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律師諮詢 - 大理洱源鳳羽鎮歷史文化

大理洱源鳳羽鎮歷史文化

壹、祖國雲南大理的鳳羽這個地名有人給知道

羅山巍巍,鳳水秀秀,千年古鎮,白族風情。在洱海的源頭,點蒼山雲弄峰背面,有壹個聞名遐邇的白族鎮——鳳羽,因“鳳歿於此,百鳥集吊,羽化而成”之傳說而得名。那裏,人傑地靈,物華天寶,歷史淵遠,文化燦爛,素有“文墨之鄉”“小大理”之美譽。當地盛產的小白糖、菜籽油、手工硯臺等享有盛名。2001年被列為雲南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鳳羽位於洱源縣城西南部,平均海拔2200米,境內植被茂密,澗水清澈,溪流不枯,良田千頃,四季如春,氣候適宜,古跡濃郁,民風純然,文化古樸,集自然景觀、歷史文化、古跡文物、白族風韻為壹體,是發展旅遊開發的壹片熱土。

現保存有元代的火葬墓群、帝釋山寺觀群、晉天福元年(公元936年)建的鎮蝗塔等縣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有鎮水塔、留福雙塔、諸寶塔、鎮風塔等6座古塔;有始建於唐、明、清時代的文廟、武廟、鶴林寺、靈鷲寺、三教宮、積慶寺、本主廟、玉皇閣、魁閣等11座古寺廟;有青瓦白墻帶彩繪、三方壹照壁、四合院白族建築風格保存完整的千幢白族民居群,有綿綿百裏的茶馬青石古道,沿道而行的溪流,連同古式建築的廟、寺、民居、塔,形成了古鎮風貌。有鬧春王正月、田家樂、白族秋千會、清源洞會、黑龍會、栽秧會、霸王鞭、白族服飾等極富地方特色的眾多民間民族風情。

二、大理洱源的傳說

源縣位於大理市北,洱海之源。

國土面積2875平方公裏,是白、彜、回、傣、傈僳等23個民族雜居、以白族為主的少數民族縣,1999年末總人口32.04萬人。洱源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被人們贊譽為“魚米之鄉”、“梅子之鄉”、“乳牛之鄉”、“溫泉之鄉”、“蘭花之鄉”,是富饒美麗的地方,還以其燦爛的文化、古樸神奇而詩情畫意的人文景觀著稱於世。

[編輯本段]概況 洱源風光旖旎,景色迷人,是大理蒼山洱海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滇藏公路、大麗公路穿境而過,縣境內旅遊景點集中連片,形成地上地下,熱水冷水,湖泊山川,名勝古跡、民族風情全方位立體開發的格局。

這裏地熱資源豐富,年產38-78℃溫水308萬立方米。建材資源質地優良,尤以品質壹流的米黃、桃紅大理石為人所贊。

洱源縣探索和總結出了壹條符合縣情的烤煙、林果、乳畜、水產、大蒜、生物資源、旅遊等產業協調發展的路子,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得到持續、健康發展。交通、通訊、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進壹步加強,投資環境得到改善。

縣委、縣 *** 緊緊圍繞建成旅遊文化大縣、綠色經濟強縣的總目標,擴大開放。 [編輯本段]建置沿革 洱源,西漢至隋朝均屬葉榆縣地。

唐麟德元年(664)設治,境內置浪穹、鄧備、舍利等州,六詔中境內有浪穹、鄧賧、施浪,南詔時為浪穹州。大理國時設寧北賧、鄧賧、鳳羽郡。

元憲宗七年(1257)置浪穹、德源兩個千戶所,隸大理萬戶府。至元十壹年(1274)雲南行省建立,置鄧川州,領浪穹、鳳羽兩縣,隸大理路。

明裁鳳羽縣,並歸浪穹,設鄧川州,領浪穹縣,隸大理府。 清沿明建置。

民國元年(1912),浪穹縣改稱洱源縣,鄧川州改為鄧川縣,兩縣先屬迤西道,後屬大理督察專員公署。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洱源、鄧川兩縣同屬大理專區。

1956年起同屬大理白族自治州。1958年10月,洱源、鄧川、劍川三縣合並,成立劍川大縣。

1961年10月,撤銷劍川大縣,原洱源、鄧川兩縣合並稱為洱源縣。2003年12月,區劃調整,雙廊、江尾兩鎮劃歸大理市,江尾鎮改稱上關鎮;2005年1月,茈碧鄉和玉湖鎮合並後稱為茈碧湖鎮。

2006年末,洱源縣轄茈碧湖、鄧川、右所、三營、鳳羽、喬後等6鎮和牛街、煉鐵、西山等3鄉,***2個社區、88個村委會。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洱源縣是洱海的發源地,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東與鶴慶縣相連,南與大理市、漾濞縣接壤,西與雲龍 縣分疆,北與劍川縣相毗鄰。

全縣總面積2533平方千米。縣城駐地茈碧湖鎮,海拔2060米,距省會昆明471千米,距州府下關73千米。

洱源屬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類型,具有幹濕季分明、光照充足,“四序恒溫”、立體氣候和區域性小氣候明顯等特點。年平均降水732毫米,50多年來年降雨量最多的是1966年,達1140.5毫米,最少的是1958年,僅為469.7毫米。

年平均日照2061.0~2439.4小時,日照百分率55~57%。 洱源壩區(溫涼層)年平均氣溫13.9℃,50多年來極端最高氣溫出現在1958年6月2日,達32.0℃,極端最低氣溫出現在1962年1月4日,為-8.1℃。

2月尾“回頭霜”,4月初“倒春寒”,5~6月幹旱,7~9月連續降雨的洪澇,8月底9月初低溫,“壹冬幹”、“壹春幹”,以及局部地區的冰雹是境內間有發生的主要災害性氣候。2006年,洱源地區總降雨量547.8毫米,比歷年平均偏少171.4毫米,比上年偏少25.6毫米;年平均氣溫為15.3℃,較歷年偏高1.1℃;年日照總時數為2477.3小時,比歷年平均偏多49.4小時,比上年偏多149.5小時;年極端最高氣溫29.5℃,最低氣溫為-2.6℃。

洱源縣地處橫斷山脈與雲貴高原交界地帶,境內山嶺縱橫,層巒疊嶂,盆地、河谷錯落其間,湖泊庫塘星羅棋布,山溪河流如織。 全縣海拔從1645米至3958.4米,地形垂直變化明顯,地貌復雜多樣。

縣域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東部馬鞍山、中部羅坪山、西部西羅坪山三支主山脈從北至南縱貫全境,形成東南部落漏河峽谷、西部黑潓江峽谷,以及中部三營、玉湖、鳳羽、右所、江尾等五個高原盆地。境內水文也呈多樣性特征,主要河流有黑潓江、鳳羽河、彌茨河、彌苴河、永安江、羅時江,天然湖泊有海西海、茈碧湖、西湖和東湖,***匯入較大的支流100條、山溪436條。

河流、湖泊隨山勢分為黑潓江、彌苴河、落漏河三大水系,分屬金沙江、瀾滄江兩大流域。東北部馬鞍山支系南無山為境內最高點,海拔3958.4米;西部黑潓江南出縣境處的烏梢箐口為最低點,海拔1645米。

[編輯本段]民族宗教 洱源是以白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縣,白、漢、彜、回、傈僳、納西、傣、藏等族為世居民族,民族分布呈大雜居小聚居。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境內***有27個民族成分。

2006年底,全縣人口275844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87270人,占總人口的67.9%。白族人口169759人,占總人口的61.5%。

漢族88574人,占總人口的32.1%;彜族9338人, *** 6211人,傈僳族1080人,藏族208人,納西族404人,傣族120人。洱源既是壹個多民族聚居縣,又是壹個多宗教並存的地區,縣內的8個世居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

境內存在的宗教有本土宗教、道教、佛教、 *** 教、天。

三、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有壹百多個麽

至今***有103個

大理州漾濞歷史文化名城

劍川歷史文化名城

川縣州城鎮歷史文化名鎮

洱源縣鳳羽鎮歷史文化名鎮

雲龍縣諾鄧村歷史文化名村

劍川縣沙溪鎮歷史文化名鎮

祥雲縣雲南驛鎮歷史文化名鎮

洱源縣雙廊鎮歷史文化名鎮

楚雄州大姚縣石羊鎮歷史文化名鎮

祿豐縣黑井鎮歷史文化名鎮

祿豐縣煉象關歷史文化名村

保山市保山歷史文化名城

騰沖歷史文化名城

保山市板橋鎮歷史文化名鎮

迪慶州香格裏拉歷史文化名城

維西縣葉枝鄉歷史文化名鎮

曲靖市會澤歷史文化名城

會澤縣娜姑鎮歷史文化名鎮

文山州廣南歷史文化名城

廣南縣舊莫鄉歷史文化名鎮

紅河州石屏歷史文化名城

石屏縣鄭營村歷史文化名村

思茅地區孟連歷史文化名城

昭通市威信歷史文化名城

合計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0座,省級歷史文化名村(鎮)14座。

雲南省劍川縣城、洱源縣雙廊鎮和祥雲縣雲南驛村等3個城(鎮、村)正式被定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鎮、村)。

通海縣城、姚安縣光祿鎮和鹽津縣豆沙鎮3個城鎮,被定為雲南省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鎮)。

  • 上一篇:成都市律師咨詢怎樣收費
  • 下一篇:東莞市看守所刑滿壹定要放人嗎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