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這3個字已經讓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盼望了太久。如今,中小企業改制上市熱情高漲。而在其改制過程中,評估行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盡管這是壹個不小的市場,但在評估行業當中,許多人對此都非常謹慎。
無形資產評估難題待解
在對中小企業進行資產評估的過程中,無形資產是讓人頗為頭疼的壹塊內容。
對於創業板來說,期望在此上市的很多中小企業都屬於高科技企業,無形資產在總資產中所占的比重比較大,賬外資產的認定也比較難。
無形資產有其不確定性,而且風險很高,資產評估方法的不同,也會帶來不同的結果。
壹般來說,資產評估方法主要有3種:成本法、收益法、市場法。而自2004年起,按照相關規定,評估師可以自行選擇評估方法。這樣,就會出現不同的評估結果。
假若使用成本法評估企業價值,資產不僅包括賬面資產,還包括未計入資產負債表的賬外資產,而賬外資產的界定則是評估中面臨的難題。假若使用收益法評估企業價值,以企業產出決定企業價值,可以省略資產界定的困難。如果采用市場法評估企業價值,應該特別重視資產與收益之間的關系,對於高科技企業來說,其賬面資產可能很少,但收益率高,風險也高,這是在評估時需要予以關註的問題。
創業板的細則中,很多內容涉及到專有技術,那麽這種技術潛力如何、怎樣量化,就是評估機構要做的。而無形資產的評估,正是我們遇到的難點。關鍵是對技術帶來預期收益的測算,非常難。成熟專利可以量化,而對於新技術的評估,不同的評估師有不同的理解,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對評估師來說,這就是風險,也是他們目前所困惑的。
關於商譽的爭議
商譽的測算也是難題之壹。
在股份轉讓的會計處理中,企業的總價值超出有形資產的部分,即是商譽,商譽無法單獨量化。
對不同的企業來說,無形資產的含量及其潛在價值,都不是商譽所能解釋的。比如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含量、生產能力以及“人”潛在的價值,都不能稱為商譽。商譽是經營過程當中產生的獲利能力,而不是技術含量創造的。對於老字號而言商譽就更為確切,高新企業、IT企業的商譽就不好量化了。只能說存在壹個差額,而這個是否稱作商譽,還有待商榷。
更何況,商譽是不斷變化的,只有在涉及到股權購買的賬務處理時,才會涉及到商譽的增值減值。商譽可以入賬的情況,僅僅是在股權購買過程中,購買的價值與實際的價值有差異的情況。
高風險高收益的市場風險和評估收入的不對稱,也是評估界人士煩惱的問題之壹。
從風險角度考慮,我們現在只做自己能把握的、已經有了明顯獲利表現的企業——規模雖然沒有達到主板要求,但是有效益,只是需要註入資產來幫助其擴大再生產或者尋找新的增長點;對於那些還處在前期研發階段、未來市場不可預知、完全需要靠外部資金註入來支持的企業,我們就會考慮是否受理。雖然後者似乎更有‘創業’的味道,但畢竟風險太大。
“黑馬”固然可貴,比如初創期的微軟,當時幾乎沒有人能理解這種技術。但是如果看走了眼,企業上市之後,產品得不到認同,不能盈利甚至最終退市,那風險就太大了。
壹般目前評估的收費標準是按評估值來計算的,但創業板的風險如此之高,收費標準並沒有提高(沒有考慮其風險),同時卻可能要承擔不小的責任。從目前的要求我們理解,我們的責任是對評估對象在評估基準日時的市場價值的評估。企業最終上市之後,壹旦出現問題,中介機構和證監會的責任究竟應該怎樣分擔?這需要有壹個清晰的界定。
還有很重要的壹點,目前評估公司的業務,僅僅是在上市公司設立階段,而企業什麽時候能夠上市,則是另外的事了。於是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即將上市企業招股說明書中的評估報告,往往是壹年甚至更長時間之前的報告,而時至招股日,情況可能早已發生變化。
在創業板上市企業的定價,是財務顧問根據壹定的模型計算出來,招股說明書中是咨詢性的定價,而評估的價格則與此有壹個差額。在很多人看來,上市招股說明書中評估報告不重要,審計報告才重要,這對於創業板企業來講是不能完全反映其真實情況的。
創業板的企業如何進行評估,出具何時的報告,規則如何確定,是需要學界及業界進行討論的
當然,由於我國法規還有待完善,解決這些不是單憑施工自身的努力就能夠做到的,但應盡其所能,將“水分”減少到最低限度,如加強已完工工程的計價工作,把掛賬的在建工程數額及時轉入當期損益,如果因某些原因不能按時從業主方收回價款,可按照建造合同關於收入與成本費用的有關規定進行賬務處理。對於應收賬款的處理,是壹項比較復雜而艱難的工作,往往是因為業主資金不到位造成不能及時收回,這雖然不是施工企業自身原因所致,但資金長期收不回,很可能成為呆賬、壞賬,給企業帶來損失。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壹套行之有效的催款辦法,在這壹方面有的企業已經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至於債務方面,施工企業的主要構成是應付工程款及購貨款兩大部分,有的單位還有短期借款。債務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資金問題,此外,企業自身也會因管理不善,對施工隊伍工程量的核實不嚴格與計價制度不健全,對外購設備、材料價格調查不細致,從而導致負債產生。因資金緊張而形成的債務應加強“資金收支兩條線”的管理,做到“收有保證,支有主次”。因管理不善而形成的債務除對責任人予以嚴懲外,還要加強管理和明確分工。
(三)詢證函的收發
詢證函是為證明企業在審計報告期債權、債務及貨幣資金狀況而向款項對應單位或個人發出的書面證明材料。其格式壹般由進行審計的師事務所提供,由企業根據賬面記載情況向有關單位或個人發出,經對方簽字蓋章後退回,交給會計師事務所作為檢查企業賬款真實性的原始依據,並作為申報上市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詢證函可分為賬款詢證函和銀行存款詢證函兩大類。前者主要是對債權、債務單位發出,後者是對企業開戶銀行發出。對施工企業債權、債務要根據審計報告期賬面反映的數據逐筆填列並按單位逐個發函。這是壹項繁重而復雜的工作,壹是因施工企業流動性大,涉及的單位數量太多,在地理位置上覆蓋面廣;二是需要對方單位積極配合。因此壹定要與對方單位加強聯系,盡量縮短詢證函的往返時間。當然,在日常工作中應盡可能及時結清往來賬項,也是加速該項工作的基礎。
二、資產評估
股份制施工企業除接受審計外,另壹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就是進行資產評估。壹般來講,對施工企業資產的增值或減值評估主要是針對固定資產進行的,因為固定資產跨年度時間長,其價值都是以購入時的原始價值作為記賬依據的,經常多年不變,其賬面反映的原值和凈值多與市場價不符。財會部門在日常工作中建立完整的固定資產臺賬、卡片登記制度,並經常同設備管理部門及設備使用單位進行核實,保證賬實相符、賬賬相符,是順利開展資產評估工作的重要基礎。在資產評估過程中,企業的主要工作就是:按評估機構提供的資產評估明細表,按規定格式和要求對資產進行逐項逐筆填列,為評估機構實施評估做好充分準備。當然,接受社會審計與進行資產評估只是股份制施工企業上市的必要環節,除此之外要進行的財務準備工作還很多。比如,剝離與生產經營活動無關的非經營性資產、負債、權益,調整財務系統的結構模式、管理架構及業務操作,按上市公司要求進行財會人才培訓等,企業均應按有關要求認真、細致地做好,並按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