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具體的博弈論內容之前,首先我要澄清壹點。“博弈”這個詞,熱度很高。可很多事兒壹熱,就容易走形,脫離它本來的意思。博弈論也不例外。很多人壹談到博弈,就是鬥爭、沖突、輸贏、妳死我活。這是博弈論生平獲得的最大誤解。
其實,博弈的核心,不是妳死我活,而是學會理解。理解對方的觀念和行動,進而指導自己的行動,彼此就這麽來回應對,***同把遊戲玩下去。
那什麽情況會讓我們彼此的遊戲就玩不下去了呢?不是別的,是壹廂情願。
比如說,唐僧上來就認定白骨精是“女菩薩”;再比如,身邊有些人就喜歡認為“管世界怎麽樣,我自己開心就好”。這都屬於是典型的壹廂情願。我們不是活在真空裏的,壹廂情願的結局是什麽呢?唐僧的結局肯定是被白骨精拿了去;而那些覺得自己可以脫離世界真相而自顧自快樂的人,他的快樂就相當於自由落體的快樂,遲早有壹天拍在地上,而且不會很晚。
所以,只有放下壹廂情願,嘗試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才能抓住博弈的精髓。
但是,光顧壹廂情願還不夠,人與人之間的理解,還面對很多難題。有什麽辦法能幫助我們破解這個“理解”難題嗎?
今天,咱就用博弈論,來破它壹破。現實問題各種各樣,千奇百怪,但拆解起來,“理解”的關鍵無非就是解決兩大挑戰:
第壹,我怎麽才能讓對方理解我?
第二,我怎麽才能理解對方?
說到這裏,我想到孔子在《論語》的壹句話,“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篇》1.16),說的也是這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我們先說第壹個問題。
先講個故事吧。很多人可能也知道,《戰國策》裏記載了壹段“千金買馬骨”的故事。說的是,有人花千金求購千裏馬,但等了三年,也沒有買到。他的壹個朋友來找他,說自己肯定能買到。但是壹段時間以後,他卻花了五百金,買回來的是壹堆死馬的骨頭。求千裏馬的人大怒。幫他買馬骨的朋友卻說,這五百金不是白花的,如果連千裏馬的骨頭都表現得如此重視、珍惜,願意花五百金,何愁沒有千裏馬?果然不多久,許多有千裏馬的人,都將千裏馬送到了這個人的面前。
隔空喊了好幾年,人們都不相信真有人願意為千裏馬付出千金,這個朋友卻通過壹個舉動,就改變了大家的推斷,這就是博弈。
我們借千金買馬骨的典故,想壹想開始提出的問題,怎麽讓別人理解相信自己?關鍵就是給對方發射壹個足夠有誠意的信號。何為誠意?誠意不是空口白牙地說,而是付出真代價。
這就好比像可口可樂這樣的大品牌,知名度都這麽大了,為什麽還要年年砸那麽多錢做廣告,這不是浪費嗎?當然不是,這是要向消費者傳遞壹個信號,“我們依然很厲害,而且還會長久把生意做下去”。
再舉個代價更大的例子,荊軻刺秦。燕太子丹為了取信於秦王,先要借樊於期的人頭壹用。如果妳去翻壹下司馬遷《史記》的刺客列傳,妳會發現這些刺客為了取信於刺殺對象,所付出的代價壹個比壹個慘重。
而第二個問題恰好反過來:當我們想了解別人的真實信息,別人又不願意說,該怎麽辦?
舉個例子。醫療保險行業就面臨這樣壹個根本性的困境:健康的人,可能不想投保;身體弱或者本來就患病的人,才會願意買保險,並且有很大的動機隱瞞自己不太健康的狀況。
這樣發展的話,保險公司肯定要支付很大的理賠費用,它也就不得不提高醫保的費率。如此壹來,健康的人就更不買保險了。這是壹個惡性循環。
那保險公司該怎麽跳出這種局面,設計新的規則呢?
聰明的保險公司是這樣做的。它把醫保方案分成兩類。方案壹是,投保人需要支付的保費低,相應能獲得的總保額也低,但每次看病的話,報銷額度相對大;第二類是,保費高,總保額高,但每次看病報銷的額度相對小。
這樣壹來,身體相對健康的人,就容易選方案壹。因為反正身體好,去醫院是小概率事件,萬壹得個病的話,給報了就行了。
身體不好的人呢,常跑醫院,每次報銷雖然少壹點,但是加起來報銷的額度就很大,肯定想要總保額比較大的。
在這樣的博弈規則裏,多病的人肯定就不會冒充健康人,因為沒必要付出總保額少的代價。相應地,保險公司也獲得了關於投保人健康情況的最真實的信息。皆大歡喜。
這就是壹個用博弈思維,成功識別對方信息真偽的方法。
由此看來,我們要怎麽做,才能最大限度了解對方的真實情況?關鍵就是要設計出合理的互動規則,讓對方付出恰當而足夠的成本。這個成本不多不少,最好是“壞人”寧願承認自己是“壞人”,也不願意付出偽裝“好人”的代價。
為什麽我跟妳強調,設計規則,壹定要有博弈思維?
我們都知道壹個詞,囚徒困境。也就是,博弈雙方都做出了對自己理性的選擇,但卻得到壹個雙輸的結局。而好的規則設計,會幫助我們突破“囚徒困境”,使得各方***贏。
博弈論的體系龐大,我今天就先端出來的其中的壹盤小菜,從博弈論如何幫助我們“理解”入手,希望妳感受到了博弈論的魅力。
現代博弈論在二戰後才誕生,是壹門很新的學問。但我想對妳說的是,人類從古至今就有博弈。
現代博弈論,就是對古往今來真實博弈現象的歸納和抽象。這就好像思維模型壹樣,有些解題招法可能是哪個天才靈機壹動就想出來的,但是如果形不成理論,妳就很難看到其中的本質,也就很難建立自己正規的思考方式,舉壹反三。
我在北大讀博的時候,就對博弈論非常感興趣。後來在北航任教,也主講博弈論課程。妳可能也知道,博弈論理論難,體系大,我在北航講博弈論,要講壹個學期。但是現在,我來帶博弈論研修班,就是想用四節課的直播,把博弈論的精髓最通俗易懂地交付給妳。
具體來說,我會怎麽講呢?
第壹講,我會帶妳領略博弈論的底層邏輯和核心框架。深入理解我們前面所講,博弈思維不是壹廂情願,而是“換位思考”“將心比心”。
第二、三講,我會更多地帶妳活學活用博弈論。我們在現實社會中參與競爭與合作,關鍵就是分析信息,妳可能覺得我們有壹萬種事情不知道,但其實,不知道的事情只有兩類:壹種,不知道對方是什麽人;壹種,不知道對方幹了什麽事。
第二講,我來帶妳怎麽利用博弈論識別人,識別他人的能力高低、人品好壞以及是否真心。第三講,我們來解決成事的問題。換言之,如何激勵對方***同成事呢?用博弈論的語言,這也就是“委托代理”問題。比如,學習了這壹講妳就知道,很多父母希望孩子好好學習,又是陪著孩子寫作業,又是跑去壹起上培訓班,但其實這極其消耗家長的時間、精力,也沒什麽用處。我們將在這壹講回答,當對方的努力行為不可觀測的時候,我們怎麽設計規則,助我們成事。
第四講,作為研修班的最後壹講,我們討論博弈論之中壹個具有綜合性且相對宏大的主題,“契約理論”。壹個社會、壹個企業裏面權力支配關系是怎樣的?權力邊界在哪裏?這就是從社會視角去理解運用博弈論了。
我希望通過這四次研修學習,讓妳對博弈論的理解有壹個質的飛越。妳以後再看事情的時候,不僅能看到事情本身,還能壹眼看到背後的博弈結構,看待世界的方式從此有所不同。
咱們的博弈論研修班,為期壹個月。不過事實上,我們終其壹生,都會研修“博弈”。生活是壹場無限的遊戲,好的博弈,也不是壹場遊戲的輸贏,而是讓遊戲進行下去。希望有機會,我們能在研修班繼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