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形式有幾種?每種具體指什麽?
答題內容:
中小學教師在結合本職工作完成對某壹個問題的研究之後,就要對整個研究過程做壹全面的回顧與總結。在此基礎上,提出壹個概括反映研究全過程和所獲得知識的書面材料,以便向他人提供必要信息,達到相互交流、促進發展的目的。將研究過程和結果形成文字就是對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
壹、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形式
中小學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研究的任務不同,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也不壹樣,但主要還是用書面語言來表達,這樣既有利於成果之間的相互交流和討論,更有利於成果的保存與繼承。壹般來說,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形式有兩大類:壹類是教育科研報告,另壹類是教育科研論文。
(壹)研究報告
中小學教師在教育研究活動中為了檢驗某個教育理論或假設,進行相關的實踐探索,通過觀察、分析、綜合和判斷推理,如實地描述和記錄研究成果所形成的書面報告就是研究報告。教育研究報告是描述教育研究工作的結果或進展的文件,是報告情況、新發現和新成果的文獻,是教育工作者經常使用的壹種文體,其突出特點是用事實和數據來說明和解釋問題。它是教育研究者廣泛使用的壹種文體。根據教育研究的內容與方法不同,研究報告也有不同,可以有教育觀察報告、教育調查報告、教育實驗研究報告、行動研究報告、經驗總結報告、個案研究報告等多種形式。
(二)學術論文
學術論文是教育研究者運用壹定的研究方法對於特定的教育問題、現象、文獻或理論進行系統的、專門的研究和探討,得出新結論、提出新觀點、做出新解釋、進行新論證的壹種理論性文章。它是以闡述對某壹事物、問題的理論性認識為主要內容,要求能提出新的觀點或新的理論體系,並做出解釋和論證。這類論文用深刻的哲理和嚴密的邏輯論證來說明問題,壹般應用於理論性研究成果。它要求論點明確,論據確鑿,論述嚴密,清楚地展示理論觀點和體系的形成過程。
(三)研究報告與學術論文的比較
研究報告與學術論文為中小學教育科研成果的兩種表述形式,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1. 研究報告與學術論文在內容要求上存在著壹定的差別
壹般來說,論文比較簡潔精煉,它僅僅突出表達壹項研究工作中最主要、最精彩和具有創造性的內容。論文含有新的見解或形成新的解釋、新論點、新理論,沒有壹般研究過程的敘述,也沒有過多的具體材料;而科研報告則可以將整個研究工作的重要過程、方法和環節都寫進去。
2. 研究報告與學術論文在創新性方面存在差別
在創新性方面,學術論文必須在充分占有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提出新見解、新理論,以補充已有研究的不足,糾正流行說法偏差,填補研究的空白,達到現有研究的新高;而研究報告則註重陳述研究過程的事實和數據,說明問題,不壹定必須要有創新性觀點的形成。
問題二:課題名稱和項目名稱有什麽區別?課題的要素有哪些? 壹般課題都是根據項目來的,很多時候壹個項目會有N多課題,當然,釘的課題名稱也可以和項目名稱相同。就好比分類體系中的壹級分類名稱可以和二級分類名稱相同。至於課題的要素,我想根據課題的性質不同,也會有壹定得區別。主要就是課題的相關參與人,參與單位,研究成果,成果編號之類的。這個妳可以參考壹些科研成果的相關字段或者是課題申請書的相關字段。
問題三:課題 重要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形式有哪些 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的撰寫
課題研究的階段性總結是對過去壹段科研工作進行全面、系統的回顧與檢查。
這類總結主要包括標題、正文與落款三部分。 標題應與內容相符合,壹般采取與階段計劃標題相對應形式表述或用主標題加副標題的形式,以便明確或突出總結的內容。
正文通常包括概述、基本做法與結果、結論與討論三部分。前言性的概述說明研究的基本情況和全文的基本觀點之後,即應陳述研究的內容和具體做法,說明結果,分析成績、經驗和存在的問題,最後進行必要的討論,並提出今後的打算。
具體來說,應包括兩方面內容: 1、階段性研究工作回顧
即對照本階段課題研究推進計劃(進度計劃),對本階段(學年或學期)內開展的主要研究工作進行總結。這是課題結題時撰寫課題研究工作報告的重要依據。
具體地講,應圍繞本階段課題研究工作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①學校層面開展了哪些活動(如:開展的培訓、調查、觀摩、研討等)?采取了哪些組織管理措施?在教師層面,課題研究進展情況如何?②階段性既定目標是否達
2
成?取得了哪些成果、收到了什麽成效?湧現出哪些典型?③本階段研究存在哪些不足之處?研究過程中遇到了什麽問題或困惑?對今後的課題研究有何啟示?
2、階段性研究成果梳理
即對照本階段課題研究推進計劃(進度計劃),對本階段(學年或學期)內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進行提煉。這是課題結題時撰寫課題研究成果報告的重要依據。
具體地講,可圍繞本階段課題研究工作重點,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①顯性的課題研究成果,包括兩類:壹是事實類成果,如有效經驗(做法)總結、專題研究論文、典型課例(案例)、優秀教育故事或教育隨筆;二是數據類成果,如個體或群體的因變量測查材料(問卷統計、成績分析);②隱性的課題研究成效,包括:學生的各方面的成長狀況、教師的專業發展狀況、學校的內涵發展狀況、產生的社會效應,等等。
成果的梳理並非簡單的成果羅列。對於課題研究而言,上述成果只能視為原始性成果。因此,對於課題負責人而言,還應做好兩項工作:壹是對上述原始性成果進行分類整理,並去粗取精,剔除無效成果或者無關成果;二是準確把握課題研究的變量因素,對上述原始性成果進行邏輯分類和提煉,然後以事實和數據為本,對整個課題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3
與成效進行必要的整合和提升,從中抽取出科學性、規律性精華,使課題研究成果基於原始性成果,又高於原始性經驗。
落款。總結的作者署名寫在標題的正下方,總結的日期註明在正文末的右下方。
(由導言與主體兩部分構成。導言是根據什麽,為了什麽目的,對什麽問題或情況,作如下總結。正文寫做法、成績和缺點、經驗與教訓、問題與建議等。)
問題四:課題鑒定文件名目指什麽 課題不壹樣預期目標自然不壹樣,概念上來說很簡單,課題預期目標就是指這個課題研究中所采用的措施或者課題研究本身在實施後預計能夠達到的成果、效果,妳在研究課題不會連這個都不知道吧
問題五:課題的預期成果要怎麽寫 階段成果:
研究階段、時間
成果名稱及形式
負責人
最終研究成果: 完成時間
成果形式
負責人
預計投資:
總計
項目及用途
負責人
問題六:申請法學會課題中的所申報的課題成果是指什麽 首先課題研究者要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對自己承擔的研究課題進行較為嚴密的初步論證。進行課題的初步論證時應把握好如下幾點:①明確選題性質和目的任務。即具體準備解決什麽問題,要達到什麽研究目的,問題的性質是什麽,屬於什麽類型的問題。
問題七:李耀剛研究成果的介紹 從事納米氧化物粉體、納米氮化物粉體、納米復合陶瓷材料、有機/無機納米復合材料、碳納米管及其復合材料制備及性能的研究;參與了國家973計劃納米陶瓷材料子項目的研究;參與了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大項目納米陶瓷和納米復合材料、上海市科技發展基金項目新型納米復相陶瓷的制備和性能等項目的研究工作。已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無機材料學報》等國內外學術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30多篇。申請中國發明專利15項,其中已獲授權專利7項。
問題八:如何寫課題 結項鑒定及成果評審書 1.確定課題名稱。
2.填寫課題申報表及課題方案,時間壹般會在每年的1、2月份左右
3.教育部門審核後發於立項通知書
4. 有了立項通知書這張通行證後從此工作重點就放在課題研究過程,往往有很多老師,取到通知書後認為事情就該告壹段落了,然後到了結題的時候才到處拼個結題報告出來,說句不好意思的話這樣的事情我也曾經做過。其實這樣做完全不對,應該說拿到立項通知書才是好戲才剛剛開始。我們要為自己提出的問題尋找答案。其間要做好課題記載冊工作,真實記錄課題研究過的痕跡。
(立項通知書、課題記載冊)
記載冊包括如下幾大塊內容:A課題研究工作計劃表B課題開題論證記錄表C課題研究參閱資料壹覽表D研究活動概況記錄E研究階段性小結F研究報告摘要G課題成果鑒定意見表H課題組內研討活動及會議記錄i外出學習活動及體會
5.結題時間到後,大概會在每年的7、8月左右。連同記載冊及課題結題報告上交教育部分參加評審。課題研究報告的基本要素壹般由標題(題目)、署名、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組成。
問題九:研究課題怎麽寫 壹、課題的提出:
提出壹個研究課題,壹般是從背景、現狀和基礎(或說從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等三個方面去思考的。
1.背景:即我們所面對的發展了的教育形勢、新的教育觀念、思想、要求或教學理念、方法、手段等,對教學工作實際產生了重要影響。
2.現狀:本地區、本單位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狀況與變化了的教育背景存在著的差異中,我們必須及時加以研究和解決的最急切的問題。
3.基礎:對這方面的問題課題組成員或他人所作的探索性研究,已經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
二、概念的界定:
指主課題(有時也包括某些子課題)名稱中容易產生異議的壹些重要詞語的內涵,課題研究涉及的範圍等。
註意:不必闡述課題研究的重要觀點。
三、理論基礎:
課題研究試圖借鑒、應用的主要理論、學說、觀點、原理,從而得出支撐本課題研究的主要研究思想和教學理念。
四、主要研究目標和內容: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試圖達到的主要研究目標(課題的假設),以及主課題分解為哪幾個子課題,每個子課題的具體研究任務。課題的研究目的與子課題之間應具有較合理、緊密的邏輯關系。各子課題的研究能比較完整地表明主課題的研究框架,這些子課題既相對獨立,又互有聯系,並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能為課題組的成員落實於教育、教學的實踐之中。
五、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
1.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獻資料法、行動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還可以運用數理統計法、檢測分析法、跟蹤比較法、結構功能法、觀察法、追因法、歸因法、歷史法、實驗法等研究方法加以輔助。要說明準備怎樣充分發揮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工具性作用,為本課題(或某子課題)的研究服務。
2.研究對象壹般是指人,大多是指學生,也有的是指教師。要說清楚研究的是本單位的全體學生還是某壹部分學生(或教師)。
六、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壹般包括課題研究結題報告、論文集、優秀教案或活動設計匯編、個案匯編、觀摩課(課件、光盤)、學生作品集、教師論文發表或獲獎情況匯總等等;
七、課題組的成員組成及分工:
課題組成員應包括課題負責人、子課題責任人、參與研究的壹線教師。對外聘的指導、顧問等人員應視他們所承擔責任、義務大小、多少,作不同的具體處理。
課題組成員應分別負責或兼任策劃、組織、協調、統籌、管理、研究、指導、顧問工作。
八、實施步驟:
1. 前期準備階段:
確立主課題,構建子課題;組建課題組,明確分工職責;建立、健全學習交流制度;完成論證、申報工作;制定主課題實施方案和子課題工作計劃;進行必要的前期調查或檢測。
2.
研究實施階段:可分為研究實施的第壹階段、第二階段,按實施方案進行研究,其間可安排壹次中期匯報。中期匯報不圖形式上的轟轟烈烈,要講究實際效果,要通過中期匯報讓課題組成員看到研究的初步成果,發現存在的不足或問題,明確下階段的研究任務,然後調整實施方案,修訂子課題的工作計劃,使後階段的研究不偏離方向,為課題順利結題奠定良好的基礎。
3. 結題鑒定階段:完成結題報告的撰寫和資料匯編工作,為成果鑒定做好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