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律師諮詢 - 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報告

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報告

#報告#引言工作報告是下級機關寫給上級機關的,它為上級機關的宏觀領導提供依據。以下是關於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報告,歡迎閱讀!

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報告

(壹)全面落實《關於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在《關於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的指導下,我市將制定詳細的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從政策支持、經費保障、人才培養等方面構建完整系統的人才隊伍建設體系。指導縣(市)制定實施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相關文件,強化政策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加強創建國家社會工作示範區。

指導設區市創建全國社會工作服務示範區、示範街道社區和示範社工機構,指導設區市創建全國企業社會工作示範區。

(三)積極探索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

以市委、市政府《政府購買社會服務暫行辦法》為基礎,研究制定政府購買社會工作專業服務實施方案,積極探索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項目和服務崗位的方式方法。指導條件成熟的縣(市)區積極開展試點工作,積累試點經驗。

(四)著力培育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機構。

建立健全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機構孵化基地和孵化器的管理和準入機制,加大政策、資金、土地、稅費支持力度,研究制定科學的服務項目,鼓勵專業服務機構做大做強,開展社會反響好、有影響力的服務項目,提升我市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機構整體水平。建立市、區、街道、社區四級社工服務網絡,加大崗位開發力度。

(五)全面推進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建設。

第二篇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報告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綜治委的正確領導下,市民政局認真履行成員單位職責,堅持民政工作與社會管理綜治相結合,在做好本部門社會管理綜治工作的同時,充分發揮民政職能作用,圍繞全市“大湖城市、創新高地”的大局開展工作。工作報告如下:1 .加強組織領導,完善綜合治理責任制。

根據市委、市政府和市綜治委的要求,我局壹直把社會管理綜合治理作為壹項重要工作來抓。局黨委高度重視綜治工作,將其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總體工作計劃,統籌安排。根據局領導班子調整情況,適時調整局社會管理綜合治理領導小組成員。成立了綜治領導小組,局黨委書記、局長張偉任組長,局黨委成員任副組長,各辦公室、各單位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局督查室。明確局紀委書記分管領導、壹名副調研員、壹名辦公室副主任,負責具體工作,做到“機構、人員、經費”落實。局領導把加強綜合治理作為涉及全局的大事,經常在各種會議上強調綜合治理。局領導班子每季度以黨委或局長辦公會議形式研究壹次綜治維穩工作,並作為制度落實。年初,局領導與所屬事業單位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進壹步明確和細化目標責任,明確各單位壹把手是本單位綜治工作第壹責任人,副職分管,堅持綜治崗位“壹崗雙責”原則,綜治工作嚴格實行“壹票否決制”。對於可能出現的不穩定苗頭,主要領導可以率先垂範,主動化解。做好綜合治理的部署和實施。年初,《關於進壹步加強民政系統綜治工作的實施意見》出臺。年中,局督查室定期對綜治工作進行督查,建立領導幹部綜治績效檔案,使綜治走上制度化、規範化軌道。

二、做好民政系統內部管理工作,確保單位和諧穩定。

民政部門管理和服務的對象多,我局更註重安全生產、消防安全和治安防範。壹是加強單位內部管理。在綜治工作中,要求各單位全面落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組織網格和工作制度,維護單位穩定。民政系統有18個事業單位,在職和離職人員600多人。2026,5438+0,局系統無刑事案件和違法犯罪,各單位成員未受到黨紀政紀處分,各單位未發生安全事故。防範和處理邪教的工作力度很大。二是加強法制教育,通過多種形式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提高隊伍素質。積極組織執法人員參加各種培訓,及時辦理執法證件,不斷規範執法行為。三是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積極參加街道社區的各項活動,自覺接受當地街道社區對單位的監督管理,認真完成下達的各項綜治任務。第四,充分發揮信訪“減壓閥”的作用。我局共安排局領導來訪37次,定期在民政局網站公示來訪時間、名單、地點,及時上報局領導來訪各類統計數據。這項工作多次受到市信訪局的表彰。在信訪接待過程中,我局將實行分級信訪責任,壹級負責壹級,高效優質完成信訪事項的辦理。抓住工作中的“雙重點”,及時化解矛盾。“雙強調”的意思是:重要的時間節點和關鍵的人。在所有重要敏感時期,特別是每年春節、兩會、清明節期間,以及各項民政政策調整和具體落實過程中,我局安排局領導做好重點約談和下訪工作,及時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三、認真落實職責分工,創新發展社會管理服務。

(壹)推進城鄉社區建設,夯實社會管理基礎。壹是推進社區網格化建設。今年以來,我局下發了《關於進壹步加強社區網格化管理的通知》。同時,開展了專項督查,形成了基層網格化管理落實情況專題調研報告。6月5438+065438+10月12日,包河區召開了高規格的社區建設和網格化管理現場會。市長張慶軍、副市長程漢等市領導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市政府主要領導對我市社區建設和網格化管理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二是促進社區組織化。制定出臺了《關於培育和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的指導意見》。目前,全市登記註冊的社區樞紐社會組織有63個。穩步開展精簡管理層級試點。包河區探索開展了以區直管社區為主要內容的改革試點,建立了全市首個街道級社區——濱湖世紀社區。三是推進社區信息化建設。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壹半以上的社區建立了社區信息平臺(包括社區網站、QQ群、博客等。),各區全面推進社區民生“智能便民服務亭”建設,2021 * *,已建成服務亭200個。四是推進社區服務建設。加強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實現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和社區服務站全覆蓋。在全省率先編制完成《市級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21-2022)。圓滿完成200個社區2021“老有所養之家”建設任務,項目績效評價優秀。在全市社區打造“幸福社區、溫馨家園”服務品牌,全面提升社區服務管理水平和居民幸福指數。第五,充分發揮社區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作用。全市普遍建立了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逐步形成了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網格(樓)黨支部為基礎、區內單位黨組織共同參與的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將居民自治作為基層民主的主要內容,納入社區建設的重要考核指標。六是推動公共資源向社區下沈。要求各區按照《城市社區配套設施建設規劃》,將人員下沈到社區,投入資金建設社區服務設施,做好新建居住區服務用房的社區管理和專項驗收工作。第七,完善社會化參與機制。引導社區根據實際情況組建居民自治小組,動員社區成員廣泛參與社區社會化管理服務,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在* * *建立* * *樓制度,100%的所有小區都與所轄單位簽訂了* * *樓協議。八是推進城鄉標準化示範社區建設。今年4月,我局召開全市社區建設工作會議,全面啟動23個示範單位創建工作。會同市財政局向各縣(市)、區、開發區撥付社區建設資金390萬元,確保創建工作順利開展。

(2)大力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發展慈善事業。壹是政策先行,引導養老服務體系科學布局。根據區劃調整,將調整市政養老設施布局規劃。“十二五”期間將形成“9064”養老格局,即90%居家養老,6%社區養老,4%機構養老。二是突出重點,搭建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平臺。印發《落實市政府“18140”工程實施方案》,大力推進居家養老服務項目建設,規劃建設18街道養老服務中心和140社區養老服務站。目前,全市已建成20個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107居家養老服務站。建成運營將推進“2460”為老服務信息平臺建設,即“24小時為60歲以上老年人提供服務”。三是政府支持,促進養老服務機構健康發展。積極探索政府出資、社會力量興辦的養老服務機構發展模式,出臺了《市級養老福利機構評估標準(試行)》,對社會力量興辦養老福利機構給予壹次性建設補助;對新建或擴建床位的民辦養老福利機構給予壹次性開辦補貼;對征地自建養老機構的,免收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對運營1年以上的養老機構,給予運營補貼。四是創新模式,實現五保供養服務水平的全面提升。我市組織實施“515敬老工程”* * *實施71工程,實現鄉鎮全覆蓋。市縣鎮總投資2.25億元,五保床位總數達到14193張,其中新增10644張,占75%。全市集中供養能力從2007年的8%提高到52%。五是孵化培育,推動專業社會組織進入養老服務領域。我市高度重視和培育養老專業社會組織發展,出臺了登記管理、政策扶持等措施,為養老服務社會化、市場化和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做準備。目前,全市培育發展了5家專業社工服務機構和3家養老服務中心,均涉及養老服務領域。第六,大力推動慈善事業發展,不斷加強慈善組織建設。市慈善會順利完成換屆工作。引導12企業建立慈善基金會,逐步完善縣區慈善組織。積極開展募捐救助活動,市慈善會捐款和項目總額達6289.62萬元。通過“元旦春節送溫暖”、“關愛百萬”、“慈善圓夢大學”等壹系列活動和項目,花費865.02萬元,發放愛心藥品和物資價值5200.45萬元,涉及約11305戶(不含雅安捐贈),980戶貧困家庭。更好地發揮了慈善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重要補充作用。

(三)孤兒保護制度日臻完善,適度普惠的未成年人福利制度建設不斷推進。壹是孤兒保護範圍逐步擴大。目前,我市納入孤兒基本生活保障範圍的有各類孤兒和困境兒童。按照機構規定,孤兒按每月不低於1000元的標準撫養,社會孤兒按每月不低於600元的撫養標準撫養,實現了將納入孤兒基本生活保障範圍的孤殘兒童留在身邊的目標。二是穩步擴大保障範圍,推動建立適度普惠的兒童福利制度。認真落實孤寡保障政策,在壹些問題上有所創新和突破,推動建立適度普惠的兒童福利制度。三是不斷規範資金管理和發放程序,確保資金按時足額到位。四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提供平臺和載體。新建和擴建了4個功能完善的社會(兒童)福利中心,基本滿足了孤殘兒童的集中供養需求。五是推進救助點和未參保中心建設。2021年,我市在四個縣新建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場所。四縣政府高度重視,在短時間內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項目前期各項工作,有效保障了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占地199畝,總建築面積4000㎡,床位200張,總造價660萬元。該項目計劃於2021年投入使用。屆時,它將成為我市流浪未成年人生活救助、教育矯治的專門場所,為構建和諧社會、創建“平安”發揮積極作用。

(四)積極開展平安邊境創建活動,邊境人民生活安定。年初,我局對平安邊防建設這壹重點工作進行了專門部署,下發了《關於第三輪行政邊界聯合檢查的通知》,對邊界聯合檢查和平安邊防建設提出了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積極開展年中平安邊防創建活動,確定了人員,落實了責任,並將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年底下發了《關於開展2021年度全市平安邊陲創建考評工作的通知》,組織對縣區進行考評。年初做安排,年中做活動,年底做評估。與市內鄰市、鄰縣(區)簽訂了* * * *邊界協議,實現了市界縣界全覆蓋的目標。我們建立和完善了各種邊境管理工作機制和邊境糾紛應急處置預案。壹年來,先後到蕪湖、滁州、淮南、安慶、六安等地建立了互訪機制,組織縣(市)區檢查邊境線,精心組織邊境線聯合檢查,2021全面完成了2條市級邊界和3條縣級邊界的聯合檢查。通過創建平安邊境活動,壹年來沒有發生因邊界不清引發的惡性刑事案件、群體性鬥毆事件和集體上訪事件,邊境沿線人民生活安定,經濟社會秩序穩定。

第三篇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報告

壹、項目基本情況五保戶長期醫療保障制度是我市今年新增的民生項目之壹。按照政府推動、多方參與、統壹投保、商業化運作的原則,利用財政資金為五保供養對象購買醫療護理保險,為五保老人提供相對完善的人身和醫療保障,規避五保服務機構的服務風險,分擔五保老人和五保服務機構的經濟損失。今年3月,會同市財政局下發了《五保供養長期醫療保障制度實施方案》(合民[2014]60號)文件。通過簡化手續、量化時限、強化公開、優化服務,以縣區民政局、鄉鎮政府和五保服務機構為參保人,全市五保供養實行每人每年150元的保費標準。舉辦了全市五保戶長期醫療保險培訓班。各縣(市)、區民政局分管領導、五保對象科長、各鎮街五保對象長期醫療護理保險項目具體負責人等近200人參加了培訓,隨後在不同縣區進行再培訓。

我市五保對象長期醫療護理保險自1年7月起正式實施,我市農村五保對象全部辦理了醫療護理保險,應保盡保,參保率達到100%。參保五保供養對象因意外事故造成人身傷殘或死亡的,傷殘保險金為每人6.3萬元;意外傷害和疾病醫療保健津貼為每人每天1.26元,意外傷害和疾病醫療保健津貼年補償金額為22680元,極大地保障了五保對象的利益。這壹制度的建立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是首創。截至11年底,已有42311農村五保對象參加了城市五保醫療保險,累計理賠1039人,理賠金額1445300元。

二、項目管理績效

1,目標設置

在全市五保戶中推行護理保險,為五保戶醫療提供制度保障。所需資金由市、縣(市、區)按照1:1的比例承擔。

以縣區民政局、鄉鎮政府、五保服務機構為參保人,按照每人每年1.500元的保費標準,為全市41.864名五保對象辦理第壹批醫療護理保險。按照五保供養對象動態管理的原則,8月份-165438+10月份新參保447人。截至6月底,42311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參加了五保醫療保險。2014,1年7月起,五保戶長期醫療護理保險正式實施。參保五保供養對象因意外事故造成人身傷殘或死亡的,傷殘保險金為每人6.3萬元;意外傷害和疾病的醫療保健津貼為每人每天1.26元。以每個保單年度累計繳費天數1.80天計算,意外傷害和疾病醫療保健津貼年度賠付金額為22680元,極大地保障了五保戶的利益。

2、目標完成程度

按照“簡化程序、量化時限、強化公開優化服務”的目標要求,五保對象長期醫療護理保險應盡可能保障,參保率達到100%,全市五保對象42311人,保費* * *撥付650.74萬元,從7月65438+。使五保對象受益於醫療護理保險的實施,進壹步提高五保對象的保障水平。

3.組織和管理水平

印發了《民政局、財政局關於印發五保供養長期醫療保障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合民[2014]60號)和《民政局關於進壹步完善五保供養長期醫療保障工作的通知》(合民[2014]145號)。加大政策宣傳力度,舉辦全市鄉鎮民政辦主任參加的專項業務培訓,發放《五保長期醫療保險服務手冊》10000份,《五保壹站式醫療保險理賠》50000份。同時,將五保壹站式醫療護理保險理賠情況在村(社區)、敬老院的公示欄上進行公示。同時,加強縣鄉兩級五保對象醫療保健保險檔案管理,逐步實現檔案管理壹戶壹箱壹村壹櫃壹鄉,建立五保醫療保健對象信息數據庫。

第三,基金管理的績效

1.配套資金及時到位。

所需資金由市、縣(市、區)按照1:1的比例承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根據縣上報的匯總統計情況撥付縣級保費補貼。縣民政局、財政局根據與保險公司簽訂的保險合同,對五保參保情況進行核實匯總後,按保險合同向參保保險公司進行年度壹次性支付,同時報市民政局、財政局。五保對象長期醫療護理保險的保險費為150元/人·年,專款專用,不存在違規使用資金的問題。

2.理賠的五保對象的醫療保健資金全部由國源農保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合同的服務要求在規定時間內直接打卡到人。

四、項目效益表現

1,公眾知曉率高。

通過會議、培訓、新聞媒體等形式全方位宣傳五保對象醫療保健政策,規範操作程序等。、在中國社會報、每日新聞、新安晚報、商報、市場星報、每日新聞、晚報、江淮晨報、新聞聯播、人民網、鳳凰在線等眾多網絡媒體上。提高群眾對自願參保政策的認知度,著力打造老年人“避險保障”和五保供養服務機構,讓民生工程政策廣為人知、深入人心。

2.社會效益顯而易見。

針對項目的服務需求,民政局積極與國源保險公司協商,簡化投保流程,優化服務。通過簡化核保和理賠基本流程,完善業務信息查詢和基礎信息處理,加快業務辦理速度,開通方便快捷的理賠支付,優化業務流程,簡化手續,提供優質高效的保障服務。為使廣大五保供養對象更快了解長期醫療護理保險相關政策和服務流程,縣、鄉鎮(街道)民政部門要盡快熟悉相關保險工作流程,民政局要及時解惑解惑,編寫出版《五保供養對象長期醫療護理保險服務手冊》,發放到各縣、鎮、村。根據五保對象的關註點分為項目介紹、保險公司、保險方案、服務團隊、簽約服務、保險方案。五保對象長期醫療護理保險自7月1日起正式實施。截至6月底11,全市共理賠1039人,理賠到位金額1445300元。該項目有效提升了五保供養對象的供養能力,實現了“大湖城市,幸福民政”的品牌效益。

動詞 (verb的縮寫)評估結論

全市五保對象長期醫療護理保障體系項目達到預期績效目標,統籌組織管理有序,實施有效,資金安排使用規範,相關管理制度能夠落實。綜合表現水平評為“優秀”。

  • 上一篇:寶雞壹男子因感情經濟糾紛殺人棄屍。法院是如何審理的?
  • 下一篇:如何找到離婚律師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