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地:邢西天河山壹帶,邢臺方誌有全國最早的前乞巧節紀錄
影響:成為中國民間四大傳說之壹
邢臺西部太行山牛家莊,有個農家小夥子,叫牛郎。父母下世早,他便跟著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與他分家,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獨占了,牛郎只分得了壹條老牛和壹輛破車。
有壹天,老牛突然開口說話了,它對牛郎說:“牛郎,今天妳去碧蓮池壹趟,那兒有些仙女在洗澡,妳把那件紅色的仙衣藏起來,穿紅仙衣的仙女就會成為妳的妻子。”牛郎見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興,原來老牛是天上的金牛星下凡,因為在天上時知道織女心靈手巧,故此侄女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蓮池旁的蘆葦裏,等候仙女們的來臨。
不壹會兒,仙女們果然翩翩飄至,脫下輕羅衣裳,縱身躍入清流。牛郎便從蘆葦裏跑出來,拿走了紅色的仙衣。仙女們見有人來了,忙亂紛紛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飛鳥般地飛走了,只剩下沒有衣服無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織女。織女見自己的仙衣被壹個小夥子搶走,又羞又急,卻又無可奈何。這時,牛郎走上前來,對她說,要她答應做他妻子,他才能還給她的衣裳。織女定睛壹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牽牛,便含羞答應了他。這樣,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可是,王母知道這件事後,勃然大怒,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織女回天庭問罪。
織女望著天河對岸的牛郎和兒女們,直哭得聲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來。他們的哭聲,孩子們壹聲聲“媽媽”的喊聲,是那樣揪心裂膽,催人淚下,連在旁觀望的仙女、天神們都覺得心酸難過,於心不忍。王母見此情此景,也稍稍為牛郎織女的堅貞愛情所感動,便同意讓牛郎和孩子們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讓他們相會壹次。
邢臺臥牛城的傳說 :
在很久很久以前,邢臺壹帶土地肥沃,水草豐盛.可是有段時間,出現了壹條黑龍,終日興風作浪,搞的民不聊生。常年在太行山上打獵的姬運,姬生兄弟倆,壹天下山時,看到壹頭神牛,頭南尾北,席地而臥在這裏.那時,牛是豐收吉祥的象征.於是,他倆就帶領壹班人用智慧和勇敢戰勝了興風作浪的”黑龍”,然後就在神牛臥過的地方定居下來,繁衍生息,逐漸形成了城鎮.人們親昵的稱自己的城鎮為臥牛城.至今,邢臺市還有很多關於牛的掌故.市南面有東牛角村,西牛角村,市北面有牛尾河橫穿東西,市內有牛市街,拴牛撅,牛心坑,牛蹄坑等.另外還有壹些變化的地名,如南長街,北長街,傳說為神牛的腸子變化而成,原先寫的是南”腸”街,北”腸”街.市郊的叔伯營村,則是當年姬運,姬生兄弟倆居住的地方.象征”臥牛城”的雕塑,曾經橫臥在市中心,如今遷居到我市的達活泉公園.它象征著邢臺人民善良,純樸的願望.也為邢臺這座名城增添了新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