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進口對外依存度近70%。從長遠來看,從國家能源安全、社會發展和空氣質量改善的角度來看,發展氫燃料汽車是非常有必要的。雖然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很有價值,但不會這麽快。”
5月30日,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接受相關媒體采訪時表示,雖然發展氫燃料汽車意義重大,但目前還難以實現商業化。
因為氫燃料不能直接從自然界獲得,所以需要人工制造。常用的制氫方法有化石燃料催化制氫、工業副產物制氫、生物制氫和太陽能制氫,但效果不理想,設備復雜,投資大。當然電解水也能得到氫氣,但是能耗高。工業制氫沒有最優方案,仍需發展。
“雖然我國目前的石油、鋼鐵等行業規模較大,但這些行業的副產氫氣在行業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在氫能社會,這些產量遠遠不夠。”魏建軍認為,目前制約氫燃料汽車發展的最大因素在於產業鏈的不完善。制氫、運氫、儲氫、加氫的全過程都需要時間來構建完整的產業鏈。
在魏建軍看來,最近氫燃料汽車火熱,應該更理性地看待。發展氫燃料產業需要耐心。“長城汽車現在並沒有氫燃料電池。有了氫燃料的力量,我們可以做這個產業。產業鏈的發展是壹個長期的過程。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產業鏈建設比電動汽車更難。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產業鏈需要培育,技術的成熟離商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魏建軍認為,由於開發氫燃料的成本難以控制,氫燃料汽車的大規模應用更適合商用車輛,如城市中運營的卡車、公交車、客車等,這樣通過批量運營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在魏建軍看來,氫燃料技術並不適合小型客車,未來氫燃料技術將應用於大型客車的開發。長城汽車的氫燃料SUV車型將在2022年冬奧會期間應用。
5月30日,長城汽車首次向媒體開放氫能技術中心。未來,長城汽車將通過開放的供應體系,推動產業鏈不斷完善,降低成本。因此,長城汽車不僅在氫燃料汽車技術研發方面制造氫燃料汽車,還打造專業的氫燃料動力系統,成為氫燃料動力系統供應商。據了解,長城汽車已率先建成國內最大的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關鍵零部件綜合測試中心,包括國內首臺105MPa高壓氫循環試驗臺、國內首臺6軸儲氫瓶繞線機、國內首臺燃料電池動力系統試驗臺和國內首個液氫儲存加氫站等。,具備燃料電池汽車核心零部件的測試和試制能力以及整車集成和測試能力。
此外,長城汽車是第壹家加入國際氫理事會的中國汽車企業,組建了世界壹流的氫能、燃料電池系統和整車技術研發團隊。專家團隊由來自德國、英國、韓國、日本、美國和中國的行業精英組成,大多在燃料電池、儲氫、加氫、制氫、氫運輸技術、整車集成等領域擁有十年以上的工作經驗。
(轉自21世紀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