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專利申請 - 周廣生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論文。

周廣生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論文。

王玉輝,周廣生,2001。松嫩平原鹽堿草地羊草葉片生理生態特性分析。應用生態學雜誌,12(1)(待出版)

李壹音,張新實,周廣生,2000。植被與表土花粉的數量關系。科學通報,45(7): 761-765。

陳、、周廣生、陳。2000.東北地區樹種空間特征研究(I)地統計學和分形方法。林業科學,36(5)(待出版)。

鄭元潤,周廣生。1999.樟子松種群優勢生長動態。紅花爾基沙地的蒙古櫟。武漢植物學研究,17(4):339-344。

周廣生,王玉輝。1999.全球變化與氣候植被分類研究及展望。科學通報,24(44):2589-2593。

周廣生,1999。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模型。年:韓興國,李,,,主編。《生物地球化學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93-325。

周廣生,1999。生態脆弱區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力的影響機制及模擬。資源科學,21(5):46-52。周廣生,王玉輝。1999.土地利用/覆蓋變化對氣候的反饋。自然資源學報,14。

張新實王玉輝周廣生。1999.中國植被與生態系統響應全球變化的研究與展望,中國科學院學報,14(1):28-32。

蔣艷玲,周廣生。1999.中國主要森林生態系統的公益價值評估。植物生態學學報,23(5):426-432。

王玉輝,周廣生,黃培友。1999.從裂地植物的發生和演替看植物對環境的反應和反饋作用。植物資源與環境,8(3):29-33。

陳思清、、周廣生、陳作忠、李。1999.內蒙古錫林河流域大針茅草原土壤呼吸和雕落物分解的CO2排放速率研究。植物學報,41(6):645-650。

周廣生,鄭元潤,羅天祥,陳思清。1998.自然植被凈初級生產力模型及其應用。林業科學,34(5):2-11。

周廣生。1998.西北幹旱區節水高效生態農業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農村中青年科技傑出人才論農業科技革命與中國農業現代化(王曉芳、沈茂祥主編)。北京科技文獻出版社。240-246.

張新實王玉輝周廣生。1998.中國植被/生態系統響應全球變化模型的研究與展望。中國植物學會65周年學術會議報告與摘要匯編,中國林業出版社。第322頁.

王玉輝,周廣生。1998.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對全球變化的響應和反饋。中國植物學會第65屆年會學術報告和論文摘要綜述。中國林業出版社。第296頁

周廣生,,高,白克誌,嚴曉東,鄭元潤. 1997,中國植被對全球變化的響應研究,植物學報,39(9):879-888 .

周廣生,,鄭元潤,1997。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對全球變化的響應模式研究展,地球科學進展,12(3):270-275。

鄭元潤、周廣生、張新實、楊殿安、李霞。1997.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對全球變化的敏感性研究。植物學報,39(9):837-840。

鄭元潤、周廣生、張新實、王健林、泰華傑。農業生產力模型的初步研究,植物學報,39(9):831-836。

蔣高明、韓興國、周廣生。1997,北京山區典型暖溫帶落葉闊葉林草本層大氣CO2濃度的光合作用和土壤CO2釋放特征,植物學報,39(7):653-660。

張新實,周廣生,高瓊,倪健,唐海平. 1997,全球變化與中國陸地生態系統關系研究,地球科學前沿,4(1-2):137-144。

張新實,周廣生,高瓊,楊殿安,倪健,王泉,唐海平. 1997,全球變化研究與中國東北森林-草地陸地帶,地球科學前沿,4(1-2):145-1565438。

張新實、高瓊、楊殿安、周廣生、倪健、王全。中國東北樣帶的梯度分析與預測,植物學報,39(9):785-799。

周廣生,張新實。1996.中國氣候與植被關系的初步研究,植物生態學報,20 (2): 13-119。

周廣生,張新實。1996.植被對氣候的反饋,植物學報,38(1):1-7。

周廣生,張新實。1996.全球變化下的中國氣候植被分類,植物學報,38(1): 8-17。

周廣生,張新時. 1996,中國北方草原天然植被凈初級生產力研究,信息生態學研究(上),張新實主編,科學出版社,87-91 .

周廣生,張新時. 1996,中國北方草原天然植被凈初級生產力研究,信息生態學(上),張新實主編,

科學出版社,87-91。

周廣生,張新實。1995.自然植被凈初級生產力模型的初步研究,植物生態學學報,(3):193-200。

周廣生,張新實。1995.全球氣候變化下中國自然植被凈初級生產力研究,植物生態學學報,20(1):11-19。

周廣生,王慧敏,邢雪榮。1995.植被在全球氣候變化中的作用,中國植物學通報,12:190-194。

周廣生,1995。《用於研究氣候-植被關系、資源開發、全球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的區域蒸散模式》,中國科協第二屆青年學術年會執行委員會編著,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北京。

王慧敏、周廣生、林煒、邢雪榮。1995.中國油松林凈初級生產力及其對氣候變化的影響,中國植物學通報,12:102-108。

周廣生,李迪強。1994.全球變化的陸地生態系統響應研究,全球變化與生態系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36-48。

周廣生,隋龔放人。1994.水熱關系方程及其在自然保護研究中的應用,綠人東亞(第壹屆東亞國家公園和保護區會議暨CNPPA/IUCN第41屆會議論文集),環境科學出版社,555-559。

周廣生,朱。1994.林帶阻力系數與通風系數關系的理論分析,應用生態學學報,5(1):43-45。

朱,周廣生,金。1994.農田林網區邊界層結構及防風效應評價模型,中國農林業研究與實踐,江蘇科技出版社,331-336。

周廣生,朱。1994.林網防風效應機理研究,中國復合農林業研究與實踐,江蘇科技出版社,351-355。

朱,周廣生。1993.農田林網地區風速衰減規律的探討,應用生態學學報,4(2):136-140。

朱,周廣生。1993.農牧交錯帶防護林網的區域防風效應及評價模型,林業科學,29(6):509-514。

周廣生。1993.氣候與植被關系的研究(I)——氣候與植被的分類,植物科學評論,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234-245。

周廣生。1993.氣候與植被關系的研究(ⅱ)——植物凈初級生產力研究,植物科學評論,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1999年。

246-254。

周廣生。1993.林帶阻力系數估算模型,全國首屆博士後學術會議論文集,國防工業出版社,1915-1918。

周廣生,朱。1993.林帶阻力系數與通風系數的關系,中國科協首屆青年學術年會衛星會議,遼寧省首屆青年學術年會優秀論文(農業分會),東北工學院出版社。239-241.

周廣生等1992。林網地區湍流譜、防護林體系生態效益及邊界層物理特征研究,氣象出版社,44-58。

周廣生等1992。林網區近地層湍流統計,防護林體系生態效益和邊界層物理特征,氣象出版社,76-84。

周廣生等1992。林網區表層通量-廓線關系,防護林體系生態效益與邊界層物理特征,氣象出版社,85-91。

朱,周廣生。1992.防護林近地表層生態效益和物理特性觀測與研究,防護林體系邊界層生態效益和物理特性研究,氣象出版社。1-12.

朱,周廣生。1992.多平行林帶防風效應、防護林體系生態效益及邊界層物理特征的風洞實驗研究。氣象出版社,162-169。

朱,周廣生,孔繁誌。1992.林網蒸發效益的理論分析,防護林體系生態效益及邊界層物理特性研究,氣象出版社,170-176。

朱,周廣生,金。1992.農田防護林體系區域防風效應初步研究,防護林體系生態效益及邊界層物理特性研究,氣象出版社,177-184。

朱,周廣生,金。1992.林區動量通量變化及區域防風效應分析,防護林體系生態效益及邊界層物理特征研究。氣象出版社,201-208。

朱,金,周廣生。1992.林帶阻力與通風系數關系的實驗研究,林業科學,28 (6): 486-492。

陳中,劉淑華,周廣生。1992.近地面湍流微結構特征,防護林體系生態效益及林網區邊界層物理特征研究,氣象出版社,36-43。

朱,金,周廣生,,尹潔芬。1992.林帶阻力與通風系數、防護林體系生態效益和邊界層物理特性的關系研究。氣象出版社,123-129。

  • 上一篇:中世紀歐洲人為什麽喜歡戴白色的假發
  • 下一篇:專利保護中存在的風險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