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律師諮詢 - 貸款人借錢給借款人用於預購房產貸款是否屬於偽法?

貸款人借錢給借款人用於預購房產貸款是否屬於偽法?

這是違法的。

這裏有三個概念:民間借貸、欺詐性民間借貸、貸款詐騙。

民間借貸是借貸雙方之間簡單的民間借貸法律關系。欺詐性民間借貸是指借款人在借貸過程中采用欺詐手段捏造事實、隱瞞真相,但借款人沒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拒絕歸還借款的行為;借款詐騙是壹種刑事犯罪,不僅包含了民間借貸和欺詐性民間借貸的全部特征,而且具有非法占有和拒不歸還借款的主觀目的。

壹個完整的貸款詐騙由以下幾個要素構成:借款人主觀上具有非法占有並拒絕歸還貸款的目的+捏造事實隱瞞真相的詐騙行為+民間借貸的外在形式+出借人陷入錯誤認識並被欺騙處分自己的財產+借款人取得財產。

需要了解的主要是詐騙和非法占有的目的。

壹.欺詐

為什麽不先說非法占有的目的,再先說詐騙?因為在審查是否構成欺詐時,欺詐往往是第壹關註點。壹般來說,只要在借款過程中存在欺詐行為和虛假的東西,比如使用虛假的簽名、印章、擔保、虛構資金用途等。,構成詐騙罪。

這種觀點是片面的,混淆了民事欺詐和刑事欺詐的關系。兩者都含有詐騙罪,但在非法占有目的上有本質區別。民事詐騙的目的是獲取貸款,但行為人不壹定有非法占有和拒絕歸還貸款的想法。犯罪詐騙的目的是非法占有,拒絕歸還借款。

就像騙取貸款罪和貸款詐騙罪的區別壹樣,兩者都含有欺騙手段,如虛構貸款用途、偽造擔保文件、銀行流水等。,但主觀目的有本質區別。在騙取貸款罪中,采用欺詐手段獲取貸款,但獲取貸款後是否不想歸還,還要看其他因素。貸款詐騙罪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騙取貸款,不僅采取詐騙手段,而且不想還。

這是我們要註意的第壹點,即在借款中,欺詐手段不壹定構成欺詐,要綜合其他因素考察借款人是否存在非法占有和拒不歸還借款的行為。

第二點是要註意詐騙發生的時間。在借款詐騙罪中,詐騙壹般發生在借款之前,其模式是借款人捏造事實,隱瞞真相,實施詐騙,使出借人陷入誤解而被欺騙,從而處分財產。這時候詐騙是在放款之前,詐騙是為了取錢。

在壹種情況下,它是事後欺詐,貸款完成後的欺詐。

《刑事審判參考》中有壹個案例2,借款人在借款時沒有實施詐騙。但在還款時,貸款人多次向其索要債務,於是他隱瞞了房屋已出售的事實,與貸款人簽訂了《以房抵債協議》。結果貸款人發現房子已經賣了,以房抵債協議無法履行,於是報案被騙。

這種事後欺詐往往不構成欺詐。理由是:第壹,不符合詐騙罪的邏輯關系:即先有詐騙,後有財產處置,被害人因詐騙而處置財產。本案中,被害人並不是基於虛假的“以房抵債協議”進行放貸的,其在放貸時並未被騙。

二是借款人隱瞞了房屋已出售的事實,簽訂了《以房抵債協議》。其主觀目的更多的是為了應付債務需求,是壹種權宜之計,並不是利用這種償債協議來達到拒不還貸的目的。它也知道,還債協議最終無法實際履行,只能暫時應付。

要準確理解事後詐騙的問題,本案之所以不構成詐騙,是因為事後詐騙與被害人處置財產之間不存在順序邏輯關系。

還有壹種情況,借款人在借款時沒有實施詐騙,但在貸款完成後實施了詐騙(事後詐騙),使貸款人信以為真,免除了自己的債務。這當然構成欺詐。因為事後的詐騙和此時對借款人的誤解,在財產的處置上存在邏輯關系。無非是財產處置方式從直接交付變成了債務免除,性質上沒有區別。這與判例法中的事後欺詐有本質區別。

總結壹下,關於造假有兩個結論。第壹,詐騙不構成詐騙罪;第二,事後詐騙是否構成詐騙,要看與受害人對財產的處置是否存在因果關系。

二、非法占有的目的

這是詐騙罪的核心要件。確定行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方法主要有兩種:第壹種是直接證明,即根據行為人的供述,行為人直接承認自己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第二種是犯罪推定,根據壹些客觀的行為或條件來推斷行為人的主觀心理狀態。所謂“行為反映主觀意誌”。

在貸款詐騙中,除了詐騙之外,我們還會根據還款能力、款項到賬後的行為、實際還款行為三個因素,綜合判斷借款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和拒絕還款的目的。

(壹)還款能力

規則壹:借款人采用欺詐手段借款,客觀上沒有還款能力,會傾向於認為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規則二:以欺詐手段借款,如果借款時沒有還款能力,還款時有還款能力,無正當理由拒不還款,也會傾向於認為妳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還款能力是借款人的壹種客觀財產狀況,按時間分為借款時的還款能力和還款時的還款能力。

如果行為人在借款時具有足夠的償還能力,如擁有土地、房產、股權、債權等足以抵償債務的財產,即使其在借款時使用了欺詐手段,也不能認為其具有非法占有貸款的目的,因為其名下的財產足以償還債務。

反之,借款人的主觀心態可想而知,就是不想還貸款,或者放任自流,對是否還貸款漠不關心。這時他傾向於認定自己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 上一篇:“94方案”售後公房***有糾紛案件,何為原公房的同住人?
  • 下一篇:貸款詐騙罪的四種情形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