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乾泰祥業主周以謨在外聽到自己店內所聘的經理治店松懈,私下又納妾作樂,花費日糜,於是決意出盤。 閶門中市介綸綢緞店職員何穎生,聯絡懸橋巷協記老板姚君玉,邀好友張琴石、王梅村、朱潤生等出資3.6萬銀元接盤,何穎生被推舉為乾泰祥經理。
1923年,蘇州綢布同行業中的大新、大經和久昌關店歇業,乾泰祥僅以進貨批7折受盤大量存貨,獲利豐厚。 1924年,股東們買下乾泰祥原址房地產,並進行翻建。1929 年,觀前街拓寬後乾泰祥再次落地翻建,聳起了壹座中西式的三層樓房,成為同行中的壹家大店鋪。
乾泰祥新店落成開業後,在底樓設綢緞、呢絨、布匹、鞋帽4個大部,二樓開設顧繡、時裝兩個部,店內附設彈花工場,雇工自彈棉絮、棉胎,又設3個服裝工場,專門接顧客購店內布料定制服裝的生意,同時加工進口珠羅紗蚊帳。乾泰祥經銷的顧繡非常講究質量,不僅有專人負責選料、染色,審閱圖稿,而且在市郊設立專門代放繡加工點。如此特色經營使得蘇城富家大戶無論婚喪大事皆慕名而來,采購所需用品。30年代初,女眷風行繡花紅裙,乾泰祥見機瞄準市場需求,每天能售紅裙百余條。行業中歷來有放賬(賒銷)傳統,乾泰祥在這方面常年達20萬銀元,占年營業額之半。如1935年閭邱坊巷富戶俞展翼完婚以及其父俞子良喪事,加常年家人衣著,壹戶向乾泰祥賒衣料款達5萬銀元,數額之巨令人咋舌。乾泰祥放賬除市區老主顧外,還遍及無錫、昆山、常熟、吳江等縣鄉鎮,尤其是吳江壹角,提起乾泰祥,家喻戶曉,而且還廣泛流傳著吃到松鶴樓,著到乾泰祥的俗語。 新中國成立之初,乾泰祥經營仍十分困難,直到1954年底,乾泰祥等10戶作為最後壹批店戶與蘇州市花紗布公司簽訂了經銷合同,掛起了經銷店牌子,從此起死回生,有了根本轉機。1956年,乾泰祥與其他綢布店壹起申請公私合營,在行業改造調整網點過程中,西中市大豐布店,觀西大興布店、瑞和皮貨店先後並入乾泰祥。大豐原來與協記、辛昌號稱蘇州棉布三鼎,合並後在乾泰祥宮巷壹側曾壹度高懸大豐綢布商店牌子。1956年底,太監弄大豐絲棉商店又並入。商店由原來大豐經理朱蓉江、源昌祥經理史德生和大新經理徐子屏為私方主任,顧治平、方夢憶兩人任正副公方代表,全店有30多名職工。
解放後幾十年來,乾泰祥勵精圖治,所經營的產品和服務質量在蘇州同行業中壹直名列前茅,開屢獲行業先進集體稱號。1980年,獲江蘇省政府授予的先進集體稱號;1981年,又被江蘇省商業廳定為市內四個擴大自主權試點單位之壹。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來,乾泰祥這家老字號更是青春煥發,老樹發新枝。面對紡織品市場的新變化,積極開拓貨源渠道,恢復高中檔呢絨和絲綢傳統經營特色,成為壹個多品種、多花色的專業綢布商店。
在1991年由原中華人民***和國國內貿易部認定的中國大陸的老牌企業中,乾泰祥被授予中華老字號。此外乾泰祥也入選2006年4月由國家商務部在全國範圍認定為“中華老字號”,授予品牌:蘇州乾泰祥絲綢有限公司(註冊商標:乾泰祥),並以中華人民***和國商務部名義授予牌匾和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