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其實是做為壹種虛擬的形態存在的,據說是鹿角蛇身,馬臉鷹爪魚鱗的四不像形象。是由於遠古時代人們知識的貧乏,對大自然的風雲變幻無法解釋而產生的崇拜與畏懼和主觀臆斷。古代帝王為了強化自己的身份地位而將“龍”的形象據為已有,為的是愚弄人民,相信他就是大自然中神密力量的代言人。就這樣,壹方面是迷信的主觀臆斷,壹方面是清醒的客觀推動,“龍”儼然演化為大自然的主宰與人類的***主。
其實“龍”在神話傳說中也不過是玉皇大帝手下管理水利與氣象的官員,充其量是個水利部長加上氣象局長,本領也有限,曾被鬧天宮的孫悟空與小孩子哪咤打得屁滾尿流,難怪後來的皇帝覺得“龍”代表他們的形象還有點不夠份量,另選了“太陽”做為他們的形象代表。無論如何,都是虛幻的“偶像”與實際的權力相結合,才把“龍”的形象推到了至高無上的地步。
社會發展到現代化的今天,所謂的“真龍天子”已經離我們遠去了,“龍圖騰”對於現代人來說還有什麽象征意義?是否代表了我們這個民族的底蘊?我們來分析壹下,傳說中的“龍”,剛烈威猛,霸氣十足,翻騰於宇宙之中,播雲雨於普天之下。動,則風雲相隨,雷霆萬鈞;靜,則安臥於波濤之內,風平浪靜。而我們這個民族,自古所推崇的是儒家思想,講究溫文爾雅,仁、義、禮、智、信;講究謙恭謹勉,溫、良、恭、儉、讓。這與“龍圖騰”所象征的王霸之氣,殺伐之風大相徑庭,簡直可以說是南轅北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