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音樂方面的索尼:80年代末,收購了CBS哥倫比亞公司的子公司哥倫比亞音樂公司,成為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之壹(另外四家是環球BMG EMI華納)。後來在2004年與德國傳媒巨頭貝塔斯曼的BMG合並,成立索尼-BMG唱片公司,雙方各持50%股份。結果世界五大唱片公司從5家變成4家,索尼-BMG成為世界第二大唱片公司(第壹是環球)。2008年,索尼幹脆買下了貝塔斯曼50%的股份,自己重新成立了索尼音樂娛樂有限公司。(貝塔斯曼2009年復出,與全球強大的私募股權公司KKR共同創立了BMG音樂公司)。
2索尼影視:索尼確實霸道,連CBS的哥倫比亞電影公司都敢接手,當時在美國引起轟動,因為索尼當時投資了驚人的60億美元,但事後卻負債累累。但在2001成功收購了全球八大電影公司之壹的米高梅電影公司(拍攝於007),從而使索尼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制作公司。
在電子產品方面,仍然很難相信索尼這麽快就失去了在音樂播放器領域的主導地位。(現在的蘋果老板)畢竟它不僅發明了walkman,而且追究其中壹個原因,就是索尼現在用壹個詞來形容,就是“多而雜”,也就是雖然產品的功能越來越多樣化,但是不同的產品更像是在各自為戰。索尼擁有超過65,438+0,000種產品,包括電視機、數碼相機、攝像機、筆記本電腦、遊戲機、DVD播放器,甚至還有護理監視器。其中有些是相互關聯的,有些是互不關聯的。這種現象是蘋果無論如何也看不到的。
索尼以其獨特的個性和超越常人的勇氣而聞名。自1980年代以來,索尼挑起了壹系列格式戰爭,如Betamax與VHS、記憶棒與SD卡、Atrac與MP3、等離子與LCD等。,但結果卻屢屢以索尼的失敗告終。但是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1996年索尼在美國推出了世界上第壹臺VAIO家用筆記本電腦,這是世界上又壹次偉大的技術突破和創新。
雖然索尼本質上是壹家驕傲而獨立的公司,但在自己的道路上遇到挫折後,開始尋求合作的方式。2001年,索尼和愛立信各持股50%組建索尼愛立信,以發揮各自在電子和通信方面的優勢(現在還不算太火)。2006年,索尼聯合日立、三星、飛利浦等8家電子公司推出藍光。
4索尼的遊戲:上世紀90年代,索尼錯過了最輝煌的時代,這也可以說是壹個決策上的失誤:索尼的精力都花在了開發昂貴的設備和壹系列復雜的功能上,比如翻蓋相機、任天堂遊戲機和光學媒體讀卡器。但也與主流消費漸行漸遠,在遊戲市場逐漸被任天堂和世嘉蠶食。後來索尼決定從遊戲終端的主機入手,最終推出了PlayStation,對遊戲市場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後來PS系列大獲成功。比如PS3 Gensonnie統治了第七代遊戲市場。
這些都是我自己寫的。難免有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