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商標註冊 - 德陽市2011年小升初語文試卷

德陽市2011年小升初語文試卷

德陽市2011年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與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

語文試卷

第Ⅰ卷(30分)

壹、基礎知識及其運用(每小題2分,***20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註音完全正確的壹項是( )

A.處分chǔ 提防dī 卡殼kǎ  氛圍fēn

B.脊梁jǐ 嫉妒jí 迸濺bèng 鋥亮zèng

C.漂白piǎo 蔭庇yīn 阻遏è 洞穴xué

D.褶皺zhě 黝黑yǒu 倔強jué 脂粉奩lán

2. 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壹項是( )

A.美輪美奐  測隱之心  心無旁騖  勝券在握

B.相提並論  莫衷壹是  不記其數  銜觴賦詩

C.獲益匪淺  首屈壹指  立竿見影  兩全齊美

D.戛然而止  盛氣淩人  頂禮膜拜  路不拾遺

3.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正確的壹項是( )

A.賞讀這篇美文,猶如聆聽舒緩、悠揚的小夜曲,令人心曠神怡。

B.對於房價在全國略勝壹籌的北京來說,經 適房的低價位無疑對工薪階層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C.我們這些十五六歲的中學生,正值豆蔻年華,要努力學習才是。

D.今年"六壹"兒童節,初壹年級的同學 在學校舉行的"告別童年"歌詠比賽中,個個龍騰虎躍。

4.下列句子有語病的壹項是( )

A.那些無視他人健康而吸煙的人,難道不應該受到責備嗎?

B.我們堅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江中下遊的幹旱狀況壹定會得到緩解。

C.有效調控食品安全,既關系到人的身體健康,也有利於社會的和諧穩定。

D.這防止汽車撞傷學生,校園內汽車行駛速度壹律不得超過5公裏/每小時。

5.依次填入下列橫線上的詞語,完全恰當的壹組是( )

⑴後來發生了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 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⑵馬這種動物的天性絕不兇猛,他們只是豪邁而    。

⑶突然,她發覺眾修女嚴肅而    地註視著好的舉止,連忙放慢砰然作響的腳步。

A. 誤會  獷野  毫無聲息    B. 分歧  獷野  毫無聲息

C. 誤會  曠野  萬籟俱寂    D. 分歧  曠野  萬籟俱寂

6.將下列句子組合成段,順序最恰當的壹項是 ( )

①因為這些知識隨時都可能進行組合,形成新的創意。

②從古代史到現代技術,從數學到插花,不精通各種知識就壹事無成。

③但當事人堅信它壹定會出現。

④富有創造性的人總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使自己學識淵博。

⑤這種情況可能出現在六分鐘之後,也可能在六個月之後,六年之後。

A.④②①⑤③    B.②①⑤③④

C.①③⑤④②    D.②④⑤③①

7.克拉庫耶伐次戰爭中被殘殺的人留下的片紙只字,表達了他們赤裸裸的愛和心願。下列各句在停頓上沒能準確表達出他們心願的壹組是( )

A.送點果醬來/爸爸/去找校長/假如有用/送點東西給我們吃吧

B.永別了/美莎/我今天死了/再見/我最最親愛的/我最後壹刻想到的是妳/我的兒子沒有/爸爸也要快樂/再見

C.親愛的/請照顧孩子們/永遠不要離開他們/再見

D.永別了/我所有的親人/我最最親愛的/我就要死了/雖然我無罪

8.對下面這首詩理解有誤的壹項是( )

漁家傲 秋思

範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壹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A.這首以"秋思"為題的《漁家傲》是範仲淹在鎮守西北邊疆時的感懷之作,"漁家傲"是詞牌名。

B.詞的上片重在描寫塞下秋景,開頭壹句"塞下秋來風景異"首先點明地點和時間,並以壹個"異"字統領全部景物的特點,突出邊塞秋景與中原之不同。

C.詞的下片集中抒發邊塞將士的愁思,反映出思鄉與衛國的矛盾心理。結句"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以互文的形式,含蓄地表達了對朝廷不修武備,不重邊功的憤懣不平。

D.全詞意境悲涼,與李清照的《武陵春》壹起為宋詞婉約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9.下列句子所用修辭手法不同的壹項是( )

A.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B.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D.黃梅時節農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10.根據語境,下面的說法得體的壹項是( )

A.校長對專家說:"請您來作報告,想來您會覺得榮幸的。"

B.老劉慶祝生日,對好友說:"明天是我的生日,特邀請妳來貴府壹敘,妳不會拒絕吧。"

C.出差在外的武謹之給同學會組委會短信留言道:"由於工作的原因,不能參加這次三十周年同學聚會,我深感遺憾。"

D."禁酒令"後,壹位妻子勸嗜酒成性又要開車的丈夫道"妳有高血壓,如因喝酒出現狀況,我不會管妳。"

二、閱讀下面語段,完成11-15題。(每小題2分,***10分)

說"華表"

張羽新

①當妳第壹次來到北京的時候,壹定會到天安門前去遊覽壹番,盡情欣賞那古老宮殿與現代化建築交相輝映的壯麗風光。也許,妳會對天安門前那壹對用漢白玉雕刻的華表產生興趣吧。妳看,它那挺拔筆直的柱身上雕刻著精美的蟠龍流雲紋飾;柱的上部橫插著壹塊雲形長石片,壹頭大、壹頭小,遠遠望去,似柱身直插雲間。真給人以美的享受啊。華表已經成為中華的標誌。不是嗎?那些用"中華"作為商品牌號的,哪壹個不是用華表作商標?

②深受人們喜愛的華表,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相傳在原始社會的堯舜時代就出現了。那時人們在交通要道豎立木柱,作為識別道路的標誌,因此叫它"華表木"或"桓表"。表者,標也,就是標示道路的木柱,相當於現在的"指路牌";另外,也 讓人們在木柱上刻寫意見,因此又叫"誹謗木"。誹謗這個詞在古代是議論是非、指責過失的意思,即現代的提意見,並不是指造謠汙蔑、惡意中傷。所以"誹謗木"類似現在的"意見箱"。

③遠古時代的"誹謗木"是個什麽樣子呢?崔豹《古今註·問答釋義》載:"程雅問曰:'堯設誹謗之木,何也?'答曰:'今之華表木也。以橫木交柱頭,狀若花也,形似桔橰〔註1〕,大路交衢〔註2〕悉施焉。或謂 之表木,以表王者納諫也,亦以表識衢路也。'"今天,天安門前的華表仍然保持了"以橫木交柱頭"、"形似桔橰"的基本形制。

④隨著原始社會的瓦解,奴隸制度、封建制度的確立,廣大人民群眾議論政治是非的權利也被剝奪了,"誹謗木"上,"諫言"被作為皇權象征的雲龍紋所代替。它被置於皇宮或帝王陵寢的前面,作為皇家建築的壹種特殊標誌。它作為道路標誌的職能,也大大退化了,偶爾設於橋梁之頭,城垣之外,作為標誌,但大都在京城,壹般地方就很難見到了。

⑤如果妳仔細觀察壹下 ,就會發現,天安門前的壹對華表,每個柱頭上都有壹個蹲獸,頭向宮外;天安門後面還有壹對華表,上面的蹲獸是頭朝宮內。據北京古老傳說:華表柱頭上的蹲獸,名叫犼〔註3〕,性好望。頭向內是希望帝王不要沈湎於紙醉金迷的宮廷生活,它好像在對帝王說,經常出來看看妳的臣民吧,因而名叫"望帝出";頭向外,是希望帝王不要耽戀山水,廢棄政務,它好像在對出遊的皇帝說,快些回來治理朝政吧,因而名叫"望帝歸"。當然,這只是古人對君王的壹種虛幻的期望。我們在觀賞這精心雕琢的藝術珍品時,這類傳說不是正可增加遊人的興味嗎?

註釋:

〔1〕桔橰(jiégāo)井上汲水的壹種工具,在井旁樹上或架子上掛壹杠桿,壹端系水桶,壹端墜大石塊,壹起壹落,汲水可以省力。

〔2〕衢:四通八達的道路。

〔3〕犼(hǒu):古書上說的壹種吃人的野獸,形狀像狗。

11.對下列各句的說明方法判斷有誤的壹項是( )

A.它(華表)那挺拔筆直的柱身上雕刻著精美的蟠龍流雲紋飾。(摹狀貌)

B.誹謗這個詞在古代是議論是非、指責過失的意思,即現代的提意見。(下定義)

C.表者,標也,就是標示道路的木柱,相當於現在的"指路牌"。(分類別)

D.今天,天安門前的華表仍然保持了"以橫木交柱頭"、"形似桔橰"的基本形制。(引用)

12.根據原文,下面有關"華表"說法有誤的壹項是( )

A.深受人們喜愛的華表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

B.柱頭上的蹲獸,其朝向是對帝王紙醉金迷生活的諷刺。

C.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華表曾經是皇權的象征。

D.華表曾被稱作"誹謗木",相當於現在的意見箱。

13.下面對文段內容理解有誤的壹項是( )

A.第②段介紹了華表的來歷。

B.第③段介紹了華表的形制。

C.第④段主要介紹了華表的應用場所。

D.第⑤段介紹了華表原名和藝術價值。

14.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解說正確的壹項是( )

A.偶爾設於橋梁之頭,城垣之外,作為標誌 ,但大都在京城,壹般地方就很難見到了。(很難:絕對見不到。)

B."大路交衢悉施焉。"(悉:絕大多數。)

C.也許,妳會對天安門前那壹對用漢白玉雕刻的華表產生興趣吧。(也許:可能。)

D.深受人們喜愛的華表,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相傳在原始社會的堯舜時代就出現了。(相傳:根據傳說,且經科學考證。)

15.下面不屬於天安門華表構造的必要元素是( )

A.雲形橫木        B.筆直的柱身

C.蟠龍流雲紋飾      D.柱頭上的蹲獸

第Ⅱ卷(90分)

三、現代文閱讀(***20分)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魯迅

①從公開的文字上看起來:兩年以前,我們總自誇著"地大物博",是事實;不久就不

再自誇了,只希望著國聯,也是事實;現在是既不誇自己,也不信國聯,改為壹味求神拜佛,

懷古傷今了--卻也是事實。

②於是有人慨嘆曰: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單據這壹點現象而論,自信其實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後來

信"國聯",都沒有相信過"自己"。假使這也算壹種"信",那也只能說中國人曾經有過"他

信力",自從對國聯失望之後,便把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會疑,壹個轉身,也許能夠只相信了自己,倒是壹條新生路,但不

幸的是逐漸玄虛起來了。信"地"和"物",還是切實的東西,國聯就渺茫,不過這還可以

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賴它的不可靠。壹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虛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壹時

就找不出分明的結果來,它可以令人更長久的麻醉著自己。

⑤中國人現在是在發展著"自欺力"。

⑥"自欺"也並非現在的新東西,現在只不過日見其明顯,籠罩了壹切罷了。然而,在

這籠罩之下,我們有並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

⑦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 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

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

中國的脊梁。

⑧這壹類的人們,就是現在也何嘗少呢?他們有確信,不自欺;他們在前仆後繼的戰鬥,

不過壹面總在被摧殘,被抹殺,消滅於黑暗中,不能為大家所知道罷了。說中國人失掉了自

信力,用以指壹部分人則可,倘若加於全體,那簡直是誣蔑。

⑨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九月二十五日。

16.作者批駁的觀點是什麽?確立的觀點又是什麽?(4分)

答:

17.文章由直接反駁轉到間接反駁起過渡作用的是第幾段?它在內容上是怎樣承上啟下的?請結合原文作答。(5分)

答:

18.聯系全文,對"埋頭苦幹的人"、"拼命硬幹的人"、"為民請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的***同特征概括錯誤的壹項是(  )(2分)

A.他們都是中國的脊梁。

B.他們有確信,不自欺。

C.他們前仆後繼的戰鬥。

D.他們總不為大家所知道。

19.文章⑦-⑨段反復強調"中國的脊梁",表達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

20.今天的中國正在各個領域展現出國民的自信力,請依照例句按要求續寫。(5分 )

例句:楊利偉,用自信的揮手代表了中國航天科技的高度;

續寫:    , ;

, 。

他們都 。

四、文言文閱讀(***20分)

21.按詩文原句默寫填空。(5分,每句1分)

蕩胸生層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廬在人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吊影分為千裏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趨百裏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門前流水尚能西!

讀《童趣》,完成22-24題。(10分)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於土墻凹 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壹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壹癩蝦蟆,舌壹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壹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2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壹項是( )(2分)

A.昂首觀之,項之為強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壹湖

B.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

以叢草為林

C.余常於土凹凸處

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

D.舌壹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23.翻譯文中劃線句子。(5分)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 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譯為: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4.文中哪些行為表現出兒童之頑趣?(3分)

答:

讀下面文段,完成25-26題

窗外有棗林,雛雀習飛其下。壹日,貓蔽身林間,突出噬雀母。其雛四五, 噪而逐描,每進益怒。貓奮攫之,不勝,反奔入室。雀母死,其雛繞室啁啾〔註1〕,飛入室者三。 越數日,猶望室而噪也。

哀哉!貓壹搏而奪四五雛之母,人雖不及救之,未有不惻概〔註1〕於中者。而貓且眈眈然,唯恐不盡其類焉。烏乎,何其性之獨忍於人哉? 物與物相殘,人且惡之;乃有憑權位,張爪牙,殘民以自肥者,何也?

--〔清〕薛福成〔註1〕《庸庵全集》

〔註1〕啁啾:許多小鳥的叫聲。

〔註2〕概:通"慨"

〔註3〕薛福成:清外交家,散文家。文章宗法桐城,是曾國藩四大弟子之壹。

25.下列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 )(2分)

A.雛雀習飛其下 習:練習

B.貓蔽身林間 蔽:隱藏

C.越數日,猶望日而躁也 猶:好像

D.乃有憑權位,張爪牙 憑:憑借

26.第二段是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壹事的評論,批判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社會現象。(3分)

五、作文(50分)

27.以"保護"為題,按要求作文。

要求:1.自定體裁(詩歌除外),寫壹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2.文中不出現真實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 上一篇:大連特產海珍品是什麽
  • 下一篇:電水壺燒開的水有毒嗎?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