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公司簡介
1.演變和背景
公司成立於3月5日,1965,是臺塑集團的主要成員之壹。該公司過去從事紡織和纖維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從1976年開始,陸續增加了PS、ABS等塑料制品。經過六次投資,現已轉型為以生產石化和塑料產品為主的商貿企業。
該公司在紡織品、纖維產品和石化產品的生產和營銷方面在臺灣省和亞洲處於領先地位。1990年向政府申請批準在中國大陸寧波投資興辦ABS、PS、PTA及汽車、電力、電力等工廠。
2.業務項目和產品結構
該公司的業務包括石化產品、塑料產品和化纖產品,以及公共工程業務。產品主要包括:
(1)石油化工:苯、甲苯、對二甲苯(PX)、鄰二甲苯(OX)、苯乙烯(SM)、合成酚(苯酚)、丙酮(丙酮)、精對苯二甲酸(PTA)、二甲基甲酰胺。
(2)塑料:聚碳酸酯樹脂(PC)、聚苯乙烯(PS)、聚丙烯(PP)、ABS。
(3)化學纖維:人造棉、芒硝、合成纖維紗、短纖維布和長纖維布、尼龍顆粒、尼龍原絲和尼龍加工紗。
(4)公共工程:水、電、過濾水、冷凍水、軟水、蒸汽等公共流體。
2012年產品收入占比:石化產品占比65.2%,塑料產品占比24.1%,纖維紡織產品占比8.6%。
二、產品和競爭條件
1.重要原材料和相關供應商
公司與集團上下遊關系密切。包括苯、OX、PX、SM在內的上遊原料自給率在80%以上,生產的SM約80%為自用。
主要原材料供應商:
芳烴混合物、乙烯、丙烯和丁二烯:主要由臺塑提供。
安:主要由臺塑提供。
雙酚和滌棉:主要由南亞供應。
橡膠:主要由臺塑和JSR供應。
CPL:主要由中石化、日本住友和荷蘭戴森供應。
2.生產能力和生產能力
就臺灣省工廠的年生產能力而言:
(1)石化:654.38+0.28萬噸苯、48萬噸鄰二甲苯、654.38+0.72萬噸對二甲苯、2萬噸甲苯、240萬噸PTA、24.6萬噸丙酮、40萬噸合成苯酚、4萬噸DMF4。
(2)塑料:PS32 32萬噸,ABS 41萬噸,PP 51萬噸,PC20 20萬噸。
(3)化纖:人造絲14.5萬噸,尼龍顆粒213萬噸,尼龍絲171噸,尼龍加工絲10.8萬噸。
中國大陸寧波工廠的年生產能力:
(1)石化:Pta60萬噸(擴建:65438+2014年完成50萬噸)。
(2)塑料:ABS40 40萬噸,PS40 40萬噸。
臺灣省工業公司是本公司與南亞在越南的合資企業,主要從事塑料和化學纖維的生產和銷售。產能方面,紡絲產能為24萬錠,尼龍顆粒4.7萬噸,尼龍長絲3.9萬噸,聚酯纖維12萬噸,瓶用聚酯顆粒15萬噸,BOPP薄膜6萬噸,PVC薄膜3000噸。2013年擴建PVC膠膜3000噸,PVC膠帶65438噸,聚酯纖維38000噸。
第三,市場需求和競爭銷售
1.產業結構和供求
1公噸PTA =0.67公噸PX+(0.06~0.1)公噸醋酸+貢獻。
PTA主要用於制造聚酯或PET,每公斤聚酯由0.87公斤PTA和0.35公斤EG聚合而成,再經拉絲加工成聚酯纖維。通常PTA消費是季節性的,3-6月和8-65438+2月是生產旺季。
2012年全球PTA需求4395萬噸,產能超過6000萬噸,以亞洲為主要生產基地,其中中國大陸需求2065萬噸。在大陸,由於產能擴張過快,下遊需求沒有起色,開工率只有665,438+0%。如果歐美經濟復蘇緩慢,會影響市場供應。
至於主要原料PX,全球對PX的需求增長迅速,預計2014年將達到3480萬噸,產能主要集中在亞洲。其中,中國大陸需求量為1385萬噸,自給率約為61%。預計2013年的需求每年增長20%左右。
2.銷售情況
2012年,各產品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為:
(1)石化產品:苯乙烯44%,丙酮37%,合成苯酚45%,PTA 37%。
(2)塑料制品:53% PS,30% ABS,35% PP,39% PC。
(3)化纖產品:人造棉占70%,尼龍絲占38%。
3.國內外競爭對手
國內外主要競爭對手:
(1)石化產品:
(1)苯乙烯:泰本,國橋
(2)丙酮:長春新昌化
(3)合成苯酚:長春新昌化
(4) PTA:中美和諧、遠東新、英威達、杜邦、廣泰工業、路祥石化。
(5) PX:中石油、付嘉大化、上海石化、福建煉化、金陵石化。
(2)塑料制品:
(1) PS:奇美仕,Delta
(2)腹肌:池,
(3) PP:榮華
(4) PC:帝人、GE、拜耳。
(3)化學纖維產品:
(1)人棉:三友,海龍
(2)合成纖維紗:遠東新、南紡。
(3)長短纖維布:福茂、宏宇、嘉禾
(4)尼龍顆粒:李鵬和吉盛。
(5)尼龍絲:李鵬、吉盛、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