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公司經歷了三任總裁,不同的才華和風格對應著公司不同的發展階段。首先,王安本人,壹個年輕甚至中年的王安,有野心,有膽識,有見識。作為計算機科學博士,他有著無與倫比的創造力。而這種獨特的創新能力對於日新月異的計算機行業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在這個階段,王安公司也以驚人的速度崛起。王安晚年不僅失去了敏銳的判斷力,而且固步自封,剛愎自用,成為他事業發展的障礙。由此,王安公司失去了在計算機行業的龍頭地位,開始走下坡路。
如果王安這時候能醒過來,那麽王安公司就有結論了。可惜他任人唯親,壹味讓大兒子接班。這個第二任總統很平庸,沒有什麽特長。他不僅不能彌補過去的錯誤,還讓公司越來越糟糕。
這時,公司的第三任總裁愛德華·米勒出現了。多次臨危受命的米勒應該是個合適的人選。然而,人們忽略了他對計算機行業壹無所知的致命缺陷。雖然王安在債務處理方面的特長幫助王安成功減少了債務,但電腦企業繁榮的根本原因應該是開發產品,增加收入,這確實是米勒力所不及的。所以,他最終沒有成為王安公司的“救世主”。
由此可見,王安公司在短短幾十年間的戲劇性發展變化是必然的。這個深刻的教訓應該成為我們今天的警示。
比爾·蓋茨說,如果王安能完成第二次戰略轉折,世界上可能就沒有今天的微軟,比爾·蓋茨也不會成為個人電腦時代的英雄。"我可能會成為某個地方的數學家或律師."
與IBM、DEC對抗,但未能與Intel、微軟建立合作,缺乏廣泛的聯盟。在弱肉強食的計算機行業,王安的失敗是必然的。事實上,王安在PC市場已經多次沖刺。但是沒有強大的聯盟和眾多的資源,是不可能成功的。