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3000還能理財,錢生錢。
張婷25歲,單身。大學畢業後,她在北京壹家企業做秘書,月薪3000元。在花銷上,張庭並不奢侈:為了減輕房租壓力,她和同事合租了壹套房子;為了享受洋快餐的折扣,我經常在晚上8點以後和朋友壹起等著吃飯;很少買名牌,但基本上總是換成新的?主食商品?即便如此?節儉?但是到了月底,張庭的工資還是花完了,沒有余額。她說我剛分配到單位的時候,每個月只有1500的實習津貼,但那時候還有點結余。現在收入翻了壹倍,卻存不下錢。我的錢都到哪裏去了?
花錢的誤區
張婷的月收入還是3000元?月光?根本原因是個人理財和消費觀念的偏差,沒有掌握壹些必要的理財技巧。可以肯定的是,張庭的花錢是沒有組織和計劃的,雖然不是?揮金如土。,但不是?精打細算?。比如她和朋友經常等到晚上8點吃打折的洋快餐,好像很?節儉?但就算洋快餐打五折,自己做飯能趕上嗎?張庭買衣服可能沒有名牌,但是買衣服的頻率肯定高。有時候,便宜還打折。今天買壹個,過兩天就扔了,明天再買。妳為什麽不按它?少而精?類似的消費誤區適當購買的原則可以找出很多。
蓉兒建議道。
& gt& gt量入為出,時刻掌握財務狀況。俗話說的好?錢是男人的勇氣?沒錢或者掙錢少,各種消費的欲望自然就小了。有了錢在手,消費欲望會立刻膨脹。所以單身者要控制自己的消費欲望,尤其是要建立理財檔案,記錄自己壹個月的收支情況。看到了嗎?花錢如流水?它去哪裏了?看看哪些費用是必不可少的,哪些是可有可無的,哪些不是。然後逐月遞減?可有可無?然後呢。不應該有嗎?消費。同時可以用工資存折開通網銀,隨時查詢余額,對自己的資金了如指掌,隨時根據存折余額調整自己的消費行為。
& gt& gt強制儲蓄,逐步積累。
第壹,在銀行開零存整取賬戶,每個月領工資,先考慮銀行的存款;如果存款金額較大,還可以每個月存壹張壹年期的定期存單,壹年下來可以累計12張存單,需要用錢的時候可以非常方便的支取。另外,現在很多銀行都開門了?通兌業務,可以授權給銀行,只要工資存折金額達到元,銀行就可以自動將壹定金額轉為定期存款,這種?強制儲蓄?新方法可以讓妳改掉亂花錢的習慣,從而不斷積累個人資產。
& gt& gt主動投資,壹石三鳥。
如果當地房屋價值適中,房產有壹定升值潛力,可以申請按揭貸款,購買商品房或二手房。這樣每個月的工資必須先還貸款本息,減少可支配資金,不僅可以改變亂花錢的壞習慣,節省租房的開支,還可以享受到房產升值帶來的好處,可謂壹舉兩得。此外,單身者每月投入壹定的資金在國債和開放式基金上也是值得的。
& gt& gt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就像張庭壹樣,吃快餐和餐館是壹些單身人士的通病,他們的開銷有時會占到月收入的三分之壹。建議單身者學習烹飪知識,下班時可以買自己喜歡的蔬菜或半成品加工,既省錢,又能練就本領,樂在其中?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生活的樂趣。
& gt& gt謹慎使用信用卡,避免被騙?負翁?。
信用卡消費越來越成為時尚和小資的象征,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使用信用卡,尤其是對於花錢太多的單身人士。輕輕刷卡往往掩蓋了過度消費;另外,信用卡的透支功能也要慎用,因為透支不僅可以省錢,還會變成?負翁?這是得不償失的。
& gt& gt抵制各種優惠促銷的誘惑。
這幾年商家促銷的種類很多,五五折買100,VIP積分卡等等,讓很多年輕人苦不堪言。瘋狂購買?尤其是很多精於算計的女性,害怕錯過優待的機會。他們往往無視自身需求,不衡量購物的綜合成本,睜著眼睛鉆進商家設下的套子裏。所以單身者在過度消費前要考慮:大量購物買的VIP卡是省錢還是浪費錢?自己的消費理性?
月入3000元的小家庭如何實現經濟獨立?
站在30歲的年紀,最近和同事朋友見面聊天。話題總是逃不過房子,門票,孩子。
筆者最深的感受是,收入有限的小家庭,經濟獨立是非常困難的。為什麽這麽說?看看我身邊的兩個例子。
小a,夥計。已婚,有壹個男孩。老婆懷了二胎,目前辭職在家,有房無車無貸款。體制內工作性質,月收入3000左右,年終績效加獎金2萬左右。
他妻子上班的時候,兩個人都在?月光族?。當時存款不足並沒有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但自從妻子懷上二胎後辭職,家裏就靠他每月的固定收入,錢明顯不夠用,夫妻矛盾激增。
小兩口結婚七年,沒什麽積蓄,在小城市似乎沒什麽問題。小啊說,他所在的小城市花費不多,3000元就能支撐壹家三口的日常生活。吃喝不是問題,但是買幾件衣服出去餐館吃幾次,大概就只有?月光?即使負債累累。
小啊也很沮喪,經常懊惱自己不能靠壹個大男人養家糊口。最後,小啊的父母給了他654.38萬元,但警告他這是最後壹次從家裏拿錢。
小啊是家裏的獨生子,父母幫忙是很平常的事。這壹次,在父母的壓力下,他自己也下定決心要獨立,不敢再花6.5438億了。
小b,夫人。有壹個男孩,已婚,剛生了二胎,家庭幸福。她家條件比小啊好,因為小B夫妻都是穩定工作。小B夫妻每月收入8000元左右,年底有3-4萬元的績效獎金收入。
結婚幾年,攢了654.38+萬左右。最近小B花了7萬買了壹輛車。小B的兩個孩子,老大上公立幼兒園,開銷不大;二胎需要請保姆,每月2500元,還是親戚的友情價,市場價3000元左右。這樣壹個月就剩下5000元,用於壹家四口的日常開銷和汽車保養。
小B說,寶寶出生前,家裏的錢還能結余壹半,現在每個月都存不下錢了。不過她有點欣慰地說:爺爺奶奶幫不上看孩子,每年會給我們2萬元的補助,年底給。?
兩個小家庭都不富裕,但老二很幸福。小啊說,爺爺奶奶願意放棄,幸好老板基本都是老人的負擔,不然私立幼兒園的費用真的負擔不起。
小b是?意外?懷孕了,她態度很好,她想把孩子帶大。另外,她也不能過多考慮錢的問題。
作者曾經鄙視小啊,壹個總是指望父母養老金的年輕人。但是靜下心來想想,他做的是穩定的工作,跳槽不是壹朝壹夕的事情,也沒有開源的好渠道。他從小就沒有過苦日子,也不能節衣縮食。沒有父母的幫助,他怎麽過這種生活?
小B是個農村姑娘,但平時省吃儉用。但是現在太貴了,她有點崩潰:反正我也攢不下什麽錢。讓我們過好每壹天。?筆者知道她老公家境殷實,幾套房子和公婆的退休金都比小兩口高。如果兩個人還是維持現狀,兩個孩子未來的成長教育還是需要父母的幫助。
小城市的年輕人看似生活安逸,其實不然。我掙的不多,花的也不多,離父母也近。很多人和父母住在同壹個小區,所以大川的父母經濟關系不清楚。房子車子大部分都是父母提供的,有些年輕人的孩子也是父母養的,但是怎麽獨立呢?
當他們的父母變老,沒有他們的幫助時,這些人如何養活自己?
作者認為,如果有人幫助了妳,妳應該無限感激。這壹代父母不容易,不要想當然。如果沒有人幫助妳,不要沮喪。需要老人?跑太久的人,自己跑不動。人生很長,父母畢竟不能陪壹輩子,路還是要靠自己。
針對以上兩種情況,筆者有三點理財建議:
1.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動用現有存款。
小啊的存款65438+萬元無論如何不能用於壹般消費。這65438+萬元是小家庭的第壹桶金,對財富增值有重要作用。如果能實現10%的年利率,這筆錢在10年後變成26萬元,20年後變成67萬元,30年後變成1.74萬元。
小B家已經買了車,退不現實。但現有的3萬元存款壹定要牢牢把握,千萬不能因為不重要的消費事項而輕易花掉。如果妳需要錢,就用它,就是說?下蛋?什麽事?金鵝?越吃越小,真的是坐吃山空。
保住理財本金,壹是留下小家庭財富積累的種子,二是經歷?錢生錢?理解復利巨大作用的樂趣。並以微小的財務成就鼓勵自己走得更遠,這對實現財富積累和最終的財富自由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2.再難也要把收入的10%存起來,逐步提高到20%、30%。
開源節流是理財的第壹步。有的人收入已經面臨天花板,增長相對緩慢。如果沒有好的開源項目,只能靠節流和強制節約。
事實上,如果每月支出減少10%,並不會對生活水平造成質的變化。
目前,小啊家庭收支平衡困難,僅靠壹個人的收入難以維持。幾乎不可能實現財富積累。如果家裏又有壹個人不工作,很容易造成家庭矛盾。所以我建議老婆生完寶寶半年再出去工作。
B先生B太太的月光情況現在可以徹底改變了。月收入8000,10%就是800。按照現在的消費水平,能做多少?
首先,B先生和B夫人每人少買壹件衣服。如果妳每個月能存下800元,按照存錢的方法存錢,壹年下來,妳會得到適當的654.38+0萬元。
不要小看這1,000元。壹旦家裏有急用錢,這錢就派上用場了。不使用的話,每年節省1,000元。按照10%的年化收益率,20年後變成57萬元,孩子的教育經費有壹定保障。
理財,最根本的是要有錢管理。沒有存款,就沒有辦法理財。單身?月光?可以理解,但是有了家庭,尤其是孩子,還任性?月光?這是不負責任的。孩子的教育,老人的養老,以及他們相對有尊嚴的退休,都需要相當數量的財富積累。
3.推遲購買奢侈品,如手表和汽車。
小啊以前資金很多,1萬元。夫妻雙方都在工作,沒有孩子的情況下,稍微有點結余,很容易存到1000元。然而,小啊的1000元人民幣從未永久存在他的賬戶上,因為他想在有錢時買東西。
壹塊手表,5000元,給老婆的玉鐲,1000元,還有壹次5000元的旅行,錢悄無聲息的來了又走了,我和他壹直沒合得來。
小B平日裏省吃儉用,但小B老公想買車,最後有存款65438+萬,其中70%用來買車。後續的汽車保養費用保守估計為每年65,438+0,000元,還不算汽車已經貶值65,438+00%的事實。
可以說,對於收入不高的小家庭來說,買車晚了?65438+萬元俱樂部?五年了。
有壹個關於理財的公式是我們必須牢記的,那就是:自由=能力-欲望。不是說賺多了就壹定更有錢,賺少了也有可能實現財富自由。
關鍵是衡量兩個關鍵點,壹個是我們賺錢的能力有多大,壹個是我們的欲望能有多小。
四大財富哲學讓妳遠離貧窮。
如果妳是壹個低收入群體,有很多欲望,妳有沒有想過改變現狀,從現在開始積累財富,實現自由?閱讀下面這些財富哲學可能會給妳啟發。
1.把生活費變成第壹資本。
某男以100元買了50雙拖鞋,每雙賣到3元,某* * *得到150元。另壹人每月領取生活補助100元,全部用於購買柴米油鹽。
同樣是100元,之前的100元已經通過運營增值,成為資本。後面的100元並沒有發生價值上的變化,只是生活費用。
窮人的問題是,他的錢很難從生活費變成資本,他沒有資本意識,也沒有管理資本的經驗和技巧。所以,窮人只能壹直窮下去。
財富哲學:欲望是人生最大的動力。只有那些對財富充滿渴望,在投資過程中享受賺錢的人,才能把生活成本變成?第壹資本?同時積累資本意識和管理資本的經驗和技巧,取得最後的成功。
最初幾年是最困難的。
事實上,窮人致富最艱難的時期是最初的幾年。有壹個財富定律:如果壹個白手起家的人賺到第壹個壹百萬需要10年,那麽從100萬到100萬可能只需要5年,然後從100萬到100萬只需要3年。
這個財富定律告訴我們:因為妳有豐富的經驗和啟動資金,就像壹輛車,妳已經開始跑了,速度加了。只要壹踩油門,汽車就會像蒼蠅壹樣疾馳。前五年可能是最難熬的壹天,之後會越來越好玩,越來越輕松。
財富哲學:窮人不僅沒有資本,更大的問題是沒有資本意識,沒有管理資本的經驗和技巧。如果窮人的錢沒有變成資本,他們只會繼續貧窮。
3.對自身能力的投資
壹位偉人曾經說過壹句話,大意是說,壹個人的價值不是看他從社會中索取了多少,而是看他貢獻了多少。
相比之下,按勞分配不是按妳的勞動分配,而是生產更多的價值。只要妳願意,妳的工作能力越強,創造的價值越多,妳就越有可能獲得高收入。
多勞多得是質量而不是數量,窮人最根本的投資是自己的能力。
財富哲學:壹提到資本家,窮人就把他們和剝削工人剩余勞動價值的人聯系在壹起,心裏自然有壹種抵觸情緒。事實上,如果妳願意,妳可以成為其中之壹?資本家?資本市場對所有人開放,包括妳的那壹份世界。最大的?資本?是對自己能力的投資。
教育是最大的投資。
學歷只是通識教育的證明,在學校學到的也只是壹些綜合性的基礎知識,是人壹生都需要學習的。
財富哲學:教育是最大的投資。對於許多窮人來說,他們的命運與他們的教育水平密切相關。因為貧窮不是罪,但貧窮的人必須承擔其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