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實施綜合數字電子發票的背景
第壹,前世在金稅第四期
金稅工程從1994開始發展。過去的金稅壹期二期太長,這裏就不細說了:
金稅工程、金稅壹期、金稅二期、金稅三期、金稅四期是什麽?
金稅四期是在金稅三期的基礎上升級的。金稅三期包括“壹個平臺、兩級處理、三個覆蓋、四個系統”,即基於統壹規範的應用系統平臺;依托計算機網絡,集中處理總局和省局層面的信息;覆蓋國稅、地稅局所有稅種和所有工作環節;建立四個系統:收集和管理、行政管理、外部信息和決策支持。
金稅四期是“互聯網+智慧稅務”的結合體,是應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動“互聯網+”在稅務領域深度融合、廣泛應用的項目。
與金稅三期相比,金稅四期具有以下功能:
不再僅僅是稅收,還包括“非稅”業務,對整體業務層面進行更全面的監控;
各部委、中國人民銀行和壹些商業銀行參與建立與各機構的信息共享和核實渠道;
不僅可以檢索企業和法人信息,還可以實現查詢相關人員手機號碼、企業稅務信息狀況、企業註冊信息等功能。
此外,金稅四期數據層面的變化也值得我們關註:
首先是企業信息聯網核查系統。該系統在部委、人民銀行、銀行等參與機構之間搭建了信息共享和驗證的通道,實現了相關人員手機號碼、企業納稅情況、企業註冊信息驗證三大功能。
二是構建更加強大的稅收征管體系。實現全業務、全流程、全數據的“稅費”的“雲化”。
雲計算新技術在金稅四期的應用,大大提升了數據處理能力。比如個稅、公積金、社保三種形式申報,財產行為稅十類申報。企業只需在電子稅務局填寫和維護基本明細數據,電子稅務局會自動計算生成申報表。
總之,“金稅四期”的推進,將使現代稅收征管體系更加強大,為智能辦稅、智能監管提供條件和基礎,實現“以票控稅”向“以數治稅”的轉變。
在傳統的“以票控稅”階段,稅務人員需要查驗發票和憑證,企業需要提供賬簿、原始憑證和銷售合同,供稽查人員查驗。稅務局核實後會出具檢查報告,通知企業補繳稅款、滯納金甚至罰款。在這個階段,通過人工驗證發現了很多問題。
在“以數治稅”階段,這種檢查方式會有所改變。稅務局通過大數據進行精準分析。對於稅務風險控制到位的企業,稅務局不會輕易幹預企業的正常經營,所謂“無風險不擾民”。
以上變化對財稅工作者來說是壹大利好,但前提是企業要提高稅務管理水平,要有風險管控體系,以應對新的數字化審計模式。
二、電子發票改革,改革了什麽?
了解金稅四期,我們來看看全電子發票。金稅四期和全電子發票有什麽聯系?
中國稅務網官方文章明確提到金稅四期是發票電子化改革。看到這裏,妳可能會有疑問——妳不是已經有電子發票了嗎?
註意,金稅四期的發票不是電子發票,而是全電子發票,全稱是“全數字電子發票”。金稅四期其實就是發票的數字化改革。
發票電子化改革將改革現行防偽稅控系統,取消防偽稅控專用設備,取消稅務機關監管的紙質發票,實現“雙向”(去除介質和版面)、“雙向”(標簽和要素)、“雙向”(編碼系統和信用系統)、“全領域、全環節、全要素”的電子發票。
在技術層面,在全電子發票的領取過程中,通過“脫介質”、“賦碼”、“信用體系”,實現了開票“零前置”,新納稅人“開業即開發票”;在開票過程中,納稅人不僅可以通過電腦網頁開具全電子發票,還可以在電子發票服務平臺全部功能上線後,通過客戶端和手機App隨時隨地開具全電子發票;在出票過程中,“壹站式”發票服務更加便捷,發票數據應用更加廣泛,納稅服務渠道更加暢通。
在應用層面,全電子發票在開票流程、設備管理等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幫助財務人員從繁瑣的工作中解放出來,為企業進行更深層次的財務分析和管理轉型提供了機會;同時,全電發票幫助企業將業務和財務信息轉化為數據資產,為企業財稅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奠定了數字化基礎。
在戰略層面,我國每年消耗數百億張發票,全電子發票的出現大大節約了紙張消耗,與“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的國家戰略高度契合。
第三,全電子發票試點推廣步伐
5438年6月+2022年10月,全電子發票試點啟動,打響了金稅四期建設的第壹槍。
2021 3月21日,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壹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其中第二段第五點提出:穩步實施電子發票改革。2021建成全國統壹的電子發票服務平臺,為納稅人提供24小時在線免費電子發票申領、開具、送達、查驗服務。制定電子發票國家標準,有序推進鐵路、民航等領域發票電子化,2025年基本實現全領域、全環節、全要素發票電子化。
這裏可以看到,這個意見是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是國家文件級別,值得我們重視。
自2021、12、1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稅務局、上海市、廣東省、內蒙古自治區稅務局正式在部分地區開展全電子發票試點工作,四川、江蘇、北京、深圳、山東、湖北、重慶等33個地區的納稅人將於5月10、6月21、7月18、7月30至此,全電子發票試點工作已在全國鋪開。
全電子發票受理試點采集:
全電子發票試點很快就要覆蓋全國,這幾點是企業財稅數字化轉型必須掌握的!(附加解決方案)
廈門寧波青島!全電子發票接收試點新增3個計劃單列市。
只剩3個名額了!全電子發票受理試點新增12省市。
目前,廣東、上海、內蒙古試點納稅人開具全電子發票有兩種方式。壹種方式是通過電子發票服務平臺的web端手工填寫;二是音樂企業直接連接電子票平臺,通過接口批量填寫。
全國所有納稅人現階段仍可使用稅控設備開具稅控發票,已使用稅控服務器對接業務系統的仍可正常使用。
全電發票對大中型企業的深遠影響
壹是全電子發票信用體系對財稅業務的影響
以前增值稅申報需要先復印申報,再清卡。沒有抄稅,就無法申報。在全電子發票學分制創新下,增值稅申報變為先申報後定額恢復。比如試點納稅人當月開了654.38+0萬元,但沒有申報納稅,那麽下個月的金額就會少654.38+0萬元。只有報稅後,654.38+0萬的額度才會恢復。申報期不壹致,額度占用和發放周期也不壹致。可以仔細看看PPT裏的例子。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全電發票的授信額度是怎麽調整的。
目前全電發票有三種授信方式,分別是初始授信、動態授信和人工調整授信。初始抵免,對於新設立納稅人和現有納稅人,只要納入全電試點範圍,稅務局都會給試點納稅人壹個初始額度。
動態授信包括月初授信額度調整、臨時系統調整、基於賬單行為的定期系統授信額度調整。試點納稅人的發票金額上限是動態調整的,稅務局會根據納稅人的風險程度、納稅信用等級、實際經營情況等因素進行動態調整。
最後,手工調整信用額度。如果初始授信額度和動態授信額度不能滿足納稅人開票需求,納稅人可以通過企稅互動申請增加授信額度。
關於授信額度的調整,企業需要註意的是,如果稅務機關發現納稅人授信額度與實際經營情況不符,或者存在異常開票行為等涉稅風險,可以依據職權調整納稅人授信額度。
如果企業違反稅務機關規定的相關指標警戒線,可能會受到減少開票金額、暫時中斷開票權限等多種管控措施的處罰。
因此,未來各企業應更加重視內部控制和合規問題,建立多維度的風險評估和預警指標體系,多角度設置風險控制點和監控方案,對企業管理、財務、稅務等方面進行數據監控、異常預警、問題追蹤和跟蹤反饋,以積極的態度和措施提高企業稅收合規程度,實現企業稅收風險的動態監控。
二、全電計費主體認證對業務運營的影響
全電計費認證對企業業務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計費頻率和實時交付上:
在計費頻次上,實名認證過程需要跨流程完成刷臉、掃碼認證等動作,必然會占用計費人員壹定的時間。電商、酒店、餐飲、金融、保險等對開票有壹定靈活性和時效性要求的行業,需要提前做好安排,保證實名認證的有效性。
在實時送達方面,尤其是在餐飲、超市等行業流行的掃碼開票場景下,需要註意保持實名認證的有效性和連續性,避免因無法實時送達發票而導致的用戶體驗下降。
全電力時代大中型企業的對策
壹是推進產業財稅檔案深度融合
通過壹體化的解決方案,打通業務部門、財務部門、稅務部門、生態夥伴的鏈條,真正實現數據的實時快速流動,賦能後期的數據分析和數據決策,幫助企業提升競爭力。
第二,按照全電子發票的要求升級系統。
滿足企業對開票、用票全過程的控制,通過自動化、智能化變被動為主動,降低稅務風險,滿足“以數治稅”對稅務大數據的要求,提升稅法遵從、發票遵從的管理水平。
第三,提高數字票稅的基礎管理水平
打造能夠適應各類試點、各類電子文件的統壹數字化交互基地,不僅打破企業內部的數據孤島,而且實現外部跨板塊、跨平臺、跨生態的文件和數據的自動交互,全面提升企業和產業鏈的運營效率,強化數字化運營和風險控制管理能力。
四、積極部署輸入系統升級方案。
按照目前全電發票的推廣趨勢,企業作為收票單位的用票工作可能會在開票工作之前觸發。因此,即使企業暫時不需要開具全電子發票,也應積極部署升級方案,率先實現全電子發票的自動采集、采集、查驗和核對。
第五,為產業供應鏈的數字化升級做準備
全電發票的數字化優勢將進壹步賦能產業供應鏈的數字化升級,全面提升數字化供應鏈的流通效率。各企業應迅速完成系統升級,以應對全國統壹市場下數字化供應鏈互動帶來的數字化生產力挑戰。
//
下期通知:直播分析繼續深入研究全電發票的創新亮點和實用註意事項。
全電子發票的基本特征
全電子發票與傳統電子發票的區別
全電子發票的六大創新亮點
全電子發票實際操作中的註意事項
深圳市雲表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成為智能票稅時代“企業數字化運營”的賦能夥伴。深圳市雲表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咨詢,深入企業,以自主研發的“財稅協同雲”、“智能票稅雲”、“普惠金融雲”等SaaS雲服務產品,為企業和個人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和服務,幫助企業和產業鏈順應普惠,降本增效,數字化運營升級。
-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