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抗日戰場臺兒莊,隸屬山東省棗莊市管轄,地處蘇魯、山東兩省交界處。素有“山東的南大門,江蘇的北屏障”之稱,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1938年春,日軍華北軍企圖南下與華中派遣軍會師,中國軍在臺兒莊地區與日軍激戰,殲滅日軍數萬人,對日軍精銳師團造成毀滅性打擊,成為抗戰以來中國軍民最大的勝利。臺兒莊也贏得了“中華民族不屈之地”的美譽。
張自忠道
湖北襄陽,是天津老市長張自忠率部抗擊日寇的戰場。1940年5月,日軍為了控制長江水道,調集15萬精銳部隊攻占棗陽、襄陽、宜昌等地。作為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毅然率部強渡香河,抗擊來犯之敵。身中數槍,死於十裏長山。張自忠堵住了敵人的後路,阻擋了敵人的西進,徹底粉碎了日軍進攻襄陽、威脅老河口的企圖,使整個戰局轉危為安。在北京、天津、武漢等大城市,都有張自忠路以示對這位抗日英雄的紀念。
常德道
1943 10日軍集中15千兵力發動常德之戰,企圖占領湖南常德,威懾首都重慶,打通其在中國的南北交通線。中國軍隊為保衛常德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浴血奮戰。
獨山路
獨山位於貴州南端,與廣西接壤,是西南進入兩廣的重要通道。1944年,日軍企圖從廣西向北進攻貴陽、重慶。結果在黑石關、沈河橋被我軍民擊潰,被迫撤出貴州,其入侵西南腹地的美夢破滅。
芷江路
芷江位於湖南省西部。1945年8月5日,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無條件投降。8月21日,日軍對華派兵司令岡村寧次命令今井武夫副參謀長壹行從南京飛抵枝江進行乞降談判,交出在華兵力部署圖,接受中國軍方命令其陸海空三軍投降的備忘錄。《之江投降》宣告了侵華日軍的徹底失敗,書寫了中國近代史上第壹次抵抗外敵入侵完全勝利的光輝壹頁。
宜昌大街
以湖北宜昌為中心的鄂西戰役,始於1943年5月,歷時壹個多月。戰線從湖南北部的華容壹直延伸到西部長江西陵峽口的石牌,綿延數千裏。我軍將士眾誌成城,浴血奮戰到底,使囂張的日本侵略者遭受了空前的失敗。
多倫大街
察哈爾東部重鎮多倫是長城口外的商業中心和軍事要地,曾被日軍占領。1933年7月,抗日聯軍在吉鴻昌將軍的指揮下,經過5天激戰,壹舉奪回多倫,將侵華日軍趕出察哈爾,確保了長城壹線戰局的基本穩定。
這些地方都和抗戰有關。
東局子
1937年7月29日,對日第壹次大規模主動進攻在天津打響。當日淩晨2時,日軍向廣海寺日軍兵營、火車站、東局子機場和市區日租界等地發動進攻。黎明時分,中國軍隊開進東局子機場,燒毀了十幾架日軍飛機,同時向全國發出抗日通電。電報說“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兵被惹”,“我們為民族存亡而戰,當即立誓與津共生死,溫德爾·迪金森義無反顧抗日。”
南開大學
在與日軍的戰鬥中,天津市民冒著槍林彈雨給部隊送茶送米,公家私車給前線送彈藥,有的店鋪還卸下店鋪,運到前線當工事。特別是壹些學生組織,以南開大學為基地,宣傳鼓動,搶救傷員,運送彈藥,有力地支持了戰鬥。南開大學也被日本人稱為“保安部隊和中國軍隊進攻日軍的中心”。
廣海神廟
1900年,義和團運動期間,日本占領了廣海寺,並將其作為日本華北軍區司令部所在地。七七事變後,日本華北警備司令部遷至北京,廣海廟改為天津警備司令部所在地。若幹年前,天津血液研究所有壹些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