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律師網大全 - 專利申請 - 不要怕,只要信

不要怕,只要信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後,法國戰敗投降,割了兩省地,賠了五十萬法郎的賠款。當時法國壹位著名的科學家在科學上卓有成就,德國的波恩大學準備把名譽學位證書授予他。可是,懷著對祖國的熱愛,他毅然退回了波恩大學的名譽學位證書,壹句 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 擲地有聲,之後便壹心專註於化學實驗室裏做他的化學試驗和微菌學研究。

他用壹生的精力發現證明了三個科學問題:1.每壹種發酵作用都是由於壹種微菌的發展;2.每壹種傳染病都是壹種微菌在生物體內的發展;3.傳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養之下可以減輕毒力,使他們從病菌變成防病的藥苗。

這三個問題從表面上看似乎都和救國大業沒有多大的聯系。然而由於第壹個問題的證明,他發現用加熱的方法可以殺滅讓啤酒變苦的微生物,使全國的制酒業每年減除極大的損失,並遠遠超過了德國。法國每年因蠶病損失壹億法郎,從第二個問題的證明他教會了全國的蠶絲業怎樣選種防病,全國的畜牧農家怎樣防止牛羊瘟疫,又教全世界怎樣註重消毒以減少外科手術的死亡率。從第三個問題的證明,他發明了牲畜的脾熱瘟的防治疫苗,每年替法國農家減除了兩千萬法郎的大損失;又發明了狂犬病的治療法,救活了無數條生命。

他就是路易斯 巴斯德。英國的科學家赫胥黎在皇家學會裏稱頌他的功績上說道: 法國給了德國五十萬法郎的賠款,巴斯德先生壹個人研究科學的成就足夠還清這壹筆賠款了。

《聖經》裏有壹句話說: 不要怕,只要信。 巴斯德,這位法國傳奇般的人物,在國家危難的時候,對科學懷有極大的信心,靠堅強的意誌和努力的工作,終於締造了科學救國的奇跡。

巴斯德的對人類的貢獻

第三組(陸春菊,楊麗波,邱傳機,覃炫傑)

前言

路易斯·巴斯德(比isPastr122壹19)是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化學家、微生物學家,現代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的奠基人,他在立體化學、結晶學、微生物學、醫學等不同領域取得壹系列的重大科學成果,特別是他作為醫學上的門外漢,創立了微生物致病理論和免疫學,從而引起醫學的重大變革,被譽為現代醫學之父、人類的大救星。

第壹章巴斯德生平

1822年12月27日,巴斯德生於法國南部汝拉省多爾小鎮壹個制革匠家庭。巴斯德的父親曾是拿破侖軍隊中的壹名軍士長,跟隨拿破侖征戰歐洲。巴斯德的父親經常向兒子傳授愛國主義思想,這對於巴斯德日後的成長起著極其重要的

作用。巴斯德雖非天才,但學習用功,各門功課成績優良。他愛好文學和繪畫,至今還有幾幅作品傳世。1843年巴斯德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師從著名化學家讓壹巴蒂斯特·畢奧(J.B.Biot1774壹1862)和讓壹巴蒂斯特·杜馬(J.B.Dusa 1800壹1884)。1847年獲物理化學博士學位。1849年擔任斯特拉斯堡學院化學教授,並與該學院院長的女兒瑪麗·洛朗結婚。1854年任裏爾理學院院長。1862年當選法國科學院院士;1873年當選法國醫學科學院院士;1881當選法蘭西學院院士;1895巴斯德在巴黎病逝。

巴斯德壹生進行了許多開創性的研究,在諸多領域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紀最有成就的科學家之壹。1848年研究酒石酸,發現分子結構不對稱性,從而創立了立體化學。1856年開始從事發酵研究,發現了酵母菌和乳酸菌的發醉機理,進而發明了“巴氏滅菌法”。1859年至1862年巴斯德與“自然發生說”進行公開論戰,他以壹系列的公開實驗,其中包括著名的“曲頸瓶”實驗,戰勝了“自然發生說”。此後,他相繼征服了蠶病、霍亂、炭疽病和狂犬病等傳染性疾病,為拯救和造福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1888年巴斯德自籌巨資創建“巴斯德研究院”,成為至今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微生物研究機構。巴斯德最偉大的功績在於創立了微生物致病理論和免疫學理論,從而引起醫學的重大變革,被譽為現代醫學之父。

第二章巴斯德的科學貢獻及其對後世的影響

在公眾的心目中,巴斯德的名字主要與狂犬病及世界級醫學研究中心巴斯德研究院(研究病毒學、免疫學、變態反應學和生物化學,提供血清和疫苗)聯系在壹起。他早年研究結晶學,在酒石酸和消旋酒石酸的研究中提出分子不對稱理論,開創了立體化學;他研究發酵,發現了微生物的作用;他挽救了法國養蠶業、啤酒和葡萄酒釀造工業;他發明了目前仍用於牛奶、葡萄酒和啤酒加熱消毒的巴斯德滅菌法:他首創用科學的疫苗接種法預防炭疽病、雞霍亂以及狂犬病。晚年,他以募捐方式籌款建立了巴斯德研究院。巴斯德主要功績在於,他提出和證明了微生物致病理論和創立免疫學,從而成為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的奠基人。這些理論在當時引發了壹場醫學革命,是他把科學引入醫學,在此基礎上建立了科學的醫學。他的壹生累累碩果,甚至70多歲臥病在床,仍然攻克狂犬病,這是人類第壹個被攻克的傳

染病。

美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麥克.哈特(Michael H. Hart)在其所著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把巴斯德排在第十壹位,僅次於愛因斯坦,其影響力比他著名的同胞拿破侖(第三十四位)還要大得多,認為他是醫學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他在書中寫道:“自從19世紀中葉以來,人類壽命的顯著延長對每個人產生的巨大影響,很可能超過了整個人類歷史上任何其它發展對人的影響。這壹現代科學和醫學的發展,幾乎為我們每個人提供了第二次生命。如果延長生命的功勞全部歸功於巴斯德的話,我會毫不猶豫地將他排在本書的第壹位。盡管事實並非如此,但巴斯德的貢獻是如此的重要,以至毫無疑問降低上個世紀人類死亡率的大部分榮譽應歸功於巴斯德。”。這說明巴斯德在醫學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影響的程度最為深遠,無人能及。他的科學成果、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仍然對最前沿的科學領域產生巨大的影響。

第壹節巴斯德在化學領域的貢獻

巴斯德早年研究結晶學,在酒石酸和消旋酒石酸的研究中提出分子不對稱理論,開創了立體化學,成為著名的化學家。

1846年10月,巴斯德在化學家巴拉爾的指導下選擇了結晶學作為自己博士論文的研究課題,巴斯德認真地查閱和比較了多位著名學者的研究,以天才的直覺,把化學晶體和礦物晶體聯系在壹起,用類比方法選擇了化學晶體—酒石作為研究對象。以獨創性的方法把空間幾何原理移植到化學領域,用結晶學和物理學的方法來研究化學,解開了著名的“密切利希之謎”—兩種同分異構體之間的光學性能差異問題。1848年5月15日巴斯德向法國科學院提交第壹篇學術報告:《論結晶形狀、化學構成和旋光方向之間可能存在的關系》。該論文標誌巴斯德發現了分子不對稱原理,創立了立體化學。這個發現也為巴斯德鍛制了壹把開啟整個現代生物學大門的鑰匙。巴斯德的立體化學理論為有機化學研究開辟了廣闊的天地,21年後荷蘭化學家範霍夫發現了碳化合物分子的空間結構。如今,立體化學理論已不只局限於純化學,同時還廣泛涉及到物理化學、光學、醫學化學、生理學和發酵化學等領域,而且還在向原子結構的理論方面發展著。

第二節奠定微生物學的基礎

微生物學是現代人類醫學、獸醫學的基礎,也是現代發酵工業和食品工業的基礎。沒有微生物理論作為基礎就沒有我們今天健康的身體,也沒有餐桌上的美食。所有這壹切都應當歸於巴斯德奠定了微生物學的基礎。

1856年巴斯德開始研究發酵工藝,經過幾年的潛心研究,終於找到了發酵的本質。1857年和1860年,巴斯德分別發表《論乳酸發酵》和《論酒精發酵》兩篇論文,將其研究公之於世。最重要的獨創是他發現了酵母是活的微生物。他因此得出了壹個革命的定義:發酵是酵母繁殖的結果。巴斯德打開了壹個新的微小世界的大門:細菌的世界,由此創立了微生物學。

巴斯德在發酵研究過程中,認識到“自然發生說”未必成立。“自然發生說”是壹個古老而頗有爭議的理論,它認為生命可以不從其親代生殖而來,而是從無結構的有機或無機材料中自然而然產生,並且時時處處都在進行著。1858年12月,法國科學家普歇向法國科學院提交了題為(論動物和植物原生生物在人造空氣和在氧氣中的自然發生》的論文,1859年他出版了《論自然發生》的巨著。他認為,有機質液體腐敗時就會有新的生命產生,而且是在“絕無空氣的媒介中產生氣而

巴斯德卻認為,空氣中的微生物才是問題的關鍵。由此引發了壹場著名的生命“自然發生說”論戰。

廣義上的“自然發生說”和狹義上的“自然發生說”在內容上有著本質的區別。實際上,巴斯德所批駁的是狹義上的“自然發生說”,而不是廣義上的“自然發生說”。巴斯德通過壹系列的科學實驗證實了,歷史上所謂的“自然發生說”大多都是猜測性的,即使有少量的實驗,也是荒謬絕倫,經不起重復實驗的考驗。他堅信生命“自然發生”的不可能性是壹個科學事實,因為實驗證實了,在比較短的時間微生物是不可能自然產生的,必定有其外部原因。巴斯德並不反對絕對的自然發生說,而是反對無嚴謹實驗作根據的狹義的自然發生說。生命在他看來是壹個啞謎,原始的、有理的未知數。巴斯德知道人的理性主義是有限度的,他認為應留給後人來澄清自己搞不明白的事物。雖然,他是壹位局限於他的觀察結果的賢哲,但他預見到了,並預先接受了,他的觀察結果總有壹天要過時的。在這種辯證科學觀的指導下,巴斯德把理論的嚴密性和實驗的精確性結合在壹起,用“數學推理的明晰性來使他的對手承認他的結論”,徹底駁倒了自然發生說,從而為現代消毒、防腐法提供了科學的依據,並奠定了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的基礎。無所不在的“自然發生說”不得不縮小自己的範圍,退到至今仍然是個謎的終極自然發生問題。這是人類認識史上的壹次巨大的飛躍,也是醫學史上的壹次思想大解放,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在十九世紀的偉人中,除了巴斯德之外,很少有人預見到這壹點,就是恩格斯對於巴斯德實驗的重要性也估計不足。他在《自然辯證法》中寫道“巴斯德的實驗在這個方向上是無用的:對那些相信自發生殖的可能性的人來說,他單用這些實驗是決不會來證明它的不可能性;但是這些實驗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些實驗對這些有機體、它們的生命、它們的胚種等等提供了許多啟示。”

此後巴斯德以其畢生精力研究三個科學問題:1、每壹種發酵作用都是由於壹種細菌繁殖引起的。2、每壹種傳染病都是由於壹種細菌入侵機體內造成的。3、傳染病菌經過特殊處理之後可變成防治的疫苗。這三個科學問題橫跨工業生產與醫療衛生諸多科研領域,但是它們都有壹個***同的基礎—微生物學。

第三節巴斯德在工業、農業、畜牧業領域的貢獻

壹、發酵工業與食品工業

人類自古以來就有釀造業,但這不是真正的發酵工業,釀造業壹直因為各式各樣的變質問題而遭受到巨大損失。1856年巴斯德擔任裏爾理學院院長。裏爾是法國甜菜主產區,以甜菜為原料的制酒業十分發達。然而此時的裏爾釀造業因酸敗問題正瀕臨破產的邊緣,裏爾的壹位工業家比戈登門向巴斯德求助。巴斯德認為,幫助這些工廠主擺脫困難是他的責任,因此他接受了請求。經過近四年的努力巴斯德終於發現了發酵的機理,1857年和1860年分別發表了著名的《論乳酸發酵》和《論酒精發酵》兩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他明確地指出發酵是酵母—有生命的微生物繁殖的作用,酒精的產生是和生物行為作用壹樣復雜的壹種現象。甜菜酒糟中的乳酸來自乳酸酵母的不幸汙染。他提出了擺脫困境的方法:用高溫消滅乳酸酵母,為繁殖酒精酵母而進行移植。這就是著名的“巴斯德滅菌法”的雛型。巴斯德挽救了裏爾的釀造業。

葡萄酒釀造業是法國外貿的支柱產業,然而多年來法國出口的葡萄酒時有變質,導致對外貿易為之壹級不振。由於巴斯德在發酵方面的出色研究,1863年3月,拿破侖三世委托巴斯德研究葡萄酒及其變質問題。巴斯德再次借助顯微鏡觀

察,證實葡萄酒中存在著壹種真菌,為了解決問題,巴斯德仔細研究了葡萄酒的釀造工藝和保存經驗,古老的釀造技術第壹次得到了科學的分析。面對葡萄酒的變質,巴斯德做各種各樣的化學分析,力求找到壹種預防微生物感染的辦法。巴斯德對古老的加熱法作了精確的實驗論證。這個方法實際上很簡單:在隔絕空氣的情況下,葡萄酒在60℃壹100℃之間的溫度中被加熱片刻,殺滅其他黴菌和寄生蟲—這就是著名的“巴斯德滅菌法”。巴斯德為此申請了發明專利,並於18“年出版了《葡萄酒研究》壹書。巴斯德又壹次拯救了法國的釀酒業。

釀醋業也是法國的壹大產業,是法國和德意誌諸國經濟競爭中的壹個不可忽視的部分。奧爾良是法國主要的產醋區,有歐洲“醋都”之稱。酒精是制醋的主要原料,因為酒在變陳時搞得不好就會變成醋,但奇怪的是醋也會變質。在巴斯德之前,人們不知道醋產生的原理。巴斯德用顯微鏡觀察分析後確認醋黴菌是醋發酵的要素,它曾是使葡萄酒酸敗的原因。這種黴菌的作用強大且迅速有效,以致只需壹克重的黴菌就能使幾公斤的酒精轉變成醋。當巴斯德在研究初期考察壹家奧爾良醋廠時,他在過濾不當的酒桶裏發現了壹些微生物、寄生蟲—線蟲。後者很容易在醋中繁殖,酸醋制造者卻對此毫不在乎。更糟糕的是奧爾良廠主認為線蟲是醋生產不可缺少的。巴斯德很快發覺事情並非如此。線蟲對黴菌的生存是壹種威脅,因為線蟲需要空氣。當黴菌吸取氧使酒精酸化時,也同時剝奪了寄生蟲需要的氧,當黴菌按照其生長規律逐漸在液體表面上鋪開時,線蟲就聚集在黴菌的下面,通常是成團成團的,並竭力將其拖入呈皺皮狀的液體下面。被浸沒的黴菌不再起作用,於是,酒精得不到氧,不再轉變成醋。壹旦知道了線蟲的危害作用,巴斯德馬上建議消滅它們,方法仍然是“巴斯德滅菌法”。科學又壹次來挽救產業。

1870壹1871年法國在對普魯士的戰爭中慘敗,德軍占領阿爾薩斯和洛林之後,那裏的啤酒花來源被切斷。巴斯德為了雪洗國恥,決心研制出如自己所說的“復仇的啤酒”。不到15個月,巴斯德的的確確成功地研制出了“復仇的啤酒”。他終於通過自己的發現制服了使啤酒變質的微生物,為國家的復興作出巨大貢獻。法國著名生物學家赫青黎指出:“巴斯德壹人的發現,就足以抵償1870年法國付給德國50億法郎的戰爭賠款。”

巴氏消毒法的發明,不僅挽救了法國葡萄酒業、醋業和啤酒業,更重要的是創立了壹門新的工業—發酵工業,此法至今仍然是整個發酵工業的標準。沒有巴氏消毒法,任何發酵工業、食品加工業都失去存在的根基。如同牛頓力學原理之於今天的機械工業和建築業壹樣,巴氏消毒法及其相關工藝至今仍是發酵工業和食品工業的聖經。如果妳從“麥當勞”買壹份合裝的鮮奶,只要妳留意壹下上面的標簽就會發現上面寫著“巴斯德滅菌法”。有了巴斯德才有現代食品工業的基礎。

二、農牧業

19世紀上半葉,蠶絲業在法國經濟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年收益達數億法郎,1853年曾年產26000噸蠶繭,蠶絲產量達到世界的十分之壹。1850年蠶病開始蔓延,1860年己席卷了整個法國和世界各個養蠶國。1860年法國蠶繭產量降到58噸,1865年的產量僅4000噸。蠶病連累的不僅僅是養蠶業,紡織業和續絲業及其他產業也受到危及。不僅使養蠶人也使法國連續數年大幅度減收,己到破產邊緣。為了解決最極需的實際問題,巴斯德在對蠶壹無所知的情況下,接受了新的艱巨任務。巴斯德在蠶病研究中發現寄生蟲的作用,提出了控制微生物傳染的選種新方法,清除了農業上空的陰雲,挽救了危亡中的法國蠶業。直到現在,巴斯德的方

法仍在蠶業中得到普遍應用。現代蠶業還設有巴斯德獎。

除了蠶病,巴斯德先後攻克了羊炭疽、雞炭疽、雞霍亂、豬丹毒等嚴重危害畜牧業的疾病。在研究中他發現,所有這些疾病都是不同的微生物引起的,每壹種疾病對應於壹種微生物,從而建立了微生物致病理論。為了預防疾病,巴斯德發明了疫苗接種法。為了應用這壹重要的理論成果,巴斯德接受挑戰:當眾試驗預防炭疽的疫苗接種。他在普裏勒富爾農場的決定性公開實驗中獲得巨大成功,減弱毒力的方法終於獲得公眾的認可,加快了在農村的推廣應用,挽救了法國的畜牧業。

第四節巴斯德在醫學領域的貢獻

英國著名外科醫生李斯特(JosePhLister,1827壹1912)說:“在現代醫學中,沒有壹個人的貢獻有巴斯德那樣大”。巴斯德壹生有很多重大科學貢獻,科研領域跨越許多學科,而且都是碩果累累,但對人類影響最大的是他發現了細菌與疾病的關系,是他揭開了傳染病與感染的根源,引發了壹場醫學革命,使人類醫學由黑暗走

向了光明。

壹、近代醫學的困境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疾病和瘟疫總是在肆虐人類,人口、牲畜大量死亡的記載不絕於書。公元79年,羅馬帝國的坎帕納(C田mPag班)平原地區發生可怕的瘟疫大流行,每天的死者達萬余人。。134-61349年歐洲爆發鼠疫造成大約壹半人口死亡。面對疾病和瘟疫醫生們想盡了辦法,如用放血方法試圖對鼠疫進行治療,用海綿捂著鼻子試圖抵抗“邪惡的傳播”,然而疾病和瘟疫照樣傳播。教會則借機宜傳,這是上帝對人類的懲罰。

文藝復興運動的發展,使科學獲得了解放,牛頓建立了力學體系,天文學、物理、化學等其他學科也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從而使人類走出了中世紀的黑暗。與此同時醫學也在進步,英國醫生哈維發現血液循環,荷蘭人列文虎克通過顯微鏡看到細小的微生物世界,意大利病理學家莫爾加尼建立了病理解剖學。18世紀中葉開始的工業革命,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物質財富。但是,疾病和瘟疫仍在肆虐,絲毫沒有減弱。1865年法國巴黎爆發霍亂,每天都有兩百多人死亡,甚至總理卡齊米爾。佩裏埃也因此喪命。雖然醫學也在發展,但是人類對折磨自己的各種嚴重瘟疫、熱病和惡性流行病等的實際病原並不比古希臘人了解得多;相反,古代壹些近乎於宗教儀式消毒方式(如用火焰對手術器皿進行灼燒)被認為是無用之舉而被棄之不用。由細菌感染產生的產褥熱,使許多母親在生產中死去。年復壹年,成千上萬的人死於霍亂、傷寒、肺炎、白喉、鼠疫、肺結核、梅毒等傳染病,但醫生們並不知道這些疾病的病因,對於這些疾病的防治自然就束手無策。由於傷口容易被細菌感染而引起的並發癥使外科手術死亡率高達50%,醫生做外科手術無異於對病人宣判死刑。

面對傳染病、流行病和傷口感染造成的大量死亡,許多醫生根本沒有意識到細菌感染是這壹切的根源,他們仍認為這壹切都是“自然發生”的。壹些醫生甚至還研究出了只要在壹個封閉的容器內放入壹些臟物就能生出老鼠和蒼蠅,因此他們認為傷口的感染也是自然發生的。直到19世紀中期,醫學界的權威們仍頑固堅持疾病“自然發生”說,對少數持有不同看法的醫生,采取排擠打擊做法,從而窒息了醫學科學的發展。19世紀歐洲的醫院盛行產褥熱,產婦死亡率高達20今蔔30%,當時的產科醫院被人們稱為“殯儀館的前廳”。1847年匈牙利醫生塞麥爾維斯經過比較研究,認為是傳染所至,並指出了如何防止這種疾病,以減少病人的痛

苦,降低死亡率。塞麥爾維斯所領導的產科醫院產婦死亡率從2000/下降到1%,但是他招致了權威的反對,並被所在醫院開除,最後塞麥爾維斯被關進了瘋人院,不久便含恨死去氣。

在巴斯德生活的時代以前,醫學可以說是壹團漆黑。即使文藝復興運動趕走了上帝,給科學帶來了春天,唯獨吹不散醫學上空的烏雲,成為春風不度的玉門關。

二、現代醫學的革命

十七世紀傑出的科學家羅伯特.波義耳(RobertByole)曾預言:能發現酵素和發酵本質的人將比誰都有資格解釋某些疾病的本質。如果乳酸發酵、酒精發酵和酪酸發酵中的變化是由於微小的、具有生命的有機物引起的,難道這種微小的生物不會在人體內引起腐敗性、化膿性疾病嗎?發現發酵過程的實質,使巴斯德打開了通向認識疾病的大門,同時也引發了科學界關於“自然發生說”的論戰。這場論戰對醫學產生了巨大影響,其直接成果體現在外科手術的改革上,成為人類最偉大的福利之壹。

正當巴斯德與普歇為“自然發生說”論戰之時,在英國格拉斯哥壹家外科醫院任職的青年外科醫師約瑟夫·李斯特壹直為外科手術高死亡率所困擾,經朋友介紹他仔細閱讀了巴斯德有關發酵方面的論文,通過重復巴斯德的實驗他認識到,是細菌從外界侵入引起病人的傷口感染。此後,李斯特采用石炭酸滅菌法,使所在的醫院外科手術死亡率從55%迅速下降到5%,從而結束了外科手術令人恐怖的時代。1874年2月,李斯特致信巴斯德,他在信中寫道:“請允許我乘此機會向您表示衷心的謝意,感謝您以出色的研究向我證明了微生物和發酵理論的真實性,並給了我使滅菌法取得成功的唯壹原理。”。面對李斯特熱情的贊頌,巴斯德謹慎對待,他認為李斯特的方法還應更完善壹些。此後巴斯德與醫生們壹道,對手術中的消毒方法進行了改進。他與助手尚貝爾蘭發明了用於手術器械消毒的高壓蒸汽鍋,並提出了壹整套隔絕感染源的無菌法,取代了李斯特滅菌法。經過這樣壹系列的改善,李斯特滅菌法發展成了現代外科消毒法。

外科消毒法的普遍實施,為解決奪走許多婦女生命的產褥熱開辟了道路。造成塞麥爾維斯悲劇的根本原因是:婦產科沒有巴斯德的微生物致病學說的理論指導,僅憑經驗找到壹些有效的措施,無法在實踐中得到推廣,只能以失敗告終。1873年3月25日,巴斯德被選為醫學科學院院士。經過深入研究,巴斯德終於找到產褥熱的根源—葡萄鏈球菌。1880年5月3日,巴斯德作《論微生物致病理論延伸至癤子、骨髓炎和產褥熱病因學》的學術報告,在產科學中極力推廣無菌法和滅菌法。巴斯德最終征服了產褥熱,避免了塞麥爾維斯悲劇的重演。

巴斯德在傳染病學上的突破,首先從研究蠶病開始。巴斯德在研究蠶病過程中,發現了蠶病是通過寄生蟲等微生物傳染的,從而發現了細菌的致病作用,並確定傳染病三原則:第壹,傳染必須有壹定的病原:第二,傳染要有壹定的媒介;第三,傳染要有壹定的生理條件。他是人類歷史上第壹個認識到疾病與細菌關系的人。這些發現不僅挽救了養蠶業,還使他了解到流行病的原因。他的《蠶病研究》成為傳染病研究人員的真正向導。蠶病研究的最主要功績是將巴斯德引向動物生物學。正是蠶使巴斯德從微生物學轉向獸醫學和人類醫學,最終建立了細菌致病理論。巴斯德的微生物理論為近代醫學走出困境,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從巴斯德之後,不僅醫院的死亡率大幅度減少,更重要的是人類掌握了控制疾病的方法,此後科學家沿巴斯德開創的道路研究出各種疫苗和抗生素,到今天各種惡性傳染病已基本消失,人類的生命己大為延長。

三、現代免疫學莫基人

巴斯德在研究細菌致病的基礎上,重新發現了免疫法,從而為人類開辟了防治傳染病的有效方法。1796年,英國鄉村醫生愛德華·詹納(EUw別drJenner,1749壹1823)發明了牛痘接種法。雖然,人類手中有了對付天花病毒的方法,但由於詹納無法從理論上加以解釋,使這種方法過於簡單,毒素的弱化程度無法控制,而且易被感染,危險性很大,很難推廣。巴斯德在研究雞霍亂中發現免疫的奧秘,隨後又研制出炭疽病疫苗。巴斯德以微生物學為基礎重新研究了詹納的牛痘疫苗,解決了疫苗不純的問題,從而減小了牛痘接種的風險。狂犬病疫苗的誕生標誌著巴斯德免疫學理論的成熟。從此免疫學為人類戰勝疾病提供了又壹有力的武器。與詹納發明用牛痘治療天花相比,巴斯德的免疫法有以下特點:

l、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在預防疾病時能有的放矢,減少盲目性,降低了預防風險,適宜於廣泛推廣。

2、具有普遍適用性。盡管詹納制備天花疫苗的方法要比巴斯德發現免疫法早80年,但是詹納的重要性比巴斯德小很多,因為詹納的免疫法只能用於壹種疾病,而巴斯德的方法可以並已經應用於防治多種疾病。

3、能夠明確和控制疫苗的劑量,利於臨床治療。而詹納的天花疫苗在劑量上無法控制,臨床應用的風險性很大。

在疫苗原理的指導下,巴斯德攻破了狂犬病。盡管雞霍亂、炭疽病和豬丹毒的研究極為重要,但預防狂犬病的疫苗接種才是巴斯德偉績最主要的標誌,治愈被狂犬咬傷的約瑟夫。梅斯特,這是有史以來第壹例能阻止狂犬病發病的治療,也是第壹次攻破的人類傳染病。狂犬病研究的成功,使巴斯德跨入了人類病理學領域。在巴斯德微生物致病理論和免疫學理論的指引下,壹批又壹批像科赫這樣優秀的追隨者相繼攻克了各種各樣的傳染病。後來諾貝爾獎的大部分醫學獎項都頒發給攻克傳染病的醫生,其中包括青黴素的發明者弗萊明,他們都是巴斯德事業的繼承者。

1980年5月8日,世界衛生大會莊嚴宣布:天花己從地球上最終根除。橫行數千年之久的天花瘟神終於徹底授滅。這是被人類徹底根除的第壹種惡性傳染病,是人類與疾病作鬥爭的漫長征途中取得的壹項劃時代的勝利。現在威脅人類的各種傳染病己消滅得差不多了,盡管還發現新的傳染病,但再也沒有像黑死病這樣大規模能毀滅人類的傳染病出現了。而巴斯德是這壹偉大成就的最主要的功臣。

1995年是巴斯德逝世100周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了紀念他的偉大貢獻及其對現代多學科領域的深刻影響,把1995年定為巴斯德年,為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法國巴斯德研究院聯合組織了六次學術討論會以紀念這位上個世紀偉大的科學家對現代科學所作出的重大貢獻。美國斯坦福大學藥學院生物化學系的名譽教授阿瑟·考恩貝格(Arthur Kornberg,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認為巴斯德的貢獻就在於在化學和生物學之間架起了壹座橋梁。今天科學家們發現的艾滋病病毒由於其基因突變比其他微生物更具有致病力,它直接攻擊人體的免疫系統,以使它不受中和抗體的攻擊。但這種新型的“狡猾”微生物或病毒仍然處於巴斯德學說的範圍之中。我們沒有脫離巴斯德時代。對當今的病人來說,巴斯德的範例是希望的源泉。

  • 上一篇:別克威朗轎車的質量怎麽樣?提速快麽?有什麽缺點?
  • 下一篇:專利申請流程查詢失敗。
  • copyright 2024律師網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