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註冊公司 - 寶能系采取什麽措施完成對萬科的收購?

寶能系采取什麽措施完成對萬科的收購?

1,三次舉牌,撬動現金240億元。

截至8月26日,寶能系已連續三次舉牌。7月初至8月底,萬科市值為6543.8+0600億元(現在為6543.8+0460億元,影響不大。買之前基本是6543.8+060億。)飄來飄去。這意味著,每購買萬科5%的股份,就要花費80億元,寶能系壹共舉牌了三次,動用資金約240億元。

目前寶能累計持股15.04%,取代央企華潤成為萬科第壹大股東,打破了萬科過去15年的股權平衡。

這裏需要說說所謂“寶能系”的背景。

代表寶能的有兩個賬戶:前海人壽和鉅盛華。

寶能系的實際控制人是潮汕老板姚振華,他通過寶能投資(深圳寶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有聚盛華99%的股份,通過聚盛華持有前海人壽20%的股份。

寶能系有六大板塊——綜合物業開發、現代物流、商業運營、金融產業、文化旅遊、民生產業,其中以地產和金融最為廣為人知。前海人壽是寶能在金融領域的重要根基,而聚盛華是姚振華在資本市場運作時的“共馬甲”。

2、加杠桿,實際成本約為6543.8+03億元。

即使寶能很有錢,短短兩個月就湊出240億的巨款也不容易,更何況還在資本市場多條戰線作戰,還買了CSG和華僑城

加杠桿是關鍵。使用融資融券、收益互換等工具後,實際現金支出可能只有6543.8+03億元。

也許妳要問了,這個賬是怎麽算的?以下是整個計算過程:

7月11,前海人壽首次集中競價買入萬科5%股份。如果按照當時披露的中間價14.375元/股計算,所用資金約為80億元。(成交均價13.28 ~ 15.47元/股,成交股數552716065。)

7月25日,前海人壽第二次通過集中競價買入萬科0.93%股份。如果按當時披露的中間價14.375元/股計算,所用資金約為15億元。

鉅盛華通過集中競價買入萬科0.26%的股份。此外,鉅盛華還以收益交換的形式持有3.81%的股份。如果按當時披露的中間價14.635元/股計算,直接購買成本約為4億元,收益互換部分杠桿為1:4,收益互換部分成本為12億元。

(前海人壽的申購成本為13.28 ~ 15.47元/股,鉅盛華的申購成本為13.28-15.99元/股。前海人壽買入65,438+002,945,738股,占比0.93%。鉅盛華買入28,040,565,438+00股,占比0.26%;收益互換持有4,265,438+0,574,550股,占比3.865,438+0%。)

8月26日,前海人壽第三次通過競價買入萬科0.73%股份,鉅盛華通過杠桿買入4.31%。以8月26日收盤價13.25計算,前海人壽直接花費約106億元,聚盛華融資融券花費6億元,收益互換花費12億元。

(公告未披露購買成本。前海人壽通過競價買入萬科0.73%的股份,鉅盛華通過融資融券買入0.08%的股份,以收益交換的形式持有4.23%的股份。)

下面簡單介紹壹下寶能系使用的杠桿工具。

首先是收益互換,類似於之前火熱的配資業務。

據壹位券商人士介紹,機構在使用收益互換工具時,只能用現金來杠桿。目前業內很少用到股權和資產。這意味著寶能目前使用的很可能還是真金白銀,手中的股權和房產並沒有派上用場。

能加多少杠桿,主要看題材和市場情況,壹般是1:3。(以萬科為例,標的好,可以適當增加杠桿。上面計算成本的時候,假設是1:4。)

用的時候券商會對沖,平衡風險。雙方同意時間限制。到期時券商會收取固定收益,壹般是8%左右的利息,機構收取浮動收益,也就是差價。後兩次舉牌,寶能系用的是收益互換工具。公告稱,“收益互換合同中,鉅盛華以現金方式將合格履約擔保轉讓給證券公司,證券公司按比例配資後買入股份。股份的收益權屬於齊盛華,由齊盛華按期支付利息。合同到期後,鉅盛華回購證券公司持有的股份或出售獲得現金。”

第二種是融資融券,利息壹般是8%,配資比例是1:1。

3、資金來源,寶能的“敲門磚”成本不低

從上面的計算可以清楚的看到,前海人壽持股比例為6.66%,現金支出約為654.38+00.56億元;鉅盛華持股比例為8.38%,現金支出約28.6億元。

前海人壽的大部分資金來源於兩款萬能險:海利年和聚福產品。萬科公布的8月21日股東名單顯示,前海人壽通過上述兩款保險產品持股4.75%。另外自有資金持有1.38%,0.53%股份資金來源暫時不明。

前海人壽的“子彈”雖然大多來自保險資金,但成本並不低。最近兩個月,前海人壽披露的產品利率在5% ~ 6%左右。此外,推廣和管理費用也需要計算在內。

鉅盛華的部分資金可能來自股票套現和股權質押。去年,該公司在寶城股份中套現約3億元。今年7月,公司分別將其股權質押給華潤(深圳)有限公司和江蘇銀行深圳分行。

綜上,從上述資金來源不難發現,寶能系的資金成本並不低,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險資增資。所以它入主萬科需要面對的問題和生命人壽控股金地時有很大不同。

再加上高風險高息的杠桿和收益互換的時間限制,寶能能否長期持有值得觀察。

但寶能此前的資本運作壹直比較強硬。例如,在攫取深證葉榛控股權時,其將所購股份全部質押,以繼續增持。所以我們認為,在姚振華沒有拿出“大招”之前,很難說他會不會在buy buy繼續買入。

4.對房地產和保險投資的新興趣

在業內看來,寶能三次激烈舉牌萬科可謂孤註壹擲。按照上述計算,前海人壽花費了近6543.8+000億元。其中約75億是保險產品的資金,約22億是自有資金,另有8億暫時來源不明。

本土保險公司到底有多有錢?公開數據顯示,去年保險行業保費收入超過2萬億元,行業總資產已超過10萬億元。截至2014年末,保險資金余額高達9.3萬億元。

前海人壽2014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總資產560億元,其中貨幣資金約43.8億元,投資性房地產約25.5億元,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約1152億元,量化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和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總額近100億元。

上述年報還提到,截至去年底,前海人壽作為最大負債項目的“投保人儲蓄及投資款”約為31.57億元,負債總額約為506543.8+0億元。

即使舉牌如前海人壽般兇猛,按照上述指標,前海人壽資產負債率也曾接近89.5%。

去年5月,保監會開始實施新的《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結合此前《關於加強和改進保險資金運用比例監管的通知》,為保險公司投資房地產領域松綁。理論上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的比例提高到30%。

國商報記者註意到,保監會所說的保險投資不動產,主要是指保險資金對土地、建築物及其他附著於土地上的定著物的投資。上述辦法強調,保險集團(控股)公司、保險公司不得動用各項準備金購買自用不動產或者對其他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實現控股。

也就是說,保險資金要控制壹個企業,其資金來源中不應該動用各種準備金,但是並沒有提到其他資金的使用。

上述通知還規定,保險公司投資的權益類資產賬面余額合計不得高於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30%,重大權益類投資賬面余額不得高於本公司上季末凈資產。

再來看看前海人壽。截至今年7月,前海人壽披露信息。今年4月通過競價交易系統購買了中炬高新7250.5萬股,占中炬高新總股本的965.438+0%,持有中國CSGa股約2.49億股,占CSG總股本的65.438+02.01%。

此外,前海人壽今年4月參與了華僑城的定增。定增方案獲批後,將持有華僑城6.89%的股份,擬參與7月份CSG 1.1.2億股的定增,占CSG總股本的4.99%。

前海人壽方面,根據上述《通知》的規定,經計算可知,可供投資的權益類資產賬面余額不得高於6543.8+068億元,重大股權投資賬面余額不得超過59億元左右。

這對前海人壽下壹步品牌化萬科是不小的制約。增持到30%會是壹個敏感點。按照萬科目前的股價,繼續增持5%需要65億左右,10%需要13億左右,15%需要近200億。這對於寶能系來說壓力很大,該系已經撥出100億元增持萬科。

簡而言之,如果寶能想控制萬科成為第壹大股東,那麽資金成本、杠桿時間、賬面資本都會阻礙其目標的實現。

  • 上一篇:阿克蘇的支柱產業是什麽?
  • 下一篇:廈門有哪些大集團?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