物組合可分為閃鋅礦礦、黃銅礦礦和閃鋅礦黃銅礦礦。

礦石構造主要包括他形粒狀構造、自形-半自形粒狀構造、變質構造、溶蝕構造、交代殘余構造、固溶體分解構造等。礦石構造以致密塊狀構造為主,其次為浸染狀構造、條帶狀構造、網狀脈狀構造、塊狀構造和角礫狀構造。

標本名稱黃銅礦礦號DB034形成時代中元古代

中國典型礦山大型礦石標本圖集

標本呈灰褐色,中細粒結構,浸染狀構造。主要礦石礦物為磁黃鐵礦、黃銅礦、閃鋅礦和少量黃鐵礦;脈石礦物主要包括應時、黑雲母、長石和少量綠泥石。銅品位5.51%,為富銅礦石。礦石礦物密切共生,應時和黑雲母在礦石中壹般呈拉長的層狀-透鏡狀-眼球狀結構。圍巖為糜棱巖,具有韌性變形構造——透鏡狀構造。

四川九龍縣吳禮銅礦成因類型中高溫熱液充填交代成因

  • 上一篇:收到華夏基金的短信,不記得買了。我如何能檢查它?
  • 下一篇:太原汾西礦務局下面有幾個礦?有什麽區別?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