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投資是指債券購買者(投資者和債權人)以購買債券的形式投入資本,到期向債券發行者(借款者和債務人)收取固定利息並回收本金的壹種投資方式。債券的主要投資者是保險公司、商業銀行、投資公司或投資銀行,以及各種基金組織。
此外,公司、企業和個人也可以將閑置資金投入債券。投資者可以用相當於債券面值的貨幣購買債券,按壹定的利率收取利息,在規定的期限到來時收回本金。債券按發行主體可分為三種:政府債券、企業債券和金融債券。
影響債券投資收益的因素:
(1)債券的票面利率
債券票面利率越高,債券利息收入越高,債券收益越高。債券的票面利率取決於債券發行時的市場利率、債券的期限、發行人的信用水平、債券的流動性水平等因素。發行時的市場利率越高,票面利率越高;債券期限越長,票面利率越高;發行人信用等級越高,票面利率越低;債券的流動性越高,票面利率越低。
(2)市場利率和債券價格
從債券收益率的計算公式(債券收益率=(到期本息和-發行價格)/(發行價格×還款期限)× 100%)可知,市場利率的變化與債券價格的變化成反比,即當市場利率上升時,債券價格下降,當市場利率下降時,債券價格上升。
市場利率的變化引起債券價格的變化,從而給債券交易帶來價差。當市場利率上升時,債券的買賣價差為正,債券的投資收益增加;當市場利率降低時,債券的買賣價差為負,債券的投資收益減少。隨著市場利率的漲跌,如果投資者能夠適時買賣債券,可以獲得較大的債券投資收益。當然,如果投資者在錯誤的時間買賣債券,也會降低債券的投資收益。
與債券的面值和票面利率相關聯,當債券價格高於其面值時,債券收益率低於票面利率。反之,則高於票面利率。
(3)債券的投資成本
債券投資的成本大致分為三部分:購買成本、交易成本和稅收成本。購買成本是投資者購買債券所支付的金額(購買債券的數量與債券價格的乘積,即本金);交易成本包括經紀傭金、交易費和過戶費。國債的利息收入是免稅的,但是企業債券的利息收入也需要納稅,機構投資者也需要繳納營業稅。稅收也是影響債券實際投資收益的重要因素。債券投資成本越高,投資收益越低。
因此,債券投資成本是投資者在比較和選擇債券時必須考慮的因素,在計算債券的實際收益率時也必須扣除。
(4)市場供求、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
市場供求、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都會對債券價格產生影響,從而影響投資者購買債券的成本。所以,市場供求、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也是我們考慮投資收益時不可忽視的因素。
雖然債券的投資收益受多種因素影響,但債券本質上是壹種固定收益工具,其價格變動不會像股票那樣大幅波動,因此收益相對固定,投資風險較小,適合希望獲得固定收益的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