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商標註冊 - 溫州洞頭區望海樓

溫州洞頭區望海樓

望海樓,位於洞頭島煙墩山,海拔227米,是洞頭旅遊的標誌性建築。始建於公元434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2005年6月1對望海大廈進行了改建,其主體建築於2007年6月7日正式對外開放。其他配套建築2065年6月完成,438+02。改造後的望海樓旅遊區占地140畝。

望海樓作為洞頭歷史文化的窗口和百島旅遊的第壹景區,以其悠久的歷史、宏偉的建築和豐富的海洋民俗文化,躋身於中國歷史文化名樓之列。號稱“吞五嶽三千裏,東南第壹樓”,201211加入中國名樓協會。

佛寺大門

望海樓景區山門為仿清代建築,采用四柱三層碑式建築風格,歇息於山頂,高12.05米,寬19.4米。兩側墻壁為照壁,飾以白道風光的青石浮雕。山門碑《望百島》是著名書法家、工藝美術大師韓美林所寫。意在參觀建築,百島在望。“王”也是窗戶的意思。望海樓是洞頭歷史文化的窗口,是欣賞百島風光的窗口。

山門的對聯是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沈鵬先生寫的:“當妳把千帆放在壹片海中,美景難收,因為有日出;四時補百島,美日未盡,留明月待潮。”望海樓重建時,從全國各地廣泛征集建築對聯。短短兩個月,3191副對聯從德國、馬來西亞30個省(市、自治區)和華僑華人手中寄出。中國楹聯學會組織專家評審,17副楹聯獲獎。山門獲得壹等獎。寫給四川的李俊先生。

顏延之雕像

公元434年,顏延之被任命為永嘉太守。他對洞頭的美景贊不絕口,還特意建了壹座觀海樓欣賞海景。這座石像是為了紀念他。雕像高5米,基座1.5米。它是在泉州雕刻的。顏延之左手拿著壹本書。對應的是他平時的努力和好學;用右手捋捋胡須,陶醉在洞頭的美景中。

詩碑館

望海樓主體建築竣工後,洞頭區人民政府聯合中國詩詞學會、浙江省詩詞楹聯學會舉辦了“海內外望海樓詩詞大賽”4個月的時間,征集到2500多件作品,每個獎項都由省內和北京的專家頒發。這裏鐫刻了評委的特邀作品和部分獲獎詩詞。為碑廊所寫的詩,都是全國各地的著名書法家,他們的書法都是有備而有雅的。望海樓對聯、詩詞、匾額書寫有11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副主席;有32人,包括省級書協副主席、中國書協理事,兩次擔任文化部代部長,可以說是名家薈萃。

望海大廈主樓

望海樓主體建築由江西王騰館第二十九次改建總建築師陳興文先生設計,建築面積700平方米,建築面積2700平方米,三層明五層暗,高35.4米。三、五層有外圍觀景廊,樓頂有四個小亭子,呈星拱月之勢。望海樓的豎匾“望海樓”屬於書法家墨寶先生。五樓橫匾“晉唐元韻”是趙樸初先生的書法作品集,從時間和人文的角度說明望海樓的悠久歷史和長久傳承。三樓橫匾“海、日、風”是沙孟海先生的書法作品集。從空間和自然的角度,贊美了望海樓凝聚山海,匯聚日月精華的奇景。

望海大廈配有先進的景觀照明。夏天的晚上,樓燈明亮刺眼,特別迷人。望海樓雄偉壯觀,被人們譽為“三絕”。三絕:從海島上看,她是壹道絕佳的風景;環顧樓內,是觀百島風光的絕佳看臺;樓內展廳是普及海洋知識的絕佳課堂。四最:東南沿海島嶼建築標高最高,建築造型最雄偉,建築牌匾對聯最負盛名,漁村民俗商品展示最豐富。

正門對聯:“後樓檐抱月彎檻,吞五嶽三千裏;倚海,奔浪,回天,名聞東南第壹樓。“仰視,仰視海底,捧月捧雲,氣勢非凡;往下看,遠眺海塔,波濤洶湧回航,景象萬千。確實是:“吞吳越三千裏”,“東南第壹樓”!此聯由中國楹聯學會秘書長葉子彤先生題寫,中國書協副主席、總書法家李鐸執筆。

壹樓

船錨廳

壹層是“帆錨相依館”,正面是大型貝雕“帆錨相依”,象征洞頭先民航行、停泊、紮根,共同開發洞頭列島。貝雕帆高5.7米,總面積70平方米。用8923斤野生中華鱉殼打磨鑲嵌而成,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貝雕件。貝雕帆上的“洞天福地,從此開始”八個大字,是臺灣著名詩人、文學家余光中先生題寫的。他於2010年6月考察洞頭,對洞頭的區名進行了全新的詮釋。

大廳左側是壹幅大型油畫《半平山》,被旅遊專家譽為“中國海上褶皺之上”。她與臺灣高雄的半屏山遙相呼應,是同根同源的兄弟山。顏延之觀賞區是壹個新的展區。展板上有關於顏延之的介紹,大屏幕上播放著望海樓的宣傳片,還提供了幾條長凳供遊客觀看和休息。

二樓

庚海魚目廳

二樓有養殖海、放牧魚廳,展示洞頭漁業生產概況及相關習俗。通過模型、二維漫畫、專題片等方式,介紹洞頭群島漁船簡史、海洋捕撈方式、海水養殖發展情況。展示洞頭民俗“迎面剛毛”模型,“洞頭民俗八絕”中的漁業生產四絕和漁業生產老物件。

展廳內還有互動遊戲“撈起來”,讓參觀者在有趣的活動中增長海洋生物科學知識。

三樓

閩歐風情廳

三樓是“閩歐風情館”,詳細介紹了洞頭群島的漁村生活習俗,融合了閩南文化和東甌文化。展現了“洞頭民俗八絕”中的漁村生活、漁家菜“百島十二鮮”、漁村燈火、老生活物件等四絕。逼真的場景再現了漁村生活、婚育習俗的場景——送別下月、壹歲捉周、七夕成人禮。

四樓

非遺館

四樓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彩館”,以實物、模型、動畫、幻影成像等多種方式展示洞頭區列入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到2021,洞頭區共有2個國家級、12個省級、53個市級、88個區級項目,令人眼花繚亂。

吳樓

觀光休閑廳

第五層是“觀光休閑廳”。步出走廊門,沿著觀景走廊走,俯瞰洞頭。南面是洞頭中心漁港、半屏山及周邊島嶼。向東看新老城區,有很多大道和建築。在北部,可以看到由七座橋連接的八個島嶼。能見度高的時候,還能隱約看到淩泥長堤。西邊是壹片汪洋大海,養殖網和回航船都在眼前。

通惠閣

亭子在主樓出口的步道西側,雙層,六角形重檐。望海樓所在的煙墩山頂,在春秋適當的時候,可以看到旭日東升、夕陽西下、明月初升的美景,因此得名望海樓。中國文聯主席、文化部代部長周題寫了碑文。他是著名的文學評論家和音樂家,中國人民誌願軍的戰歌就是他寫的。

亭聯由福建曾慶炎書寫,曾獲望海樓全國征集比賽二等獎。對聯上寫著:“每月必來鵬島,聽亭中風吟,壹灣魚躍;海天升起,看七橋鎖浪,石脊噴雲。”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余旭題寫。

洪城亭

亭子在主樓東側,六角形,雙層結構,六角形重檐,含“66大順”。亭名取自唐代溫州刺史張的詩《淩海鴻城雜翠峰》。洪城,原意是清澈而深邃的水,這裏借用來形容亭子裏清脆響亮的鐘聲。“吉祥鐘”掛在展館二樓,為島民和遊客祈福。鐘題詞:“新世紀盛世,人與政治相連;古樓重望,百島樂。已醜未新,鑄鐘至誠;福報吉祥,天長地久。"

亭碑題詞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茅盾文學獎獲得者賈平凹。《亭聯》作者為內蒙古何承遠,望海樓民族聯盟二等獎。聯文曰:“萬裏賦高樓,極目,白雲不遮甌江月;四季繁華福地,天廣水闊,浪花還在過半島鐘。”該亭由中國書法家協會原副主席張彪先生題寫。

新尚亭

宏城閣東北下方,閣為四角方形,寓意天圓地方圓。亭子的名字也取自張寫的“昨日聖人心賞已成空”這句話。帶著好心情欣賞美景。碑文由原中宣部副部長、文化部代部長何敬之題寫。他是壹位著名的詩人,他的詩歌《回到延安》、《雷鋒之歌》和歌劇《白毛女》影響很大。

汀蓮是浙江吳紅運寫的:“詩酒皆神仙,醉去何處?”山川如畫,月色如亭。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鐘明善題寫了這幅對聯。有張《尋望海樓》詩碑壹首,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原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著名女書法家周慧所作。

這樣的瞭望塔就像天宮裏的華亭壹樣矗立在雲端,是霧雨雪必經之地!夜幕下的望海樓更是讓人大開眼界。群星交織成星雲,捧在雲端,似窺探天宮華庭,如夢如幻。

從洞頭峽跨海大橋遠眺海塔,五彩繽紛的霓虹和神秘深邃的星空渲染在夜晚的島城意境中,如此夢幻華麗。

沿著白馬路爬望海樓,燈火通明~整條白馬路色彩繽紛,呈現出壹片五彩斑斕的景觀。蜿蜒的步道上星光璀璨,音樂悠揚~走在這條步道上,仿佛置身於壹條“銀河”中,島城的夜晚五彩繽紛,百島的夜韻壹覽無余。

望海樓景區入口

地址|北嶴街道董嬌村

-掃描二維碼開始導航-

-掃碼在線購票-

門票:30元/人(小程序購買九折優惠)

  • 上一篇:宋詞名句
  • 下一篇:校園春天的主題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