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0月29日,王均瑤的前秘書陳力說了這句話。這句話透露了壹個很重要的信息,就是王均瑤生病了,對均瑤集團的“借殼上市”計劃產生了壹定的影響。
在此之前的7月9日,均瑤集團以超高的優勢從八大競爭中脫穎而出,獲得了上市公司公館集團的收購權。收購完成後,王均瑤實現了他的上市夢想。
但是他沒有等到這壹次。八月,王均瑤化名王華住進了醫院。之所以要化名,是因為他的身份差異太大,而陳力書記向外界透露的信息又匪夷所思,很容易讓人猜到最壞的結果。
到6月中旬,王均瑤去世的消息出來了。他才38歲,英年早逝。
王均瑤生前的故事太傳奇了。他頭上有壹個很大的光環,最突出的壹個是“包機第壹人”。均瑤集團也是第壹家經營航空公司的民營企業。他走後,他的幾百億資產會留給他只有17歲的兒子嗎?
壹,
王均瑤的壹切都是靠我們自己的努力取得的,但有些是現實所迫。
他是浙江溫州人。他十幾歲就輟學去做生意了。他努力向壹位同行大師學習。65歲,438+05,跟著師傅到處跑,膽子大。即使在相關部門的門口,王均瑤也敢進去賣產品。
帶著這份認生,王均瑤在師傅手下經歷了1年,16歲開始單飛,去了溫州的大本營長沙經營生意。
在長沙的那段時間,王均瑤經營硬件和印刷業務。這些項目雖然沒帶來多少錢,但也能入不敷出,還有積蓄給兩個弟弟送學費。但後來,兩個弟弟和哥哥壹樣,輟學做生意了。
王均瑤在長沙度過了十個春秋,長沙的壹切都還好,除了春運高峰,大家都要坐長途車回家,長時間在車上顛簸有點受不了。
在車站等車時,王均瑤聽到老鄉們在談論壹個問題:要是有壹架飛機就好了!
然而,在90年代,能上飛機的人絕對不是普通人,也不是做小生意謀生的王力可均瑤。
在談論它的時候,王均瑤處理了它。因為長沙溫州人多,春節期間大家都包車返鄉。如果能“包機”,這將是壹次快捷舒適的返鄉之旅!
當王均瑤把這個想法告訴他周圍的人時,每個人都認為他瘋了。壹個沒坐過飛機的人想“包機”。再加上當時的環境影響,大家都認為王均瑤是壹廂情願。
從小在外打拼的王均瑤,並不是那種“明知山有虎,偏向山中遊”的人。經過調查,他發現“包機”的計劃有機會實現,但要經過100多道程序和層層審批才能完成。
也就是說,王均瑤要想“包機”成功,估計得摔斷腿!
在知道這個計劃能帶來多少好處之前,王均瑤計劃了七八個月。當連他的家人和親戚都認為他沒有成功的時候,1991年7月28日,王均瑤這個打工仔改變了整個民航的歷史。
王均瑤撬開了王均瑤手中由65,438+000多枚郵票形成的鐵桶般的大門。
王均瑤精神,第壹次“包機”給他帶來了20多萬的利潤,第壹桶金和王均瑤被挖了很多。從此,王均瑤的職業生涯正式起航。
第二,
在王均瑤從事“包機”業務壹段時間後,他打算轉行。
轉行的原因很簡單。他可以撬開“包機”生意,別人也可以,尤其是那些有資本加持的商人。所以,他必須在市場進入惡性競爭之前,另尋生意。
這個業務不是長沙的,是他老家溫州的,機會是報社的。
王均瑤在報紙上看到壹條消息:白酒年銷量超過牛奶。壹個有酒文化的國家可以理解白酒的消費,但是牛奶呢?牛奶中隱藏的好處,要等大部分人富起來了才知道。王均瑤認為牛奶有巨大的商機。
想進入牛奶行業,王均瑤很幸運地成立了“均瑤集團”,三兄弟壹起創業,他擁有50%的股份。1994,均瑤牛奶第壹次見到溫州人,王均瑤甚至親自和他們說話!
從企業發展史來看,均瑤集團的品牌營銷非常有型,也推動了均瑤牛奶的熱銷。
1998溫州出租車行業要淘汰老菲亞特,選擇桑塔納,舉行拍賣,看哪家公司有實力在溫州運營上百輛出租車。
拍賣現場,均瑤集團現身,王均瑤斥資數億美元,以每輛70萬的價格拿下數百輛出租車的經營權。
王均瑤的醉心不在於出租,而在於出租車帶來的無形品牌價值。王均瑤要求出租車司機穿上制服,把他們的車塗成統壹的顏色,讓他們帶著“均瑤”在街上跑來跑去。
這樣,出租車就成了均瑤的“活廣告”。不到壹年的時間,溫州人就知道了王均瑤,均瑤牛奶的品牌知名度也擠進了全國前三。
在溫州剛剛了解到王均瑤的時候,王均瑤花了3.5億元在上海浦東建了均瑤集團總部,他想把總部搬到上海。而且,王均瑤還轉讓了出租車業務,不到三年,王均瑤以每輛車80萬元的價格小賺了654.38+00多萬。
為什麽王均瑤如此大驚小怪?他有自己的答案。
第三,
王均瑤曾經說過把總部搬到上海的目的:“我到上海的時候,就像壹粒沙子掉進壹堆石頭裏,太微不足道了。”
王均瑤想把他的事業做大。他要的是再上天堂!優先考慮航空!
機會是有的。在民航重組的關鍵時期,陳峰把海航拿出來,而王均瑤、東航、武航共同投資組建了壹家新的航空公司。均瑤集團持股18%,擁有400多條航線。
至此,王均瑤已被外界評為“膽大妄為”和“膽大妄為”。
但是,王均瑤把事業越做越大,盤子越做越大,卻離不開對事業的投入。他在宴會上壹杯接壹杯地喝酒,直到他的身體變紅。
起初,王均瑤被診斷患有“腸癌”,但他並沒有放在心上。應該很容易解決他腸道裏的問題。但是用壹個詞“癌癥”,就意味著這件事非常棘手,而王均瑤繼續致力於他的事業。
當時,王均瑤正在籌劃借殼上市,事情正按照他的計劃壹步步向前推進。然而,他的身體已經無法支撐他,他見證了均瑤集團的成功上市。
王均瑤不得不化名王華住院。據說在他生命的最後,他極其虛弱,不能說話。
身家數十億的王均瑤,離開後會接手這麽大壹個盤子?不知道王均瑤有沒有想過,2004年6月,38歲的王均瑤英年早逝,當年身家數百億。他的離去留下了許多懸念和猜測。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王均瑤的離開,均瑤集團並沒有倒下。為什麽?
在王均瑤的遺囑中,他將自己在均瑤集團的股權分為三份,其中17歲的長子繼承40%,兩個弟弟各得5%。
大哥走了,沒有內部勾心鬥角,也沒有兄弟反目的戲碼。兩個叔叔和小侄子密切合作,到目前為止大侄子經常上富豪榜!
此外,經常有傳言稱王均瑤妻子以654.38+0.9億元改嫁司機。後來,王均瑤的弟弟出來澄清:這是謠言,不是真的!
回顧王均瑤的創業史,不難發現他壹生都在創業的道路上。
最初的創業是為了解決生活困境。經過十幾年的底層摸索,我發現了壹本造富經典,成為了壹個大膽的“包機第壹人”。
之後,他並沒有沈迷於這樣的贊美和熱議。而是再接再厲的跨行業經營,問他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想法。他說:創新。
其實除了創新還有壹個詞:夢想。夢想的來源來自於多年的生活經驗。如果王均瑤不去長沙,就不會有“包機第壹人”。如果王均瑤不是在溫州出生長大,溫州人就不會看到“均瑤”到處跑。
王均瑤用他的壹生詮釋了壹件事:只要妳敢於思考,努力工作,妳就能飛向天空。
但在這條路上,妳必須保證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